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渊声 《天风》2011,(1):64-64
问:我所在的农村教会里有一首短歌,第一句是“顺服神的旨意,样样都顺利……”大家都喜欢唱这首短歌。可是我仔细一想,这歌词的内容似乎并不符合圣经整体教导。于是我就向教会长老提出质疑,可是得不到他的支持,他们还是认为一个基督徒只要顺服神的旨意,就会凡事顺利。请问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青春绘本     
少年的书里有一段故事,故事里有一支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旋律;少年的梦里有一种相思,相思里有一首想唱却又唱不出的歌曲:那是不能说的不能说的少年的秘密。青春绘本@清河鱼~~  相似文献   

3.
一、额我略圣咏即歌唱的祈祷在谈到额我略歌曲时,很多人给它命名为素歌、无伴奏歌曲,它是一种节奏较为自由、旋律流畅舒缓、音符结构匀称的音乐;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它是一种单旋律歌曲:它的旋律是用来歌唱教会礼仪经文的一种音乐。所以,人们拿到额我略歌曲书时可以一目了然它的乐谱,它的旋律是用多多少少的方块音符排列  相似文献   

4.
<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当听到这段歌词时,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首词的旋律。相应的,当这首歌曲的旋律响起时,听者也会不自觉地将歌词带入到旋律中一起哼唱。那么单从这首歌曲旋律的听觉感受上来说,歌曲旋律本身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听知觉感受?它与我们的审美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牧师 《天风》2014,(7):24-25
<正>不少地方的教会在礼拜之前都有教唱赞美诗的安排,教唱的内容原来都是唱当天礼拜中要唱的诗歌。其缘起大约一则因为来礼拜的人日渐增加,不都会唱赞美诗;二则有些新的诗歌需要学习:三则大家一起唱诗,可以避免礼拜前嘈杂的谈话声。几十年来,大多数教会的信徒已经基本会唱那几首经常使用的赞美诗了,于是这个教唱便有点"例行公事"。有的教会借此机会教唱其他诗歌或短歌,笔者并不反对这样做。问题在于教唱礼拜中要用的赞  相似文献   

6.
荣归主颂     
沈承恩 《天风》2009,(12):4-5
《路加福音》2章14节是第一个圣诞夜,在举行的第一个圣诞音乐崇拜上,由天使天兵组成的唱诗班献唱的第一首圣诞歌曲。有的教会在圣餐礼拜最后要唱这首歌,还给这首歌起名叫“荣归主颂”。这首颂歌虽然很短,只有两句话,但内涵极其丰富,讲了惊天动地的两件大事:一件在天上,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一件在人间,在地上平安归于上帝所喜悦的人。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6,(3)
正有一次笔者在某教会参加主日崇拜,崇拜一开始主领人带领会众一起唱诗,主领人选择了一首迦南诗歌《既然跟从了主》,当会众同声歌唱时,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因为歌词的内容。歌词是这样唱的:"既然跟从了主啊,我就不回头,既然认定了主啊,我就不后悔,虽然道路难行,没有一句怨言,虽然泪水满面,我心却甘甜,服侍主不是在那不是在那绿荫下,服侍主不是在那不是在那温室中,要走进那牢房,走过流泪谷,经过玛拉才能到达以琳。"特别最后一句"要走进那牢房"  相似文献   

8.
正在生活中,忙碌之余,总是有着闲散的碎时光。我常常沉浸其中,无比享受。最近买了百花女儿茶,里面有洋甘菊、康仙花、薰衣草、雪梅花和薄荷叶等。白天,常常放上几首喜爱的歌曲,自己泡上一壶女儿茶,再添加几枚干玫瑰花,便有非常好的清香扑面而来。然后做家务,收拾,写文。学了几首红歌:《十送红军》《映山红》等。每一首都很好听,反复听和唱,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谭静芝 《天风》2012,(2):40-41
一般的信徒关心崇拜是出于一颗敬虔的心,到教堂做礼拜是表示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教会的领袖大多关心安排崇拜各环节由谁负责担任,只要“负责人”各就其位——诗班、指挥、领唱、司琴都有了,那么崇拜与音乐就会顺畅自然地发生了!教会诗班可能关心献唱的水平、参加崇拜的信徒是否爱听;司琴关心诗歌有否弹错;指挥可能关心诗班在献诗时表达是否充分反映排练时的修正结果,或信徒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等。  相似文献   

10.
梵呗清歌     
《三宝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次选登这首佛教歌曲,有其特殊因缘。 去年十一月,夏宗禹先生带了一盘录音带到北京医院看望赵朴老,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演唱的弘一法师歌曲,当时就放了一段《三宝歌》。 这首歌所用的音调有别于传统梵呗,带有较强的群众歌曲风格,经合唱队一唱,很难令人有聆听佛教歌曲的感受,由  相似文献   

11.
经文:箴言4:23 有一首经文诗歌:“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这首诗歌,在我信主后不久,就学会了。但当时只是唱唱而已,未曾深究其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这首诗歌在我里面不断荡起深远悠长的回响。每每我唱起这首诗歌,心灵深处就像沉寂的洪钟被敲响。  相似文献   

12.
崔元荣 《天风》2014,(10):20-21
<正>目前中国教会确实存在健康的教会音乐、诗歌资料不够丰富充实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一些并不正规也不健康的诗歌本在教会中通行无阻,《赞美诗歌1300首》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被人特别是被多数人喜爱的东西不一定是好东西。我认真地从头到尾翻阅了一下《赞  相似文献   

13.
谁是谁的眼     
偶听喜欢的歌,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我爱落泪,心一酸,眼一眨,不知泪从何处来。就比如,每每听林宥嘉的《你是我的眼》,声声唤,声声泪,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4.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16.
小事不小     
一年前,我住在教会的一个聚会点隔壁。见聚会时唱的灵歌、赞美诗,都是由一同工口授教唱,大家唱得很认真,音调也还准。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齐,因而其中有的人只能和着唱。于是,我就毛遂自荐,把他们准备学唱的诗歌,预先用粉笔抄在黑饭上,字尽量写得端端正正,一笔不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家酒吧里有一个钢琴师。他技艺精湛,许多人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听他弹奏。有一天晚上,一位顾客告诉他,他不愿意再听他弹钢琴了,他想听他唱一支歌。钢琴师说:“我不会唱。”可是那位顾客坚持要他唱。顾客告诉酒吧侍者:“我对听钢琴已经厌倦了。我想听那个家伙唱歌!”酒吧侍者从房间那头大声冲他喊道:“嗨,伙计!如果你想拿到薪水,就唱一支歌。这位顾客请你唱歌!”迫于无奈,钢琴师不得不唱一支歌,于是,那天晚上,一位从来没有在公共场合唱过歌的钢琴师生平第一次唱了一支歌。而在那之前,人们也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用那种唱法演绎那首“蒙娜丽莎…  相似文献   

18.
声为情役     
徐牧 《天风》2006,(20):38-40
我们读圣经阅《天风》和《教材》或者欣赏画展、影展,都是用视觉器官去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之后再用心去体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可是我们唱“赞美诗”、“赞美短歌”及其他灵歌,却不能只用眼看看词,看看谱唱会就可以领诗教唱了;实在地讲,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除了要尊重原作外,还要认真学习理解诗词所涵示的神学思想,历史见证,时代背景,信仰真理,道德风尚,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唱好一首诗歌,才能教好、献好诗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作的《坚固保障歌》(原名《宗教改革战歌》赞美诗新编327首);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74首《新生王歌》;292首《我灵镇静歌》是芬兰作  相似文献   

19.
劳动的喜乐     
午夜时分,一位歌手打来电话。我们近来合写一首歌曲:我写词,他写曲。他在电话中说他昨天弄了一晚,今天又推敲了一天,这会儿终于把曲子定稿了。他感觉这曲子很好,与词的意境和内在节奏很和谐。他非常快乐,等不到第二天,这会儿就要在电话里唱给我听。他的声音里迸发着欢乐,这欢乐立即感染了我,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他在电话里唱得极为投入,就象在舞台上一样。我们兴奋地交谈、推敲,气氛热烈。他说创作歌曲真是太快乐了,这快乐是从平常的休闲中所体味不到的,是走马灯似地走穴演出赚钱所体味不到的。这是一种纯洁的快乐,使人整个…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