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各个省级市级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崇地方地标建筑。文章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这些城市地标建筑,对地方地标建筑快速发展现象的原因以及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城市地标建筑的功能性所在。针对当前地标建筑的发展模式,为地方地标建筑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不断拓展,地标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对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信息化时代城市地标建筑设计的要素与不足之处,以解决城市地标建筑设计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标性建筑所呈现的审美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当代江苏省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例:经济性建筑反映的是人们欢愉经验、欲望经验统领下的遍地奢华;工作性、政治性建筑则是人们日常化、世俗化经验的时代性缩影;文化性建筑象征着人们传统审美经验的诗意栖居地;社会性建筑是人性化经验的魅力集聚地;而生态性建筑则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表征。在这些地标性建筑的背后,“后现代性”和“商业性”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大众审美经验为此呈现出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交通中,地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艺术传播的载体,能够让文化艺术传播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涂鸦艺术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起到对城市艺术的补充作用,好的涂鸦甚至能够成为城市的地标。鉴于此,文章阐述地铁车站的特点以及涂鸦艺术的特点,探讨地铁中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岭南文化为研究背景,从岭南地标建筑切入,通过分析岭南地标建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岭南地标建筑中的外形、精神内涵以及色彩与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概括与提炼,结合现代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探讨岭南地标建筑元素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观察、总结城市与建筑的新现象,可以窥见当代文明的文化基调。因此,探讨近些年来城市建筑领域的新现象、新特征,分析了当代城市建筑物理空间、情感空间、理性空间的构建特征和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认同构建探寻,以及体现在新技术赋能现代城市建筑浪潮中的技术导向特征,并结合城市建筑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人文关怀、认同探寻意识和技术导向已深刻地体现在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文化基调。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在工业高度发展后的新地标设计,在这个设计中原有的植被和废弃地块分布很不规则,这在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是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城市功能空间的转变,景观内部设计和外部转变是对城市工业发展的一种体现。文章根据工业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工业景观规划的一些方法和概念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城市后工业景观中与工业建筑有关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址(原跑马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文章介绍了对该建筑进行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安庆市赵朴初故居为例,以修复后的故居的建筑布局和绿化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关注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空间肌理,乃至对城市历史的延续与文化传承,在阅读大量地方志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区位、人文、布局、空间、材质等角度出发,得到该场地的美学设计结论,总结解读徽州传统明清民居设计美学,并以调研实例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型标志性城市建筑耸立于各大城市中。在不同的标志性建筑中,人们对其装饰方面十分重视,在装饰中,其色彩的运用往往会体现出一个建筑的风格,色彩选用的合理与否,关乎着整个建筑的装饰水平。现代建筑色彩装饰将传统色彩技术和当代色彩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建筑装饰领域有了一套自己的装饰色彩应用技术。当代的城市装饰色彩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企业中应用,因为它能体现出相关企业的格调,同时对视觉效果带来惊人的呈现。对城市装饰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设计方法、在色彩装饰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现代化城市建筑领域应用实例进行一系列阐述分析,以期对研究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夏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8-14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中出现了一些列问题,景观都市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来源,总结了其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对于过程、水平性、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视,介绍了景观都市主义的个重要实例,揭示了其对于当代城市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显现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结构逐渐从传统的“摊大饼、单中心”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越来越多原本规划位于郊区范围的基础设施建筑逐渐被纳入城市发展核心区。以变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等为代表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在土地资源上给城市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探索新的基础设施设计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空间生产视角与现有的设计实践,总结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设计策略,并对其在地性改进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文化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现状,探索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设计意义。以南宋御街为实例,进行景观、建筑的探索与分析。要想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以及更新,须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街区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梳理,才能最大限度对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最基本的城市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人们对城市建筑的风格和意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园林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建筑设计,更有效缓解了人们的审美疲劳。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整体建筑而言具有特殊性与重要性,是城市综合素养的体现。绿色理念的创新引入,要求园林景观在设计方面更加多面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真正价值。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只是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意识不强,设计存在一定弊端和问题,因此关于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从风格、作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优化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城市建筑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艺术设计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演变成当今社会的重要发展因素。如果当前城市拥有较好的面貌,对提高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诉求差异,要在各类设计领域中应用原生态元素,就必须深入分析原生态艺术从设计的不同侧重点实现运用传播,进而促进城市建筑新的视觉空间形成,改善人们当前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新的审美价值,使其在城市化建设中创造更多值得崇尚的环境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行业快速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缺乏地域特征及民族情感的问题显著。为了让具有本土气息的建筑更好地发展起来,从建筑的空间、材质以及城市的人文等方面的特征入手,对现如今华东建筑的风格进行一个分析与总结,并尝试着从中提炼出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申照 《美与时代》2014,(12):121-122
如果说城市是有表情的,城市文化是积淀的,那么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情境表现。在山水清秀、古风禅韵的清远市,骏业集团旗下的各个房地产项目,可以算是对清远市文化的最好呈现了。独特的神韵、简约的风格,经过何植三设计师的一番塑造,每一处房舍建筑,都散发出恰如其分的舒适与灵动。  相似文献   

19.
南京的民国建筑自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8年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具有民国特色的建筑。这类建筑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是中国当时社会逐渐吸纳接受西方文化的代表。南京在1927年4月制定了从实际出发的规划——《首都计划》,主张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引进西方城市规划思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和创造革新。论文主旨在于通过现阶段所拥有的调研结果对南京的民国历史街区的改造实例进行民国建筑的改造分析,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总结出民国历史街区环境改造中的注重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文将怀旧视为一种集体事件和文化景观,由于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代表传统的力量,因而文章从历史街区的怀旧这个侧面引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问题。论文首先回顾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制度化过程,然后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历史街区的命运抉择,指出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仿古建筑的大量臆造以及保护理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当前我们对城市美学现代性的认识进入到一种误区,在规划思想的转变尚未完成、理性异化和感性迷失的状态下,历史街区的保护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最后,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应转向对人的关注,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城市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