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偶感     
风筝 有时候纸做的架子 也能够高高在上 蝉 口号喊得不低 却从不务实 风铃 借助他人的力童 扩大自己的影响 时间 谁珍惜她,她就慷慨地给予 谁轻淡她,她就风一样走开 河水 之所以奔流不息 是因为有向拄大海的梦想 无花果 没有花季的炫难 却有金秋的收获 菊 胸有真情 何惧风霜 蓓曹 勇敢地抖落羞涩 你将会拥有更加艳丽的明天 (编辑仕居佳心)生活偶感@王清让~~  相似文献   

2.
捡拾快乐     
正小时候,一到春天,小伙伴们就早早地约好去放风筝。那时候,谁要有个风筝,可是让大伙淌口水的事。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风筝,父母每天忙于生计,哪里有时间为我置办一只风筝,再说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扎风筝的材料。每到放风筝的季节,邻居小胖就成了我们争着追捧的对象。小胖家的经济状况比我们优越多了,每年春天,小胖会牵着风筝,  相似文献   

3.
她祖籍河北赵县,在她小的时候,根据家乡的风俗,许多小伙伴要聚集在一起玩追风筝的游戏,即把风筝放得高高的,然后一起剪断线,让风筝任意飞,然后孩子们开始追赶,看谁能追上那只最大最美的风筝。按当地的说法,谁能追到最漂亮的风筝,长大后他肯定就有大出息。不过,她显得很另类,她既不剪断自己的风筝,也不去追别人的风筝。大家都笑她傻,而她不辩解,只是呵呵地笑。  相似文献   

4.
顺风易落     
黄小平 《天风》2016,(9):41-41
一群孩子在公园放风筝,其中一个孩子却怎么也不能把风筝放飞起来,放着、放着,风筝就掉了下来。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走过去,对这个孩子说:“风筝往往是在顺风时掉下来的,逆着风放,就不会这样了。”果然,这个孩子按照指点,很快就把风筝放飞起来。感悟:风筝往往是在顺风时掉下来的,我不想去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松江区是上海近郊区,是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城乡结合部。2012年,上海城隍庙主动与上海松江爱心助困志愿者协会联系,面向松江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推出“齐同慈爱——国学·竹笛书法班”。活动中所需的教材和竹笛、笔墨、砚台等学习用品,均由会员捐赠,免费提供给学生。之所以推出这一具有特定主题和对象的品牌慈善活动,上海城隍庙有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4月的小城,叶明花媚,仿佛空气都在燃烧。春天来了,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春天相关联的事物:风筝。在天高地阔的淮河岸边,翱翔的风筝和看风筝的男女老幼构成绝美的风景。天空中一只只彩色的“蝴蝶”“蜜蜂”“蜻蜓”“蜈蚣”迎风翩跹。一只“蝴蝶”刚落下,一条“金鱼”已扶摇直上……五彩缤纷的风筝忽起忽落,上下翻飞。  相似文献   

7.
民间玩具是民间手工艺人通过家族传承或邻里间,互相借鉴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也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发明出来的。一般在选料上都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或物美价廉的原料,凭借艺人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而创作出来。民间玩具虽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部类,但东北地区却较少,只有两个遗产项目,即盖州传统的风筝和达斡尔族的纸偶。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筝的发展历史悠久,受到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南北方风筝也越来越独具艺术特色。从中可以把握中国风筝艺术的整体发展规律,为南北方风筝地域性艺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山东潍坊与广东阳江为例,对比研究两地风筝的形式、风格和艺术特性的异同性,从而对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条件下,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张鲁 《美与时代》2007,(4):68-70
竹笛是件古老而又普通的乐器,但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能够奏出优美、欢快的旋律,而且能奏出如凄如诉的悲凉凄惨的曲调.在竹笛演奏中,气息控制是其艺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一只风筝挂在二楼的窗罩上,父亲忙着去找梯子,儿子说不用。一会儿,父亲把梯子扛来了,却发现儿子早已把风筝拿在了手里。  相似文献   

11.
竹笛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礼乐文化、诗词文化、宗教与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并且作为这些文化现象的物质载体而流传至今。梳理和了解竹笛音乐所展现的文化涵蕴对发掘传统乐器的人文内涵,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筝与麻雀     
春风起了。农人来到田野里放飞风筝。借着强劲的春风,风筝飞上了蓝天。它越飞越高,离云层不远了。风筝向下面一望,发现大山、河流、村庄、田野都变得小了,看上去像地图。农人在它的视野里变成了一个黑点。这让它感到很新奇,它忽然觉得自己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种十分不凡的精灵。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了不起。想到这儿,一种强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它激动得大喊大叫起来。  相似文献   

13.
风筝与麻雀     
春风起了。农夫来到田野里放飞风筝。借着强劲的春风,风筝飞上了蓝天。它越飞越高,离云层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儿子9岁。明年上四年级。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一些事情。其实我早已这样做了。儿子爱画。于是有朋友送来各种纸。儿子若自认为画得不好,哪怕仅仅画一笔,一张纸便作废了。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天我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的经典图景是形而上学,欣赏它类似于观看放飞的风筝。风筝飞得越高,离地面越远,形态越模糊。同样,理论越抽象,离开经验越远,就越难捕捉思想的切实意义。高水平的表演不仅要把风筝放高飞远,而且得把它操控在手中,否则,断了线的风筝,飞得越远越没有意义。沉浸于形而上学也是这样,需要抓紧从大地飘向天空的那根"线"。只剩空洞概念的形而上学,就会如失控的风筝,最终将坠落于读者的视线之外。与此相对,哲学还有另外的图景,不是仰望天空欣赏思想的"风筝",而是面对  相似文献   

16.
正1997年,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一个水果摊旁,可是他没有注视水果摊上的水果,却一直盯着卖水果的小姑娘看。小姑娘的母亲见状,赶紧把孩子拉到身后。中年男人这才回过神来,然后把一纸合约递给母亲。原来他是巴黎一家著名模特公司的星探,他说,小姑娘很有做超模的潜质,希望她能来巴黎,但必须在三个月内学好英文。  相似文献   

17.
引路的风筝     
正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的地方,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那年我十八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相似文献   

18.
笛声悠悠     
万菊来 《天风》2008,(10):46-47
这已是黄观宝与沈凤夫妻俩第二次搬家。每次搬家他们都要丢掉不少东西,唯独一支竹笛被他们一直带在身边舍不得丢掉。这支竹笛因年代的久远都巳出现裂痕,吹出来的声音也沙哑难听,但是他们却珍藏着,犹如珍藏一件稀世之宝。笛子虽然破损,但是,笛子上面用小楷刻的一行小字却清晰可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插队农村的指示。沈凤抚摸着笛子,细细端详笛子上的字句,心早巳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耳畔似乎又回荡着年轻时代黄观宝吹奏优美的笛声带给她的欢快愉悦。那悠悠的笛声该是怎样一曲爱情恋歌啊!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美与时代》2023,(7):75-77
油画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后,到清代康、雍、乾时期,在宫廷中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很少像西方油画那样画在木板或者布面上,更多的是画在高丽纸上。纸上油画在西方很少见,但在清代宫廷却出现大量用高丽纸做底材的油画作品。基于此,探讨清代宫廷油画画在高丽纸上,以及清代宫廷很少使用纪实绘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国古代以竹简为书可算是奇特的了;还有一种以树叶为书的,这就是“贝叶书”。贝叶,是“贝名罗”树的叶片,写在这种叶片上的经文称为“_贝叶汽;,,。印度、缅甸几乎所有的寺庙和图书馆,都完好地保存有许多古老的贝叶书。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人们就以此树叶为纸,用来写经,于是就出现了“贝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