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的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的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及他评同伴关系测量调查了938名在校中学生。结果发现:(1)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素质显著正向预测自尊与同伴关系,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2)中学生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的变迁,运用横断历史研究方法对1996至2016年间160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1)SCL-90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2)SCL-90各因子与3项社会指标(离婚率、死亡率和犯罪率)有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心理健康水平得分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4)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应对方式与应对效能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对SCL-90的总症状指数有正向预测作用,自信程度、积极应对方式对总症状指数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效能对心理健康有比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情绪表达、认知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69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之后,共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积极情绪表达和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表达经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不过,消极情绪表达在共情与PTG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60~84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探讨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考察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从70岁开始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不同活动领域的日常问题解决能力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服用药物、使用电器、管理财务三项上,从70岁之后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在使用电话上,75岁之后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总体水平及四项活动的单项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70~79岁组和80~84岁组个体差异变化的幅度更大;不同的活动项目上变化幅度存在着一定区别,在管理财务上个体差异变化的年龄趋势较不明显;经验因素是影响老年人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养老方式、职业类型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成人后期日常能力自评与操作水平的横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我评估与纸笔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对 2 3 3名 55至 74岁的成人后期被试完成七项日常活动的能力进行横断比较。结果表明 :自评能力与操作能力既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 ,各活动项目上的自评水平比操作水平要高 ;操作水平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从 70岁开始下降最为明显 ,而自评水平未呈现出这种变化特点 ;不同活动领域上的操作水平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少数活动领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期同伴群体的支持逐渐超过了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期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亲密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出现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并拥有更健康的青少年期适应能力.该研究采用同伴依恋量表、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量表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40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同伴信任与社交和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尽管都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 (2)同伴沟通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信息、娱乐和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间接预测PIU; (3)青少年与同伴的疏离程度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IU.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78名小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的分析结果发现:(1)一年级小学生第一学期末(T2)的同伴关系、学校态度和学业行为表现都较好,随着入学时间延长,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呈上升趋势,而学校态度呈下降趋势;(2)父亲学历正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家庭收入负向预测T2时的学校态度;权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T2时的学业行为;专制教养方式负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3)母亲学历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权威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状态希望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雅安地震2.5年后的397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其社会支持、状态希望、积极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雅安地震2.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不过,在社会支持与PTG之间纳入状态希望和积极重评后,社会支持不能直接地促进PTG,但却可以分别通过状态希望和积极重评来促进PTG,还可以经过状态希望由积极重评的多重中介来正向预测PTG。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困境儿童孤独、社交焦虑、抑郁和自尊的现状、特点、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而为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及救助提供依据。本研究使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重庆市17个区县1733名困境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抑郁、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性别差异,抑郁、孤独、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年龄差异;(2)孤独和社交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3)困境儿童的自尊在孤独和抑郁之间,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困境儿童的孤独、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也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永鑫  周广亚 《心理科学》2008,31(2):471-474
应激、倦怠和抑郁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三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对三者的关系加以明确的考察,本研究利用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简式倦怠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对23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应激(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倦怠和抑郁是三个可以相互区分的心理学概念;(2)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3)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日常琐事都是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4)无论是在横断考察还是在纵向分析中,倦怠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5)倦怠能够(部分)中介日常琐事对于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网络受欺负、压力感、抑郁和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关系,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和传统受欺负量表对6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受欺负、压力感、抑郁以及睡眠问题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网络受欺负不仅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睡眠问题,还可以通过压力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压力感与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间接影响睡眠问题。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网络受欺负对睡眠问题的作用机制,能为减少网络受欺负对青少年情绪健康和睡眠质量的消极影响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期逆境量表、青少年日常烦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463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职学生的儿童期逆境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2)普通初中学生抑郁得分最低,与普高、中职、职高学生相比均显著,职高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3)儿童期逆境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4)日常烦恼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儿童期逆境对青少年日常烦恼的影响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幽默风格与精神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幽默风格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探讨幽默风格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354名大学生接受幽默风格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问卷调查,4周后74名大学生重新填写幽默风格量表。结果:幽默风格量表所提出的4个因子结构在中国人的样本中也存在,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可接受。中国被试在4个子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加拿大被试的得分。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子量表以及总体症状指数得分全部呈现负相关,而嘲讽型幽默和自贬型幽默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子量表以及总体症状指数得分全部呈现正相关。结论:(1)该量表的初步测试效度和信度可接受,但须结合中国文化作进一步的修订;(2)亲和型和自强型幽默有益于精神健康,但嘲讽型和自贬型幽默有害于精神健康;(3)中国人与加拿大人在幽默风格、幽默对精神健康起作用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警察的心理健康受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影响,但三者关系尚不明确,较少有研究系统地检查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查某市1062名一线警察,探讨其生活事件、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警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常模更差,负性生活事件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