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许全兴、陈正夫、宋志明、郭齐勇、李存山、陈卫平等先生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就“江右哲学”、“传统儒学和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和未来走向”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本书对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做了梳理,对一些基本经验教训做了总结。全书共分七篇:(1)“主导思想的确立”多层面地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主导地位的情况;(2)“发展与失误”评述了新中国1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发展和失误并存的复杂态势;(3)“挫折”讲述了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所遭受的严重摧残,以及陷入沉寂和困境的状况;(4)“拨乱反正”评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纠正思想理论战线冤假错案和重新审视重大争论的情况;(5)“开拓创新”专门…  相似文献   

3.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群玉  周兵 《现代哲学》2006,3(6):38-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今年4月,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召开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会上,还回顾了研究会成立十年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并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1998年4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联合主办了来自全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研讨会。“文化哲学”是哲学研究正在开拓的新领域,研究好这个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1984年4月,台湾官办中国哲学会举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哲学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或纲领性口号是“中国哲学现代化”。会前,早有思想、舆论准备,先后有下述著述间世:《现代社会与现代哲学》、《科技文化的影响与中国哲学的展望》、《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儒家不朽观念与现代化》、《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看当代新儒家的精神开展》,  相似文献   

6.
1945年7月的一天,我从重庆坐飞机到了昆明,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以下简称“哲学编译会”或“编译会”)工作。这哲学编译会,在近代中国哲学界的历史发展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介绍西方哲学名著为宗旨的学术机构,它不仅主编和组织翻译出版了不少介绍西方哲学的好书,也培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是1640年传入四川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有309年,其中就有253年被“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控制着。这个“传教会”完全采用新老殖民主义统治殖民地的方法来控制当地的教会,一切事务大权由法国人掌握,而中国人竟成了他们的附庸。1946年,罗马教廷宣布中国140多个教区实行“圣统制”,意思是:中国天主教已从幼年走向成年,自己能够当家作主了。全国神长教友莫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可是事实上竟不是那么一回事。“圣统制”颁布前,在全国140多个教区主教中,中国主教仅有20多位;“圣统制”颁布后,外国  相似文献   

8.
一新中国成立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 5 0年 ,是旧中国德国古典哲学传入 5 0年的继续和发展。在这 2 0世纪后半个世纪里 ,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走过了一条众所周知的“之”字路 :文化革命前的相对兴盛 ,文化革命中的全面中断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前进。不容置疑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 ,后 5 0年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但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极其深刻的意蕴 ,从它作为一个整体的无数构成环节 ,从它作为人类哲学史上一场持续时间最长、展示出一幕幕宏伟场景的哲学革命所隐含的支配哲学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亦名新经院哲学)在罗马教廷倡导和支持下,作为天主教唯一的官方哲学在全世界强力推行。当初,罗马教廷曾发表一系列的指示、措施和命令,如:托马斯主义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思想方面具有永恒的有效性”;各地教会“必须按照天使博士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重建天主教哲学”;在罗马设立“托马斯学院”,作为全世界新托马斯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卢万成立“哲学高等研究所”,在多伦多成立“中世纪研究所”,为全世界培养研究人员和教师;1914年开列了人由灵魂与肉体组成的统一实体等二十四个哲学基本命题,作为宣讲新托马斯主义的原则;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明文规定,所有天主教大学和修道院,“教师必须按照并牢牢掌握天使博士的理论、学说和原则,进行哲学和神学的教学”,对培养神职人员的修道院,还特地制定必须实行二年和四年的托马斯哲学和神学的教学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我搞佛学研究,说起来也是事出偶然。我在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1958年,我的母校华东政法学院改为上海社会科学院。1959年我大学毕业后,被留院分配到新成立的哲学研究所,在当代哲学家冯契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史。1961年,我又被领导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在南京办的五年制佛学研究班,随佛学专家吕先生学习佛学。1965年毕业后回到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但学非所用,实际上是下乡搞“四清”运动,接着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是下干校劳动,到社科院图书馆踏黄鱼车送书,一干就是8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期待——“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新中国哲学5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包容了哲学各学科的代表约200余人与会。本刊编辑部认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在这里有两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回顾、总结了新中国50年来中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正如李铁映院长在讲话中所指出的,在这50年中,“哲学与祖国人民共命运”。通过回顾和总结,与会者充分意识到,哲学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只有国家的顺利发展才有哲学事业…  相似文献   

12.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理学旨在建立一近代化的中国哲学,冯友兰认为,新理学不是“凭空创造”一新哲学,而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以下称旧理学)讲的。与“照着讲”相对,“接着讲”确乎是在标明新理学的创新面,不过,如撇开与“照着讲”相对的语境,“接着讲”实际上意味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然是“接着讲”,就必有所“接”,就必有继承或依照的部分,否则就成了与传统哲学无关的“凭空创造”;同时,又必有自家的创新,不然就成了“照着讲”,也就与近代化的新哲学毫无干系。根本的问题是新理学如何继承如何创新,新理学究竟依…  相似文献   

14.
他者的镜像: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中本无“哲学”的概念。虽然日本哲学家西周在用“哲学”这两个汉字翻译philosophy时特意指出, 它与东方固有的种种思想形态有别, 但中国人却不太在意西周的这个声明, 就像几乎将西方文化所有的主要成果都当作具有无可置疑的普遍性一样, 很快就在中国展开了对哲学的研究。1914年, 北京大学成立了哲学门。1916年, 谢无量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哲学史。这两件事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的自觉和哲学研究的开始。然而,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却是, 我们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才有这自觉和开始的。这就决定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不可…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新孔学”研究70年概述(下)董德福,史云波四、“现代新儒家”学者的同情批评最早对“新孔学”进行哲学归类的是孙道升。30年代,孙道升视梁漱溟为“新陆工派”创始人。但由于30年代“新陆工派”哲学尚未获得充分的发展,孙氏对“新孔学”在现代中国思想史...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西思想文化首次发生全面而直接的对话,其中的重要产物之一,是"中国哲学"之名的最初建立。从"中国哲学家"到"中国哲学",是耶稣会士学问的推进,并凸显出"人文"和"理性"的面向;从"中国哲学"到"中国哲学史",则开始有自觉的方法论反思,进而开启了成为一门学科之可能性。这是西方知识界对"中国哲学"的认定、理解和研究之最初历程,也就构成了对中国哲学正当性最早的充足证言。"中国哲学"是全球化进程中成立的一门新学问,其实质是"哲学"进入"中国叙事",它深入参与到了四百年来人们对普遍性哲学的思考,而且至今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简讯集纳     
青海省哲学学会1987年年会于十月中旬举行。会议讨论了哲学发展趋势问题。有人认为自1978年以来我国哲学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主体性的觉醒”,这表现在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方面。历史观的“觉醒”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改革实践的需要,而认识论的“主体觉醒”则是由于吸取了当代科学新成果和西方先进思想成果,加强了对“认识选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创建的新理学体系,是现代新儒学思潮重建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逻輯环节。新理学对本体论的重建,就其思想来源说,一方面是对儒家哲学、特别是对宋明理学形而上学传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对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特别是对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回应。用冯友兰的话说,新理学“是接着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底形上学”。对于冯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由于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尽力追溯他的学说如何系‘接着’而不是‘照着’程、朱、道家、魏晋玄学及禅宗发挥推进而来,有集中国哲学大成之地方”,①加之他在“新理学”中讨论了人们广泛关心的中国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和思想修养等问题,使“新理学”在中国思想界一度广为流传。贺麟曾认为“新理学”的“流传”使冯友兰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影响最广声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哲学论坛上出现了一股在传统哲学基础上“接着讲”(冯友兰先生用语)哲学的潮流。所谓“接着讲”就是有所继承(特别是基本观点、基本标念)亦有所改造、发展,实际上是在消化吸收了现代西方哲学成果的基础上谋求形式的民族化。由此而产生了诸如“新理学”“新心学”一类的哲学体系。中国近代缺乏具有重大理论成就的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民族化与传统哲学的现代化逐成为一件事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接着讲”就成了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