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 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感恩对于个体幸福感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 中介模式和调节模式两种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感恩干预可有效增加个体感恩水平, 进而提升幸福感, 其策略主要包括感恩记录、感恩沉思和表达感恩行为等。明晰感恩的概念与结构、完善测量工具、拓展并深化中介与调节机制、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开展儿童青少年研究, 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念冥想对焦虑的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正念冥想干预焦虑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PRISMA-Protocol,运用元分析技术,以即时效果与追踪效果为结果变量,考察被试特征、干预特征、研究特征和结果分析4个方面(11个变量)的调节作用。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最终纳入东西方国家实证研究共55项(68个独立效应量,4595名被试)。结果发现:正念冥想对焦虑干预的整体即时效果量达到显著的中等到大效果(g=0.60),但追踪效果不显著。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研究质量、国家地域、年龄、干预形式(团体练习vs.个体练习)、家庭练习与脱落率显著调节干预即时效果,其中国家地域变量对效果量影响程度最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类型、国家地域、练习经验、数据分析方式(ITT vs.PP)对干预效果存在调节作用;此外,国家地域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后续研究需在研究质量、成本效益、不同焦虑类型及其他调节变量和提供客观评价指标上作改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关注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社会认同量表和感戴量表对44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网络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感恩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认同在感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中起加强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感恩等个体因素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际感恩是指个体由于接受了他人善意提供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恩惠而诱发的一种愉悦的、心怀感激而意欲报答的认知性情绪。情境评估过程是人际感恩得以产生的关键环节。此外,人际感恩的产生还会受到受惠者自身特点、双方关系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情节剧本、真人互动等任务是研究人际感恩的常见范式。另外,人际感恩还具有个体、二元、团体三个层面的功能。加强人际感恩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考察由人际感恩到特质感恩的培养路径,拓展人际感恩的功能研究,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感恩是未来人际感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干预方法对应激时身心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2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腹式呼吸组和忽视调节组中。采用重复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测量被试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的指温、收缩压和应激前后的主观感受,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应激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腹式呼吸能够降低男生的心血管反应,忽视调节能够降低女生的主观体验,同时也表明,个体生理反应升高并不必然伴随主观体验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减弱自动化反应的联结和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个体由认知控制系统调节的冲动控制力:增强个体的认知控制和行为抑制能力。由于冲动性驱动因素和控制因素二者加工时序的先后差异和作用方向对抗性特点,正念训练促进两类要素的积极交互影响,缩小冲动性“驱动”与“控制”力量之间的不平衡,为个体更好地回应自身反应与外界刺激提供了有利缓冲,是降低个体冲动性的有效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悯是指个体在面对失败、不足或遭受苦难时, 自己向自己表达同情或怜悯的能力。自悯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 自悯不仅可以通过减少个体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 促进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 还可能通过调节个体压力反应的生理指标来维持自身内稳态, 促进适应。自悯相关干预技术主要包括正念自悯训练、怜悯聚焦疗法等。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自悯的作用机制, 采用多样化的自悯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通过更为严谨的研究设计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自悯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考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不同干预练习的效果及其调节变量。120名大学生参与前测,其中104名完成5周的干预和后测。随机分配大学生每周从事感激、乐观和生活事件记录,对他们的幸福感和抑郁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5周干预练习后,与记录生活事件组相比,感激组的幸福感显著上升,感激组和乐观组的抑郁显著下降;另外,与练习活动更匹配和更努力的被试获益更大。可见感激和乐观是对中国大学生有效的幸福感干预练习,且个人与练习的适合度和个体的努力程度调节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感恩:积极心理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恩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生活幸福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益于社会生活。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感恩也逐渐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介绍了感恩的界定、测量及其相关因素.提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感恩和将感恩研究应用于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患共享决策对医患双方均可产生积极效果,但已有研究多限于综述其影响因素而未探究背后的心理路径。文章从内隐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医患对自身和对对方的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并据此阐明医患个体特征影响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心理路径(医患心理特征→医患心理状态→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医患共享决策行为)。以此为划分标准,文章建构医患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研究框架,整理总结以往医患共享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发掘影响共享决策的医患个体特征、探究医患个体特征可能影响的心理状态、检验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的作用、关注医患个体特征发挥作用的调节变量等潜在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2.
反馈干预的内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君伟 《心理科学》2005,28(1):241-243
基于龙君伟的反馈干预作用的内部机制模型,本实验研究发现反馈效价、反馈提供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自我效能感、应对策略、内部目标三种内部调节变量具有主效应;三种内部调节变量之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对绩效具有显著积极效应。在实际的应用中,反馈干预如能使个体采取趋向型的应对策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内部目标设置水平,就能有效地提高个体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松  刘峻君  鲍秀琴  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586-2594
尽管关系维持策略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个人福祉有着重要意义, 但也增加了个体被拒绝的风险和痛苦。以往研究已经发现人际感恩一方面能在关系面临威胁时激活威胁缓冲策略修复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也能在威胁解除时激活关系增强策略建立和促进人际关系, 但人际感恩也增加了使用非适应关系维持策略的可能。此外,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有助于解释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未来研究应从二元互动视角考察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 从多元评价视角考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人际感恩对关系维持的影响中扮演的角色; 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人际感恩的关系维持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觉察和感激生命积极机能的生活取向,不仅源于他人的帮助行为,也源于个体对生命积极机能的觉知。积极生活取向的感恩对个体的人格特质、幸福感、人际互动、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开拓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寻感恩的作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搜索共获得了62项研究167个独立效应量(n=31975)。异质性检验发现,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敏感性分析显示,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亚组检验和元回归分析表明,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受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文化背景的调节与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感恩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更强,同时还要考虑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和文化背景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揭示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119名临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感恩干预对医学生感恩、积极心理资本和职业精神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六项目感恩问卷、职业精神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运用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三者的关系。结果发现,感恩干预能显著提高医学生感恩、积极心理资本及职业精神水平,积极心理资本在感恩与职业精神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是个体机能的重要方面,是个体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键机制,因此有必要系统考察情绪调节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梳理、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发现,众多研究者从性别、年龄、文化、语言技能、家庭环境、人格特征及生理机制等方面考察了其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的研究应从整合的视野建立情绪调节影响因素的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9.
程序公正是指用于决定分配的过程是否公正。回顾近年来程序公正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对程序公正的效果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有四类因素, 分别为情景因素、个体特征因素、分配结果因素以及领导者因素。今后该主题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发言权效应的跨文化验证、探索本土化程序公正原则、进一步考察情景变量的调节效应、加强领导者因素的研究、结合分配公正进行研究, 并应加强程序公正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 并在随后的30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 涌现出了不少新的相关研究。基于近10年的国内外研究, 从学习与记忆、问题解决、策略干预三个方面就当今元认知与策略选择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基于梳理, 认为元认知在高水平调节、基本记忆策略与策略干预、深层次运作机制及创新研究技术手段方面尚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