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9月21日,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P·Ricoeur)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进行学术访问。利科先生现年已80多岁,但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他曾担任法国国际哲学学会会长,巴黎现象学—解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解释学、精神分析哲学等。利科先生的这次中国之行,对中国哲学同仁了解当今这位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访问中,中国社科院的部分学者就利科的哲学思想和现代西方哲学,包括当今法国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提问,利科教授当场作了有针对性的回答。现将其问答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明智之德     
明智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德性,但究竟有多重要,亚里士多德自己并没有说得十分清楚,研究者对此也历来众说纷纭。法国著名亚里士多德注释家P.奥班科(Pierre Aubenque)教授把明智德性作为整个《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核心,却遭到了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批驳。利科认为,  相似文献   

3.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逝世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向媒体表示: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今天的知识界.  相似文献   

4.
保罗·利科是以其特有的法国式的现象学而闻名的.解释学现象学是利科现象学的重要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科在德国曾作过战俘,这使其有机会接触胡塞尔的现象学,并为他日后发展解释学现象学奠定了基础.《胡塞尔及其现象学分析》一书就是他系统地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结晶.利科早期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很大,后来,他逐渐抛弃了他早期的意志现象学,着力于解释学和现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他的解释学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萨特、梅洛 -庞蒂、马塞尔、列维纳斯和利科等著名哲学家构成为法国现象学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出发 ,但他们接受了胡塞尔不同作品或不同阶段的思想 ;他们也都在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启发 ,但他们心目中的海德格尔也多有差异。这样 ,他们在现象学的大旗下开始哲学研究 ,但最终走向却各不相同。国外学者往往在考虑他们的现象学背景的同时探讨他们各自思想的独特性。国内较少从现象学角度考虑这些哲学家 :通常在存在主义名义下 (有时则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之名 )讨论萨特、梅洛 -庞蒂和马塞尔 ,在解释学名义下讨论利科 ,列维纳…  相似文献   

6.
梅谦立 《现代哲学》2007,(3):112-119
法国现代哲学把伦理学作为一个核心问题。在现象学的框架之下,勒维纳斯和利科重新思考了主体的自由及其责任。该文简单地介绍这两位哲学家的基本观念。勒维纳斯比较强调个人对他人的无限伦理责任,而利科更强调美德,把它当作为伦理生活的出发点。虽然这些伦理立场不同而很难协调,可是它们都提供很必要的资源来思考现代伦理生活所面的困境和它的未来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叶秀山先生走了,留给我们的是"纯思者"的永久形象。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利科(P.Ricoeur)在悼念他的挚友、法国人格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慕尼埃(E.Mounier)时说:"他不再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死亡的残酷在于彻底改变了正在进行着的文字事业的活动:不仅因为它不再继续,它终止了——就这个词的所有意义而言,而且因为它脱离了把作者置于生者之中的交流、提问和应答的运动:从此变成了一种文字著作,仅仅是文字的,和它的作者的断裂完成了:从  相似文献   

8.
М.大卫的《巡回宣讲哲学家加布里尔·马赛尔》一书是一部论述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著名的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加布里尔·马赛尔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的篇幅浩繁的著作。本世纪二十年代存在主义开始在法国传播。法国的存在主义是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利用了逃亡国外的白俄哲学家Н.别尔佳耶夫和Л.谢斯托  相似文献   

9.
利科访谈录     
引言 :自P .利科的《时间与叙述》和《自我与他人》相继问世以后 ,这位当代哲学大师的生平就显现出来了。 1995年他的著作《批判与信念》出版之后 ,他的思想便更为广泛地扩展到了公众之中。最近 ,记述他的传记出版了 :这就是由弗朗索瓦·弗斯撰写的书 :《保罗·利科 :生命的意义》。《建设》杂志记者在沙特奈 -马拉布里白墙公寓里 ,对利科进行采访 ,他们谈了十几个论题 ,下面就是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1.童年与成长时期记 :保罗·利科 ,死亡很早就出现在您的生活中了。当您只有几个月大时 ,您就失去了母亲 ,而您的父亲也在 1914年的战争中惨…  相似文献   

10.
江向东 《学海》2006,(2):154-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简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88年3月29日,法国哲学协会主席董特(D'Hondt)教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这是来访该所的第一位法国哲学家。哲学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主持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座谈会。董特教授介绍了目前法国哲学界的一般状况。他说,目前法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文化盛世中的巴赫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巴赫金(1895—1975)这位哲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学家,如今已驰名全世界。他是人文科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在研究他的创作。定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各种刊物专辑,巴赫金友人协会及其一本本专著,这些集中反映了西方人文科学家研究巴赫金遗产的情况。西方正出版和再版他的著作。日本已出版了8卷本的巴赫金文集。我国的巴赫金研究却大为逊色。巴赫金的某些著作已成为图书珍本。很少有人了解作为哲学家和独特的哲学美学创始人的巴赫金。 1989年10月在萨兰斯克市(该市“收容”了这位昔日的流放犯25年,并准许他担任教师——先是在师范学院,后来在莫尔多瓦国立大学)举办的巴赫金讲座是填补这项空白的最初尝试之一。1990年5月,中央电视台放映了影片《20世纪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e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  相似文献   

15.
栾栋 《世界哲学》2006,(4):16-23
G.德勒兹是20世纪卓有创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差异与重复》以及与F.伽塔里合著的《反俄狄浦斯》、《千高原》和《哲学是什么?》,是法国现当代哲学的精华,后现代思想的经典。本文对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理解,得自与德勒兹的一次交谈和多方位的比较阅读,提供给读者的是这位哲学家的学术概况和思想风范。笔者阐述的重点放在对其术语的解析和创新精神探讨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自身"与"他者"辩证法基础上经由象征、符号中介的长程迂回的主体理论是利科诠释学的真正内涵。在主体理论与诠释学的交互推进中,利科通过从文本到行动的诠释学扩张,迈向和实施一门在不同工作场地中早已预期的"自我的解释学"。本文通过展现利科主体理论与诠释学的交互推进,从符号学的挑战、事件与意义的辩证法、行动的"文本"范例等多个层次,阐述利科从文本到行动的诠释学发展的逻辑机制,呈现利科在时间、行动、语言框架中所建立的富含自我与他者辩证法内涵的自我诠释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1941~),是继罗兰·巴特(1915~1980)之后仍然活跃在当今思想舞台上的伟大法国哲学家之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符号学运动的领军人物、文学评论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她的研究涉及了语言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诸多领域,并提出了“解析符号学”、“互文性”、“符号话语”等许多原创性术语。克里斯蒂娃借鉴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巴赫金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结构主义特别是巴特与拉康之方法论桥梁,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符号学的哲学本体论,突出了“语言学转向”中的人文…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7日至10日,为纪念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萨特尔逝世五周年,在法国里昂市召开了以“今日萨特尔”为题的国际讨论会,举办单位是里昂第二大学。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法国各地的二十多位学者和教授在会上宣读了研究论文,有三百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有些特别的学术会议,参加者并不全是研究人员。开幕式的那天,大厅里挤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法国的价值哲学是法国的近代非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和宗教哲学传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一方面强调人的价值,高扬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意志,把人看作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另一方面又把上帝作为人的最终价值取向、最高价值、最高道德理想、全部价值的最终基础.尽管法国有着悠久的伦理思想传统,特别是自19世纪以来的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家们如雷诺维叶、富耶等人对价值问题进行过许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价值哲学在法国出现得比较晚.当马克斯·舍勒、哈特曼以及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李凯尔特等德国哲学家大讲价值哲学时,法国哲学家们则对此仍然持疑惑和抵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赵岩 《哲学动态》2005,(10):72-73
2005年5月24~28日,由俄罗斯哲学学会组织的第四届俄罗斯哲学大会在莫斯科大学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等人分别发来贺信.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哲学与文明的未来",实际参会人数2242人,来自全球34个国家.中国哲学家共有16人出席.除学术讨论外,大会还组织了三场讲座以及哲学家与哲学学术刊物编辑部成员的会见,组织了题为"当代俄罗斯哲学教育及人文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和"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教学方法委员会"的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