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了。 云在高处飘,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只有水与世无争,是往低处流的。  相似文献   

2.
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有的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气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人把自己看低些会被别人看高,人把自己看高了就会被别人看低。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人生上  相似文献   

3.
方宁 《天风》2010,(12):17-18
<正>查理·卫斯理说:"除爱之外一切皆舍,来救无望堕落族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人都往高处攀登,但耶稣基督则相反,他甘心降卑,他撇弃一切的荣耀,道成肉身、存心卑微、经历十字架的羞辱和死亡,并降在阴间。他没有抓住"本有神的形象"、"与神同等"不放,反倒虚己,倒空一切,毫无保留。正如查  相似文献   

4.
童年在高处     
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每听到、读到或者想到这句话,我都会忆起自己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就在高处,就在树的高处。春日载阳,杨柳初芽,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沐浴着和畅的惠风,攀上杨树或者柳树,折取枝条做成春笛。长笛,短笛,粗笛,  相似文献   

5.
一块砖头     
人们喜欢仰视。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业,只有放远、放高目光,才能走得更远,也站得更高。因为我们自幼就接受这样的训导:要抬头做人。抬者,仰也,即向上之意。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未等过招已输了三分。  相似文献   

6.
论逆向思维     
“自我超越”的欲求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就是人类这种天性的具体表现。君不见:因为人不会而又希翼飞上太空,所以才有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卫星的问世;因为人不会深潜海底而又希望了解海洋深处的奥秘、所以才有潜水器、潜水艇的发明;因为人的眼睛触及不到微观世界的奥秘而又企盼了解微观世界的秘密,所以才有显微镜的问世;因为人的视野达不到太阳以外的星体而又期望了解地球以外的星体,所以才有望远镜的产生。倘若人类压根儿就没有“自我超越”的本性.只是一味地满足现状,那么,人…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不少追求成功、发迹的人士,往往愿意放弃身边的机会,而另辟蹊径,尤其是对那些“热门热地”,更是心驰神往。东赴上海,南下深圳,北往京城,如今又辗转西部。诚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东走西挪,南下北上,正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成功、发迹机会。其实,倘若能很好地把握住身边的机会,一样也能成功、发迹!要知道世界到处都有门路,到处都有机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善于利用和把握机会。有一个巴西牧羊人的故事。一伙巴西牧羊人前往美国加州淘金,随身带了一把半透明的石子用来在路上玩西洋跳棋。到了旧金山,石子大都被扔掉…  相似文献   

8.
禅道两则     
正高与低一个小沙弥开悟明道后,他准备下山云游世界。临行时,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父,请求老师父再给点儿开示。老师父说道:"徒儿,我只提示你两点。"小沙弥问道:"哪两点呢?"老师父说道:"第一点,高能升华自己。"小沙弥问道:"何以为解?"老师父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高才能提升自己。"小沙弥问道:"第二点呢?"老师父说道:"第二点,低能平安自己。"小沙弥说道:"师父,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明  相似文献   

9.
流向天空的水我曾在一所乡中学读高中。据我观察,从这所乡中学毕业的,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于是,我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一次,班主任跟我谈心。班主任问,水能流向天空吗?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面临许多选择,而有些选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选择得当,就可以顺利地踏上人生的坦途;而选择失当,就可能陷入人生的困境。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人们常常会做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选择。因而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确实应该三思而后行。一、理想的未必适合你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之理。然而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你理想中的职业、家庭、生存环境并不一定适合于你,适合于你的并非一定是你理想中的模式。事实常常是你千方百计要摆脱的很可能正是适合你,而你费尽心机要得…  相似文献   

11.
清泉与大海     
《法音》1992,(5)
一人性似水。人往高走,水往低流。超越的精神追求和顺俗的尘世沉浮,构成人永恒的两难困境。佛陀冷眼洞察,谓之曰苦。从此,人类有了治苦的良药。人还是往高走,求道之路如逆流,直须一口吸尽西江水。水还是往低流,化俗如顺流而下,必得深深海底行履。这是三大阿僧祗劫艰难跋涉的意志抉择,这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至情流露。佛教的精神不在于个我的离苦得乐,而以众生病是故我病。菩萨的热肠婆心,谓之  相似文献   

12.
水语     
正1世上万物,都争着往上走,唯独水,不争高,却总是往下走。世上最低的地方,常常能看到水的影子。水偶尔成瀑布,化雨雪登上高处,也不是为了高高在上,而是为了扑向下面的大地……水往低处流,水知道把自己放低,四面八方的朋友就越多。地球上为什么海最大,为什么条条江河都愿意奔向大海?因为海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相似文献   

13.
正西伯利亚鼯鼠是小型的啮齿动物,体长约20厘米,尾巴长而扁平,前后腿之前有一层披绒毛的翼膜,可用于滑翔。西伯利亚鼯鼠有不少本领,能飞、能挖洞、能游泳、能爬树,但却都是"半桶水"。飞,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滑翔;爬,爬不到树顶;挖,挖不深;游,游不过一条小河。既然"技艺"不精,它们就随遇而安,老老实实地生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早就说过:"向宽处行。"中国的语言,有其模糊性。怎么理解这个"宽处",其实见仁见智,不可强求一律。按照我的理想,这里的"宽处",应该是指大路。大路宽敞,不要走羊肠小道。按照孟子的观点:"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那"宽处",应该是指仁义之途。人依照仁义之途而行,就处处走  相似文献   

15.
正过马路,等红绿灯。十几个男女老少凑成的"一小撮人",于川流不息的汽车中左冲右突,浩浩荡荡地涌向了马路对面。一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准备随众往前冲,却被母亲拽了回来:"没看见红灯吗?"小女孩委屈:"可是别人都走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母亲声色俱厉道:"别人不会为你的冲动埋单,但你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虽然小女孩受了批评,但长大后,她一定会感谢母亲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河中的鱼儿是如何逃生的?答案一:往下游跑;答案二:往上游跑;答案三:往岸边跑;答案四:驻守原地。许多人选择答案一。因为,下游水深、水清,生存空间大。要不,怎会有"海阔凭鱼跃"之说呢?其实,正确的答案是答案二:往上游跑。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选择。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7.
王宗泽 《天风》2008,(7):6-7
我们基督徒常常藉着祷告向我们在天上的父祈求--因我们的父是全能的神,万有的神. 但以上三处经文所讲的内容却是:"神差先知向人要饼"; "神向人要水"; "神向人要独生子".  相似文献   

18.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9.
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最后要从3人中选出两个。应聘题目是:假如你们3个人一起去沙漠探险,在返回途中,车子抛锚了。你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可是你们只能从7样东西中选择4样随身带着。你会选什么?这7样东西分别是:镜子、刀、帐篷、水、火柴、绳子、指南针。而其中帐篷只能住两个人,水也只有两瓶矿泉水。  相似文献   

20.
教堂幽默     
《天风》2017,(12)
<正>车站送行三个老友在等火车,因聊得起劲,忘了时间。直到火车要开,三人才健步如飞赶去,结果两位上车,另一位没来得及上去。可是两位已经上车的人神情懊丧,心急如焚。车上人说:"火车那么挤,你们三人能上两个已经很不错了!"但那两人叹道:"唉!我们是来送他上车的啊!"[提醒]用力过猛、走得太快,往往会忘记自己在干啥。计划生育一个墨西哥的妇人生下第七个孩子,产科医生打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