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訇一日     
“阿訇”一词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教职称谓,系波斯语音译,旧译为“阿衡”、“阿洪”等,其原意指伊斯兰教的学者、教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阿訇是对穆斯林中具有伊斯兰教宗教学识的人的通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中则多称“毛拉”,意思基本与阿訇相同。中国伊斯兰教教育过去以传统的经堂教育为主,因此绝大多数阿訇是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凡在清真寺里学习多年,宗教学识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人,经举行“穿衣”或“挂帐”仪式(相当于毕业仪式),即可受聘到清真寺里任职,成为阿訇。阿訇的责任主要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2.
正一、穆斯林阿拉伯文音译。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原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旨意的人。二、穆民阿拉伯文音译,原意为信仰者。一译"信士"。伊斯兰教称谓。(1)《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典籍中多用该词称谓信仰伊斯兰教虔诚者,或有信仰(伊玛尼)的人。(2)《古兰经》对古代一神教徒的泛称,即"有经人"。(3)《古兰经》第60章篇章名。三、阿訇波斯文音译,又称"阿洪""阿衡",原意为"教师"。在通用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是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一般主持清真寺教务和为满拉教经,而其中担任教坊的最高宗教首领和"经文大学"教师的阿訇,称作"教长阿訇""开学阿訇"。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敏俊卿)2015年7月30日上午,应习近平主席邀请访华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京会见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大阿訇等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陈广元会长代表中国伊协和全国各族穆斯林对埃尔多安总统访华并会见中国伊斯兰教界人士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就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当前我国伊斯兰教基本情况,穆斯林宗教生活、参政议政、中土伊斯兰教界友好交往等情况作了介绍。陈会长说,中国穆斯林爱护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穆斯林》2014,(3):4-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4,(5):15-1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 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卧尔兹”是一种宗教演讲。它是伊斯兰教阿訇、毛拉在主麻、伊斯兰教的节日,在清真寺面对穆斯林进行宣教的一种传统形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的教义、教法、功修、礼仪、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经训教诲、先知、先贤的事迹等方方面面。广大穆斯林听众,在听“卧尔兹”中了解到什么是伊斯兰,怎样做一个穆斯林,从而更加虔信真主,坚守五功,不干坏事,而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的好事。简而言之,“卧尔兹”就是“讲经传教,释疑解惑,劝人行善,止人行歹”。“卧尔兹”在我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讲…  相似文献   

7.
《中国穆斯林》2003,(3):48-48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一所经国家同意开办的、全国性的培养伊斯兰教教职人才的宗教院校。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和大学文化水平的年轻阿訇。...  相似文献   

8.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1998年五年制本科班招生简章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一所培养年轻一代伊斯兰教教职接班人的宗教院校。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和大学文化水平的年轻阿訇。二、学制:学制为五年。第一学年为试...  相似文献   

9.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一所经国家同意开办的、全国性的培养伊斯兰教教职人才的宗教院校。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杜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和大学文化水平的年轻阿訇。  相似文献   

11.
“阿訇”既是伊斯兰教中对宗教学者的称谓,也是穆斯林群众对教长的尊称。那些既有宗教学识,又有高尚品德的阿匐,常常受到穆斯林大众的爱戴。王静斋就是这样一位阿匐。他生逢乱世,一生颠沛流离,为寻求知识,到处漂流跋涉,足迹所至,不仅遍及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而且,为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曾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历尽艰辛,饱经沧桑,却坚忍不拔,满怀壮志,终生求学,成果累累;他心底无私,赤诚爱国,寓强烈的爱国情怀于创办刊物和译经等教务活动之中,其高尚的爱国情操,激励了一代穆斯林学人。因此,王静斋阿訇与哈德成、达浦生…  相似文献   

12.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是国际友好往来的中心,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北京也是反映中国宗教活动状况的窗口。例如,北京伊斯兰教活动的状况,对全国穆斯林群众以及伊斯兰世界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北京联合大学佟洵教授的新作《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一书,以北京地区的清真寺为载体,循北京地区伊斯兰教学者或阿訇的活动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北京地区伊斯兰教的历史事项,犹如打开了一幅长篇画卷,把丰富多彩的北京地区伊斯兰教风貌和清真寺文化景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陈广元大阿訇和各位伊玛目,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国伊斯兰教界德高望重的阿訇、毛拉、学者们汇聚一堂,召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我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热烈的祝贺 !   国务委员司马义同志在百忙中来参加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说明国务院领导对此会议的重视,对大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刚才,陈会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同。建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广大阿訇、毛拉的强烈愿望,是穆斯林群众纯洁信仰的要求。这项工作中国伊协抓得…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有着深厚的伊斯兰历史文化积淀和一批资深的伊斯兰文化学者,但是现有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不能够满足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需求。根据近年来教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做好教务工作的根本。一、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阿訇队伍。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月7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9年6月12日公布)第一条为了维护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及有关的日常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及我国伊斯兰教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是指取得《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证》,可以主持宗教活动的阿訇、毛拉等。  相似文献   

17.
"乜帖"是穆斯林了却心愿的一种形式。有主命乜帖、副功乜帖、随心乜帖之分。穆斯林给阿訇的"海的叶"也属于乜帖的范畴。关于乜帖伊斯兰教的经训有诸多阐述。伊斯兰教认为出散乜帖是穆斯林的义务,是使穆斯林财产得以纯净的一种形式。我国华北地区的回族穆斯林还有"过乜帖"和出散乜帖肉的习俗。乜帖与伊斯兰教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回族穆斯林生活禁忌刘书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禁忌。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惯大多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族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繁衍中,其生活禁忌随之成为全民族重要而显著的民族心理素质特征之一。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尊重少...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年轻的宗教,也是信教群众增加最快的宗教。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中国文化并逐步为全国10个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虽然它是外来宗教、异质文化,却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力抵制,相反,随着伊斯兰教的“儒化”,不断被中华文明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伊斯兰教的灵活性和它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元明时期的大诗人萨都刺,元大都的设计者伊黑尔丁、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等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国穆斯林的杰出人物就是这种“适应”的代表。由于伊斯兰教在它创立时吸收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20.
"卧尔兹"与"呼图白"均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含义上都有"劝导"、"训戒"、"教诲"、"讲道"、"说教"等意思,它们都是穆斯林聚礼时教职人员讲道的方式,是阿訇、伊玛目等教职人员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引导穆斯林坚定信仰、规范言行举止的手段与方法,"卧尔兹"与"呼图白"深刻影响着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伊斯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既然"卧尔兹"与"呼图白"都是传播伊斯兰教文化的宗教文本,它们在形式上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