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管子》与《齐民要术》表有枝叶之异,而里则本根相连。二书在“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大农业观”、“农时观”、“科技兴农思想”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相通性,甚至可以说相通相同、一脉相连;然而由于成书年代的不同,在“商业思想”方面却有很大差异。《齐民要术》重农而富民强国的思想是直接受了齐文化深刻影响的。《管子》与《齐民要术》可谓广义齐文化园地里的双璧。二书的智慧都对当今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如同《管子》一样,《齐民要术》亟需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3.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23,(5):59-67+158
《孔子家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若论其在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中的价值,可以说罕有其匹;如论其在中国学术史上遭到的怀疑,亦堪称首当其冲。但是,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证明,《孔子家语》确为先秦旧籍。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对历代学者研究得失的一个很好检验。  相似文献   

4.
《系辞上》“《易》有太极”章及“太极”概念为何义,是易学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帛书《系辞》“《易》有大恒”的“恒”字应当从今本读为“极”字“。极”本指无上无限的空间“,太极”是无以复加的极限义。此义为“太极”概念的生成提供了词源基础。但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又是在哲学语境中生成的。在《系辞上》中,它既指揲蓍之初极,又指天地未分的至极本原。随着汉唐、宋明哲学的变化,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或为元气或为理“。《易》有太极”章包含着揲蓍成卦和宇宙生成两重次序,二者是表里、明暗关系,而这一特点又是由《周易》本为天人合一的产物所决定的。在前者中“,太极”指蓍草未分的初始状态“,两仪”指分而为二的两部分蓍草“,四象”指六、七、八、九四数;在后者中“,太极“”两仪“”四象”各有其宇宙生成的象征物。汉唐对此章的解释偏重于气化的宇宙生成论,明末清初以来的解释则过分强调其揲蓍成卦之义,都偏执于一边。  相似文献   

5.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6.
刘震 《周易研究》2007,(2):19-23
帛书《易传》中的《昭力》篇虽然字效较少,但其结构完备,内涵清晰,属于帛书《易传》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篇释文。然而由于其篇末的字数标记,许多学者认为《昭力》与《缪和》属于一篇文章。亦有的学者认为《昭力》中论及“卿大夫”与“国君”,乃以《易》论政,属于政治论的范畴,不属于解《易》范畴。笔者通过研究《昭力》对卦爻辞的解读,认为《昭力》恰恰是一篇独立成章的解《易》文章,而且其所体现的是与帛书《易传》其他篇章不尽相同的解《易》理念,其“六经注我”的解释学理念也是我国典籍中出现较早的。《昭力》篇的研读对于我们认识孔子的政治论点与易学观念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涛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7-117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继承了《七略》的图书分类体系,把《尔雅》归入“六艺略·孝经”,这种归类方式有别于后世图书一般的分类方法。一部文献在不同目录书中的不同归属常能体现其不断变化的学术地位,本文试图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考察《尔雅》在《汉志》里的归类,从侧面了解《尔雅》在汉代的学术地位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8.
赵爽 《孔子研究》2023,(1):148-156+160
《庄子》和《易传》的“言意之辨”开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始端。《庄子》重视“意”的追寻,《易传》关注何以“尽意”。《庄子》《易传》的“言意之辨”,皆认识到语言达意功能的局限性,认识到“言意”在显现最高的本体时的价值定位、实现路径,以及以直觉、体验之实践性来达致最高本体的可行性。但二者的言说方式、具体内涵、目标旨归的差别,则凸显了儒道的学术立场、致思路向、精神风貌之异质。结合《庄子》《易传》“言意之辨”比观,可见二者对“言意之辨”做由认识论到境界论的转换,“意”的追寻即为对终极之“道”的体认,儒道不同的精神追求不仅以“言意之辨”为立基点,以“意”的追寻为终极旨归,且分别体现在二者具体的体道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周易》“持盈有道”中的德性意识水质上积淀着一种对存在的关怀。《周易》从盈极生亏、满则把损、盛则入衰的“无道”法则中深刻领悟到“人道”有盈而持盈的存在辩识,以“不失其正”命题勾勒出在进退存亡之间以中道而持盈的持盈路径,其基本格调是持盈于德性之中的。在《周易》把这种存在关怀转向一种对待盈的关怀使得持盈于德性之中深深地契入在先后关怀、忧乐关怀、生死关怀之中,令我们看到《简易》“持盈有道”中的德性既是一种生存因又最一种本体因;在与《老子》持盈路径的比较中,更令我们看到《简易》“持盈有道”中的德性本体理念的哲蕴。  相似文献   

10.
三位一体性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明显特征,也是其高明之处,本文以《中庸》之“中”为个案,具体分析了三位一体性的涵义,子思所作《中庸》篇讲“中”是天下之大本,“中”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之大本,在于《中庸》之“中”不是一个意义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即本体即认识即境界的三位一体的命题,即“中”既有本体论意义,又有认识意义,同时还具有修养论意义,本体论意义是基础性,本源性的,认识论意义是过渡性,中介性的,修养论意义则是归宿,终点,是前两者在更高环节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所接受的"资本"概念是生产关系层次上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质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正义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凸现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则在经济领域中集中凸现出来。从而,经济正义问题一再被提出,其现实意义正在实践中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和形式之一。然而,对于经济正义问题,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尚未进行系统研究。葛德文的《政治正义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向被学人视…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主编的《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一书 ,共 31万字 (下简称《教程》) ,近期出版了。这不仅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学科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我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创新的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伦理学工作者对诸如伦理学原理、职业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婚姻家庭伦理学 ,以及中外伦理思想史等都进行了研究 ,而且相继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在职业伦理学中 ,我们不少同志也先后研究出版了干部伦理学、教师伦理学、商业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著作 ,但却…  相似文献   

14.
《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以下简称《修养》)一书,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组织下,由王联斌、翁世平等全军十余名长期从事军队伦理学教学、研究的专家教授编写,国防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本书的编写,力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16.
信仰的失落 ,无论在当代世界 ,还是在当代中国 ,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方不少学者试图通过重新唤起人们的宗教情绪来重建信仰 ,一些人更因此而陷入邪教的痴迷。显然 ,这都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信仰 ,更与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背道而驰。重建正确而高尚的信仰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 ,也是伦理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理论使命。任建东同志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道德信仰论》(宗教文化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通过回应现时代道德信仰的各种问题以及深入探索道德信仰的重建之道 ,成为一…  相似文献   

17.
论《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因性而教、身教重于言教、心理调节与道德教育互动、以真情动人、重视教育主客双方的心灵沟通 ,其中不少合理因素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庄子文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严 《中国道教》2003,735(6):36-39
庄子学派诞生于春秋时宋而成长于楚。如果说宋国的社会文化气候和土壤孕育出庄子学派思想个性及文学倾向的幼苗,那么楚文化的雨露阳光则使它们成长壮大并趋向成熟。《庄子》是一部  相似文献   

19.
池田大作说 ,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 ,又以教义为依据 ,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规范”(《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14页 )。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为宗教的道德作用和伦理意义。正因为这样 ,宗教伦理已成为宗教界与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 ,佛教伦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86年出版的两部《中国伦理思想史》,已关注到佛教伦理在中国伦理上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出版的如…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后二十年,特异功能或说气功热,是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并且知道正是所谓特异功能热,为法轮功的坐大成势做了前驱和铺垫。所以特异功能这件事,虽然仍有不少人心怀疑虑,但骗子们已经很少有人再将它付诸行动了。 在特异功能之旁,还有一个“《周易》热”,现在似乎被很多人淡忘了。由干批判法轮功很少甚至没有触及“《周易》热”,所以这几年来,我们不断接到读者反映,仍有人在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