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或者说包括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实际上就是说世界上两大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讲精神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不难理解。因为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但如果说物质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物质现象本身就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种表现。如果说  相似文献   

2.
孔子创立的儒学解释学之核心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儒学解释学深处跃动着一种由孔子初步创立的核心精神。它是中国文化核心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国儒学核心精神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学解释学发生发展的动力、方向、功能和规律。本文以考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先导,具体分析了儒学解释学核心精神的形成与功用,特别是它所包括的“以经为寄的使命精神”、“以述为作的创造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辩证法也就是社会主义唯物论。它的研究,不应从概念和定义出发去推导出一整套社会主义辩证法的范畴体系,而要从实际出发去探讨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各种情况、问题、经验、教训,并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社会中的“活力”应是个历史范畴,它是有着特定的具体社会历史内容的。正如自然界中的“活力”反映了某种自然有机体整体对特定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普遍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吃咒”,它是藏族传统司法制度中“神判”方式的当代遗存.当前,作为一种宗教色彩鲜明的传统习惯,“吃咒”既反映了当地藏族群众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又是一种具有“神灵祭献”特点的“过渡礼仪”.不仅如此,从藏族“吃咒”的当代实践来看,它除了继续保持争议事实认定、特定纠纷解决等传统功能以外,还在紧张结构的舒缓、社会风气净化及纠纷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技术与价值的关系是当今技术哲学及其相关学科(如STS)研究的核心,也成为我们的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中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技术是人类的一种以取效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对于“什么是技术”或“技术的本质”,国内外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下几十种,诸如技术是知识、是技能,是物质工具、设备和产品,是人的意志或活动,是文化现象或社会过程等等,其中每一种都联系着对技术与价值关系的特定理解。本文倾向于把技术看作人类活动、实践的一个基本类型、方面和方式,即以追求效用为目标的理性活动。它包括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特定的、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产生巨大历史变革的时期。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社会转型是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某种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  相似文献   

7.
道德价值直接隶属于最高级的类价值,是人类本质的内在反映。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确证。道德价值作为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与确证,它是人类本质或人类价值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状态中,对特定的道德关系及道德现象的肯定与否定。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为社会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一种自认识,或者说是“悖论式”的认识,本文提出“双重角色悖论”、“视交叉悖论”、“纽康悖论”和“价值关涉悖论”,就社会认识的悖论现象作哲学分析,试图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进化的原理 [1] 社会是由处在特定关系中的人的群体组成的系统。社会系统独立于其个体成员各自的命运而自我保持或变化,在这点上它同生物种群、进化枝或生态系统是很相象的。人人都按出生、成长和死亡的循环圈在社会系统中度过一生,但社会却按照发生在它自己那个社会层次上的过程而存在、发展和衰亡。人类社会的各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词的意义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世界里有山的存在,我们语言社会里才产生了“山”的词义——地面形成的高耸部分;自然界里有下雨的现象,语言社会里才产生了“雨”的词义——从云层中下降到地面的水。可见词义具有客观性,它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不是人们主观虚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论正义的环境——兼论代际正义的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休谟曾经说过,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这就是说,正义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取的人为措施或设计”(休谟,1991年,第517页),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用来指导各种社会安排、以便使人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互利合作条款。正义是特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只有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正义的出现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这就是当代正义理论中所谓“正义之环境的学说”(doctrineofthecircumstanceofjustice)。它涉及正义的理论预设、逻辑基础、本质属性和证明方法。关于“正…  相似文献   

13.
一、实现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谓稳定,就是系统受到若干因素的干扰后,其基本性质保持不变。在社会历史领域,稳定表现为社会稳定,它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从范畴的特定含义看,社会稳定不仅表现为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直观现象,如整个社会系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有条不紊,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等等。而且还包括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即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结构协调,整体可控状态、这种协调和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  相似文献   

15.
自我扩张模型提出人们具有自我扩张的动机, 即通过扩张自我来提高自我效能的动机, 它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动机。自我扩张的一种方式就是将他人纳入自我, 包括他人的资源、观念和认同。该模型是一个概念框架, 为研究与关系相关的心理学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它不仅更新了对“相似—吸引效应”、“接触假说”、夫妻关系、群际关系的解释, 对于戒烟等实际活动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然而, 自我扩张模型本身并未成熟,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也需要结合更多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探索, 并应用到实践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政治领域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窝蜂”现象都屡见不鲜。所谓“一窝蜂”现象,通常指在某一特定社会情境里,许多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可能出现的后果,竟相从事某类事情,往往一轰而上又一轰而散,诸如大跃进岁月的小高炉炼铁、放丰产“卫星”,数年前的抢购风以及近期的开发区热,等等。每当事变之后,或者业已造成无可挽回损失之时,有些人往往后悔当初不该盲目地凑热闹和赶风潮,但事过境迁,当社会生活中出现另一股时髦风浪的时候,又会一窝蜂地去追逐。这类现象之所  相似文献   

17.
“有意见”、“没水平”、“是时候”、“不是地方”等等,这些动宾短语在日常的言语交际里其语义内容人们多不会照字面去理解。这里的“有意见”并不等于“有+意见”,而等于“有+(不赞同的或不满意的)意见”,“不是地方”说的是“不是好地方”或“不是合适的地方”。有人认为这是名词的语义偏移,说这里的名词“意见”、“地方”等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不再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看法或想法”和“空间”,即它们的语义偏移到了指特定的“意见”和“地方”了。(见《名词在特定环境中的语义偏移现象》《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18.
谭明方 《学海》2002,(2):74-79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主要不在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而在于社会学有其特殊的“社会本体”思想。社会学将“互动”和“社会结构”作为构成一般社会过程的基本要素。这是社会学研究社会时考察问题的特定角度 ,也是所有社会学家们共享的“研究平台”。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则是以对“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具体展开的。它的范畴体系 ,可以围绕着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各种可能的状态 ,以及各个具体过程来构建。在这个研究过程中 ,借鉴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1.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难怀疑、否认社会发展规律性(Gesetzlichkeit)的人常有的说法是:社会的、历史的各种现象不同于具有“法则性”、“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因为它带着“独特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和“非周果性”,因此不能认为其中有像自然现象那样的“法则性”、“规律性”。如所周知,十九世纪末,新康德派的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面对来自自然科学的攻势,为了维护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最近,“极端民主化”一词经常出现在一些文章和讲话中。按照习惯的提法,“极端民主化”是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一类现象。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第一,民主有它特定的涵义。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是指人民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掌握国家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