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1)社会发展规律超出纯社会的界限,它体现自然因素的作用。当代人与自然“共同进化”概念,表示社会和自然在最大范围内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换和相互补充的性质。因而,对于是否存在脱离自然因素起作用的纯社会规律,值得怀疑。 (2)现在仍然存在纯自然规律起作用的领域,这是人的作用(实践)还未达到的地方。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工自然不断扩大,纯自然过程不断退缩,社会因素不断扩大,社会对自然的依赖性(虽然依赖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不断加强。这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不断加剧的过程。这里,许多自然规律已超出纯自然的界限,体现了人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因而对自然规律应有新的表述。 (4)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
自然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即自然道德。自然道德研究可归纳为“社会”方面和“自然”方面。前者涉及自然道德与人际道德、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涉及自然道德本身的具体内容问题,例如人类在自然大家庭中的地位及行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这四种关系的和谐生态的文明。它蕴含着人尊重自然、管理自然、保护环境等自然道德的根基,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合作等人际伦理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认同接纳并融入社会等社会伦理精神,个体自尊、自律等自我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践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纯客观性和唯心主义的纯主观性,用实践范畴实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自然尺度和社会历史尺度的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立足于唯物史观,达到了自然、社会、人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包括历史观和自然观在内的完整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偏重于个体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注重人的自然本性,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批判着重于批判社会文化观念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道家自然人性论及其对人性异化现象的批判、道家人与自然一体观念对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自然的和谐:节约型政府理念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爱宝 《学海》2007,(2):101-106
以新时期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核心意蕴分析为视角,广义的和谐社会也就是一种政府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其理论内涵的完整内容应既包括政府以及政府引导社会如何改造与利用自然以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政府以及政府引导社会如何改造和完善自身以满足遵循与顺应自然的需要。构建政府与自然和谐的节约路径主要在于树立强化政府的节约意识和建立健全政府的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美与艺术被看作是同个体的精神、心理不能分离的东西。而通过对先秦传统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批判和扬弃,也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美学真正开始取得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扩展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和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的重大特征之一就是顺自然,将自然的人与自然的美联系起来,追求自然的人格,促成了自然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王莹 《道德与文明》2003,3(3):42-44
斯密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法国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认为人类社会有着自然的秩序 ,人们只要遵从这种自然秩序 ,不进行人为干预 ,社会就会自然和谐。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看 ,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就必须遵循自然秩序 ,而遵循自然秩序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的原则 ,无须国家的干预 ,这样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和谐。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说 ,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调节着社会经济 ,也促使社会政治生活的和谐 ,它使追求个人利益的各个人得以和平共处 ,实现政治生活平衡。同样 ,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中间桥梁 ,实现了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的过渡 ,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历史选择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历史主体按照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能动地对客体(自然、社会乃至自身)进行判别、取舍、作用和创造的过程。它并非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包含了目的、活动和可能性空间三个基本要素的总体性活动。只有从实践出发,并在自然与社会、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才能科学地揭示出历史选择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对于人具有优先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认识论是一般认识论的一种基本形式或样式,它与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等认识形式是互相补充、互相作用却又不可相互替代的.1.对于认识论的研究,过去往往局限于自然认识论.自然认识论为人们观念地把握自然客体及其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各种关于自然客体(包括人自身的自然)的知识和科学体系是自然认识活动的结晶.总的来说,自然认识论在历史上得到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有了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构架.这是人类反思认识自然世界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与名教关系的重建:玄学的主题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两晋之世,自然与名教产生了严重的分离。这种分离,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病,它体现着理想与现实、自由与道德、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如何调整或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使双方获得协和与统一,成为玄学的中心课题。在玄学乃至先秦老庄那里,自然与名教之辨具有特定的意涵。自然是一个本体性范畴,意为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一方面指天地万物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人的纯真本性。名教则指用来维护宗法等级制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所谓“仁义礼法”或“礼乐刑教”。自然与名教之辨至少关涉两个问题:其一,名教是否符自然之理想…  相似文献   

13.
自然关联性是指人们主观上感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程度,包括对自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自然关联性的测量主要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系测验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进行。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与自然接触能够帮助恢复心理疲劳、改善认知表现、缓解身心症状、提升幸福感、促进亲社会行为。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干预方式提升自然关联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自然关联性的概念、研究方法、积极效应的条件、以及文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心智方向和结果,通过一种中庸之道的伦理原则和社会平衡原则,认为善与正义的哲学理念始终是社会个体和政治共同体应当达致的自然本性,特别倾向于从自然本性的角度为善与正义及其和谐社会思想寻求一种坚实而客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根据,希望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自然本性或自然秩序的紧密结合中阐释某种关于善的自然主义伦理和关于正义的自然主义政治的哲学理念及其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转变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个人付出双重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推进以人为本,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新型现代性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社会领域建立和完善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创新机制.社会建设的外延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从狭义上说,着重是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对于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被分成各种门类,便于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走向深化的标志。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自然界便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舞台。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既不能归结为在旧唯物主义的“纯粹”的自然现上注入辩证法,也不能归结为把一般唯物主义的原则延伸到不包括自然的“纯粹”的社会历史领域,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哲学把自然和社会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以科学的实践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也从历史考察自然,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的“社会-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的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代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凡是非自然的和社会的东西都属于文化吗?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人创造的东西,是同天然产物相反的社会产物,“凡是非自然的和社会的东西都属于文化”。这种说法对吗?切斯诺科夫·认为,前两句是对的,因为文化确实“是与不受人影响的自然物和自然界的物质相反的东西”,但最后一句就错了,那是“新康德主义者、马赫主义者、经验论者以及其他唯心主义社会学家得出的结论”,因为经济、政治也是“非自然的和社会的东西”,然而决不能把整个经济和政治都归属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之上万物的综合,是自然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类活动以自然为背景和基础,在城市美化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并伴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与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石景山中关村科技园绿地为例对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要说明,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