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神,其理由是:方东美对孔 子后从孟子直到当代新儒家整个儒家传统基本上持一种批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否定的态度,而 他对于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作用不仅全无批评,而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热烈的歌颂; 方东美是依据道家的开放心态来批评宋儒的固陋狭隘的心量,批评儒家以“道统”观念排斥异端;他 认为中国文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哲学与艺术的综合融贯,在艺术才情上儒家不如道家;在他看来,讲哲 学就要讲本体论,而且更得讲超本体论,儒家仅仅停留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道家则既讲本体论又讲起 本体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灵魂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他追求的是道家的精神境界,自觉地在思想上。 精神上和艺术才情上与道家思想认同。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面的《论手法和造作》。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强调弗·雷·利维斯(F.R.Leavis)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这一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利维斯具体在哪些方面对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观产生了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巴克森德尔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评判家之一,也是该时段西方最重要的艺术评判家之一,他创作了《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文集》《艺术与文化》等著作,同时他也为后世留下了双重遗产,即批评实践与批评理论,文章在理解其著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重遗产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文潭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美学家,他通过批驳西方美学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系统地阐发了自己对于有关美和艺术的观点。他认为,美不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而是出自人心的构造;艺术是质、形、意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批评是同一的。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学发展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作用。此外,刘文潭的译著也对中国台湾地区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将现代美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其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语境,并将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的建构。在其艺术美学思想当中,他努力实现我国古典艺术美学的现代转化,努力使中国古典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在他的艺术美学中将人生观作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并力图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对中国现代人审美化生活方式进行观照,推动了我国艺术美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极度繁荣的国家,其装置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一直是各国艺术家研究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间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理论批评也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艺术理论批评推动着艺术的健康发展。当代俄罗斯主要有现实主义艺术、观念艺术,其艺术传播媒介的画廊、展馆也比较发达。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有有机批评学说,从19世纪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但是,总体来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理论批评仍是朝着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的,只有个别的批评家在现世生活中迷失自我,抛弃传统艺术审美观,但俄罗斯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很难被消解的。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美学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摄取了中西艺术学的理论维度。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是为其美学建构汲取丰厚学养。他的美学体系和艺术学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全面汲取理论的精髓,开掘出古典民族美学的现代意味,成为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一条重要路径。宗白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精神"这一核心,联系艺术哲学、艺术体验、艺术意境、艺术生命等问题阐幽探微,在基于价值论的艺术史观与体验式的艺术批评方法等方面亦有重要开拓。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从其产生至今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其要旨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重要创始人之一,其成长与设计活跃于现代主义运动时期。随着当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与批评,阿尔托却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更体现出其对平民的关怀、鲜明的地域特色、贴近景观和自然的风格特点。阿尔托的建筑作品主要倡导人性与自然的理性主义,主张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与当地建筑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结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思想形成的背景与起源,讲述阿尔托对人性化与地域性概念的诠释及其在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并结合他的建筑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进行思考,以更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批评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手段。批评又是一种艺术。因事因人而不同的“最佳”批评,将会获得批评的最佳效果。 提醒式批评:适用于性情机敏、疑虑较重的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弗朗索瓦·于连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从哲学角度讨论,这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智慧、西方哲学以及中西方比较哲学方面;第二是有关研究方法的论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也是目前研究于连的重点;第三是从艺术思想方面进行研究,尽管已经有学者将其置于艺术意境、艺术语言与艺术手段、艺术批评三个层面进行讨论,但研究不够深入,成果不足以将于连的艺术思想进行较为完善的表达。因此,从一般性艺术理论角度对于连的艺术与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环境下,文学批评、艺术批评随着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都催生出了新的形式和机制.艺术市场批评与网络碰撞后,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与艺术批评、文学批评不同,艺术市场批评理论还未发展成熟就直接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受到了开放式传播媒介的冲击.因此,研究网络传媒对艺术市场批评带来的影响,将网络传媒理论和艺术市场批评理论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评估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很有个性,是为人处事风格特异的典范。了解、学习他们人际交往中的处世艺术,对今人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毛泽东博览群书,思想恢宏。讲话交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他的语言具有通俗、智慧、风趣、生动的鲜明个性。毛泽东除了与自己地位相当者发生矛盾时会激烈争论,甚至发脾气外,对下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是从不乱发脾气的。但是,作为一个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批评下属是不可能的。据大量的史料和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毛泽东批评人时,总是不直接说对不对,更不讲大道理教训人,而是轻松愉…  相似文献   

15.
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让·斯塔罗宾斯基的卢梭研究和启蒙思想研究声名卓著。本文以其久负盛誉的卢梭研究为主要思考对象,并结合他的批评理论,试图说明正是在研究卢梭的过程中,斯塔罗宾斯基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解释学风格,它既不同于以乔治·布莱为代表的意识批评,也有别于以里奥·斯皮策为代表的风格学研究。而这种解释学风格与卢梭思想本身之间存在内在的同伦关系。斯塔罗宾斯基在从卢梭著作中获得其重要理论来源的同时,也对整个卢梭思想体系作出了崭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始终倡导"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艺术教育思想,并且言传身教于他的艺术教学实践中。他大胆借鉴西方教育模式,结合当时艺术教育现状来实现中西的融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同时,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得到了学生的传承与发扬,使得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出现了生机与活力。从艺术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先器识而后文艺"的理念解析以及艺术教育思想的践行与传承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他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杰雅提拉克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黄夏年〔编者按〕杰雅提拉克是近代斯里兰卡的著名佛教学者和政治家。他的关于在家佛教徒“三项责任”和“社会服务”的思想;他对佛教教义、传教方法的论述以及对基督教的批评都反映了他强烈地复兴佛教的民族主义思想。本刊以往刊登研究以斯...  相似文献   

18.
萨特并没有提供出一个系统的美学体系,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的考察上,这与海德格尔是一样的。不过,萨特的艺术论以自由为其哲学支点,自由又是人的存在,因而他的艺术美学是一种主体性美学。海德格尔的艺术论以真理为其哲学支点,真理则是作为超越于人而又为人所守护的  相似文献   

19.
谈火生 《学海》2006,42(4):130-136
作为古典共和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哈林顿虽然对霍布斯思想批评有加,但是无论他思考政治的哲学前提,还是他对共和机制的探讨,与霍布斯所开创的现代的立场与方法都有很明晰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D.科雷尔的研究报告表明,海德格尔从年轻时起就对艺术和文学怀有某种个人喜好。他说:“从学生时期开始,海德格尔就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和A.施蒂夫特的小说,荷尔德林、里尔克和特拉克的诗……以及绘画和诗歌的表现主义运动”。然而艺术汇入他的哲学思想之流是30年代中期的事情,此时他已年近半百。从这时起,他的哲学目光常常注视着艺术尤其是诗,直到1976年去世。不过,谈到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哲学兴趣,有两个明显的事实值得注意:第一,至少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所占据的空间绝不是美学占据的空间。他曾以批评的口吻说到,美学集中在“文化活动的一个领域”,关心艺术作品的“欣赏”及其“性质和魅力”。从他发表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