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代中国,儒学的回归已俨然成为一种态势①。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需求,呼唤着儒学学者回归"儒者"的真精神,以促进当代儒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笔者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回归到零     
一切从零开始,最终还要回归到零。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夜之后它又回归到东方。巍峨的高山,顶着千年的积雪;沧桑的大地上奔流着古老的江河,回归到原来的地方去;沉  相似文献   

3.
回归的梦想     
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天晚上10点,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就会准时走进我妻子开的那间陶吧。他显得有些神秘、古怪,从来也不和别人说话,独自坐在旋转楼梯下的角落里,随心所欲地揉捏着细细的紫砂泥。他十分投人,常常一动不动地坐到深夜。久而久之,旋转楼梯下的那个角落,成了妻子专门留给他的固定位置。  相似文献   

4.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5.
回归父家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首歌,名叫《常回家看看》,歌词浅显真挚,曲调优美动人,深得老年人青睐,年轻人喜爱,广为传唱。这首歌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现代人忙于工作,忙于生意,极少回家探望父母。为此,孤寂的父母们发出呼声,让出门在外的儿女们“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  相似文献   

6.
德性作为一种内在自觉的约束力在古代社会中曾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近代以来,德性却在各种"强力场"的强势冲击下逐渐"边缘化".时这种"边缘化"的产生,现代性无疑有重大的责任.在德性伦理的重建中,德性伦理也存在着自身的悖论,这就要求伦理学界互相借鉴,以期实现道德伦理体系的完整性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间看到一条"双十一"的广告,说得直抵人心:"有多少事情是你一时的冲动;有多少购物,是你盲目的出手;有多少期待,最后变成了无奈。"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追逐着所谓的"高品质"生活。受不住商品的诱惑和商家的吹捧,轻而易举地陷入了"买买买"的疯狂中。wifi锁定了我们的目光,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捆绑了我们的双手,朋友圈里大量的无效信息  相似文献   

8.
回归之初访香港□洪长有●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百年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中华儿女为1997年7月1日这个特殊日子的到来而激动不已。首倡“一国两制”的邓小平同志生前也期盼着这个日子的到来,并且立下了“香港回归之后一定...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政治集中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害的。中国经验否定了上述观点。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亦无法解释中国经验。它曾依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交往的重要环境,了是认识客观世界、丰富生命体验、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1.
我时常静静地沉淀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角落里,寻找着美。寻来寻去,终究无果。到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最开始。“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1]在自我的世界里审视着美,那种美的直觉让我莫名安心、简单和幸福。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该与不该随心而定,做最真实的自己。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领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去发掘、感知我们的“真心”;并到找到“真心”的“真我”中去展示我们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儒学的回归已俨然成为一种态势①。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需求,呼唤着儒学学者回归“儒者”的真精神,以促进当代儒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笔者在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儒学的社会需求儒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国家因落后而被动挨打,当时的知识精英“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转向西学,儒学基因处于沉睡的状态;197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和平崛起,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儒学基因得到激发、苏醒和释放。“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从官方到民间,都不约而同地追根寻源,回归文化意义上的“自我”,以更好地治国理政或者安身立命。这正是“儒学回归当代中国”的内在原因。在这种态势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众,商界还是教育界,都表现出对于儒学(或者扩大地说,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徐萍 《天风》2003,(1):22-22
人处于罪恶之中,却无法自救,而上帝是爱,上帝是全能的,人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得救。上帝在对人的拯救中走上了十字架,这是拯救的遭遇,更是上帝之爱与上帝大能的显现,所以耶稣被钉十字架正是上帝拯救世人的方法。 上帝拯救人的方式是上帝首先走向人,指引人重回上帝的怀抱,其中人的信也很重要。真正的信,不是迷信。基督教的信首先是听到道,然后信道,遵行道,使信者跟从上帝回归到真正的家园。这样一种回归,是通过耶稣的启示,上帝之光对黑暗的照亮。“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耶稣又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12:46)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手记]这些年来,也许是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西方哲学史研究界开始重视古希腊哲学;所以有所谓的"回归古希腊的小气候"之称。但总体看来,古典哲学研究有两个禁忌:其一是缺乏文本;其二是缺乏生气。在一些学术著作中,我们常能读到对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或亚里  相似文献   

15.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12)
<正>佛教商业化问题近年来不仅损害着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侵蚀着佛教生存发展的神圣性根基,也在引发违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扰乱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等后果。近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全国佛教界对《意见》的制定出台高度关注、热烈拥护。此次发布的《意见》既包括了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中的原则性判断,如"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必  相似文献   

17.
回归锡安山     
《天风》1998,(7)
中东地区是全球热点地区。今天,有关以色列的新闻几乎可从每天的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不少读者建议我们能知识性地介绍以色列的情况,以帮助教内信徒有所了解。好在社会上近年已有大量关于以色列历史和犹太文化的出版物可供了解。本期《文摘与博览》栏摘自世界知识出版社《以色列,谜一般的国家》一书之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消费的人本意蕴及其价值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关消费的规定中,最初和最被广泛接受的无疑是经济学的定义。作为经济学的专门术语,消费更多地强调对资料、资源的消耗。(参见于光远,第193页)但是,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其本质上,消费“是人的实现或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1页)。因此,消费应当与人的存在相联系,并以人的生命本质的弘扬为根本内容。一、消费与人的生命本质的升华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与物质前提,它在本质上是受人的需要推动的,是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渗透着人的目的、意图与选择,是人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需…  相似文献   

19.
分析的黑格尔主义摩尔式的经验主义的可能性是以直接知识为基础的,由于经验主义受到各个方面的批判,这种可能性也已经被削弱了。这些批评始于后期维特根斯坦,然后又在纽拉斯、奎因、塞勒斯、戴维森、罗蒂和其他一些人那里得到了继续。伴随着这些批评而来的是两个很不相同的为关  相似文献   

20.
回归自我     
一从事走私的商贩,担心自己早晚犯事、落入法网。经常到丛林寺院里礼佛上香,祈求佛祖保佑,太平无事。有一天,他索性去拜见释若禅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