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一九五五年第二期發表了斯捷潘年的“社会主义社会發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径”一文(譯文見“学習译丛”1955年第10期)。这篇文章發表后,苏联哲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內部矛盾的問题展开了討論,这一討論至今仍在繼續进行。这是一次具有丰富內容和巨大现实意义的学术討論,很值得我們重視。現将討論中的几个問题(不是全部問题)的主要論点(不是全部論点)簡要地介紹出来。以下分两部分介紹:第一部分是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题;第二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問题的其他几点意見和看法。关于矛盾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發展的动力的問題,有四种意見:(一) 矛盾是發展的动力或泉  相似文献   

2.
列宁称为“資产阶級剝削底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和“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的太罗制,关于它的主要著作的中譯本在1916年出版以后,資本主义国家的“应用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陆續被介紹到我国来。这类介紹性的文章在1934—1936年的一段时間內数量最多。一部分心理学者抱着“工业救国”的心腸(这是民族資产阶級的立場)提倡“工业心理学”以为它对发展工业会有所帮助。另一部分人則有意識地企图用它为官僚資本剝削和  相似文献   

3.
再论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明日报”1月8日登载了我底“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后来又提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的中国哲学史问题座谈会上讨论。在讨论会上,有许多同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后来胡(?)同志在他底“关于哲学史研究”那篇文章里(“人民日报”3月29、30日)对于我底论点又作了详细的评论。在我那篇文章里有许多地方讲得不够全面;对于有些问题底提法,也不恰当。关于这个论点底有些方面,我当时实在也没有想得很清楚。几番的讨论,特别是胡(?)同志底文章,关锋同志底一篇尚未发表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产阶极社会学,是香花还是毒草,我在“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一文中是这样说的:“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从来就不是香花,而特殊说来,资产阶级社会学在中国又始终是毒草。”关于这一方面的理由,我不准备再重复。我只准备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上述文章中所曾经提到过的费孝通在2月20日文汇报所发表的“关于社会学,说几句话”那篇文章,为什么它不仅是右派分子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纲领性的文件,而且还是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的理论基础。应该指出,那篇文章费孝通是  相似文献   

5.
1984年7月30日是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纪念日,为了表彰这位对人类文化和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84年定为“狄德罗年”。国际文化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思想文化界同样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我国学者应邀参加了一些盛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界举行关于狄德罗哲学思想的讨论会并发表了二十余篇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我国出版界1984年出版了一批有关狄德罗的著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法国作者安德列·比利《狄德罗传》的中译本。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将出版法国哲学家亨利·勒费弗尔著的《狄德罗的著作与思想》和  相似文献   

6.
语义学     
本文譯自《英国百科全书》第20卷。作者在本文中介紹了語义学的起源和在美国的发展,語义学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作者特別提到罗素、怀特海、邏輯实証主义、操作主义、卡西勒、朗格尔等資产阶級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对“語义学”的影响和“貢献”,并利用維納尔所建立的“控制論”,为他的反动观点辯护。作者着重介紹了以柯日布斯基为代表的“普通語义学”的主要論点,并为他的这一“理論”大肆吹噓。本文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认为“語言远不只是表达思想,实际上它还决定着实在的性质。”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用“語言”的第一性代替物质的第一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苏联对于程序教学研究有較大影响的学习理論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兰达的教学算法理論;另一派是加里培林关于控制掌握过程的理論。下面分别对这两派的研究动态作一些介紹。  相似文献   

8.
龍叔修  刘范 《心理学报》1959,4(4):27-38
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中曾先后在七八个高等学校中設置了心理学系。在这些心理学系中一般都开出了普通心理学和实驗心理学等課程,并建立了心理学实驗室。 当时,关于心理过程問題,曾結合教育心理进行过一些学习和記忆的实驗研究,其他心理过程的实驗研究則为数很少。解放前国內所发表的关于心理过程的文献大部分限于欧美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介紹。  相似文献   

9.
来函照登     
編輯同志: 你刊今年第1期载有我写的一篇介紹回族的文字,文內有一个地方由于我对情况研究不够,没有把問题說清楚,特再加說明。原文内有“为照顾回族職工的生活特点,政府給每人每月补助伙食费三元”一句,应改为“在某些地区,为照顾回族職工的生活特点,政府对那些因在机关內不能用膳,又不能回家吃饭而必须在外面买着吃的职工,給每人每月适当伙食补助”,原文简单肯定地写成“每人每月补助伙食费三元”是不妥贴的。因为一則沒有說明具有那些条件才能补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31日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逝世二百周年。为了表彰这位对人类文化和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84年定为“狄德罗年”;西欧国家、东欧国家、苏联、美国、巴西、日本等都已举行或  相似文献   

11.
据有些人恶意讽示,狄德罗写这部作品是为了赚五十个路易(这确是一个不算小的数目,按照1947年的币值至少相等于150,000法郎)。狄德罗的家庭经济情况这时就有些逆转;长女小安杰利克在1744年病故,第二个女孩不久就要出世。他的女友,即作为最早的女作家之一的普以西欧夫人,向他予取予求,比她丈夫给她的款项,以及她自己的写作收入还要可靠。狄德罗当时将和她合作写一部反对宗教,散布自由思想的小说:“饶舌的珠宝”,关于这部书,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杂志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刊载了王子野同志所作“必须正确解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某些重要论点我是基本上同意的,特别是关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我认为是应该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加以理解的。过去把某一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局限于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理论和制度,而不包括被统治阶级的观点和理论,只简单地把它称之为“上层建筑的现象”是不科学的。这样必然会使人发生疑问:为什么同样产生于经济基础,而要区分为  相似文献   

14.
七、不确定性、熵和信息量前面已經介紹了关于概率論的一些基本知識,这就为我們測量信息打下了基础。但是在前面我們只談到了离散的情况,如一次試驗有几种可能的結果,擲一次硬币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等等。而在某一段时間內气温的变化、气压的变化等等随机現象却是連續变化的,如果我們把測某一时刻的气温作为一次試驗的話,它的結果是某个連續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从有神論的立場評介薩特尔自由哲学的文章。作者首先簡略地介紹和評論了薩特尔的政治态度、哲学思想和創作活动,特別指出他重复了尼采的“上帝死了”,对宗敎进行过“不少过于憤恨的嘲笑和歪曲的批評”。然后,作者就以薩特尔的若干戏剧作品与哲学著作为依据,說明他主张人是“由他自己造成的东西”,是“注定自由的”,从而认为“决沒有設計人性的上帝”,走向无神論和否认上帝的“虛无主义”。同时,作者指出薩特尔的一个矛盾,即薩特尔也談人受到不能摆脫的“束縛和制約”,以此怀疑“人是否有权享受这种高度的自由”。最后,作者站在經院哲学的立場上批判了薩特尔的主覌唯心主义絕对自由論,說“人是有限的存在物”,“人在做出决断时不受自己設定的规律的制約,而受一种往往預先給定的良心的判决的制約”,“人的行为和創造”不仅来自“自己的意志”,而且也同样来自“上帝的恩賜”,人即使处于自由状态中,也是以“上帝”的存在为前提。作者批評薩特尔“把人提高为他自己的創造者,否认了作为造物主的上帝”。  相似文献   

16.
为情而造文     
古人说:“文章之作,在乎情性。”一篇文章,若欲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就要讲究“情性”,做到以情夺人,以情取胜。如果寡情淡味,无论写什么内容,也将是苍白之作,无法吸引读者、征服读者。写文章所以要强调“情性”,是由文章的特点决定的。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性的或论述性的,都是为了影响人、教育人、改变人的思想感情的。不少好文章使人读后先是感情激动,然后引起深入的思考,进而受到教育。法国作家狄德罗说:“如果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由此可见,“为情而造文”是写好文章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7.
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不过,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相比,狄德罗在我国的介绍和传播相对地说时间要晚,早期翻译介绍的文字数量也比较少。到了解放后,对狄德罗著作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才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准备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  相似文献   

18.
苏联伦理学专业工作者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草案中,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规范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它是当前苏联学术界对这一科学命题的各种看法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被理介为“关于道德发展的社会本质和规律性、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形成的规律性、关于道德原别与道德规范和它在争取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的作用”的科学。对这一概念,肯定要做仔细的分析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子哲学的讨论,现在是一步步地深入了。我在“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里面所说的甲乙两方,都根据材料,把自己的论点重新发挥,暢所欲言庵帧鞍偌艺亍钡男缕?是学术界的大喜事。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那篇文章写成以后,又读了关锋同志和林聿时同志“论老子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本质”和“再谈老子哲学”,得了不少的启发,但是觉得还没有被说服。关锋同志和林聿时同志指出甲乙两方争论“有关键所在;关于‘道一生’、‘无生有’便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再谈老子哲学》)。我同意这一点。现在我们能够指出甲乙两方争论的主要分歧点之所在,这就是一个进步。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就这些  相似文献   

20.
编后记     
为了向读者反映近数月来苏联哲学界为苏共领导人的修正主义路线辩护并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本刊在上一期中曾从苏联报刊选译了十二篇文章,这一期中继续选译了十一篇文章,供读者研究和批判时参考。本期译文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组:一、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二、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三、关于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问题。第一组有四篇文章。苏联《哲学问题》的社论,对我们的党作了种种无耻和恶毒的污蔑。它诬蔑我们是“教条主义者”,说我们“脱离辩证法和转到僵死的形而上学立场上”,并“企图用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