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缓解缺铁性贫血、ITP、酒糟鼻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从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的研究结果看,尽管有证据显示该类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是因果还是伴随现象仍不得而知,同时尚无根除治疗远期效果的报道.对相关胃肠外疾病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尚无定论.鉴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的过度滥用.二者关系的阐明有待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古老细菌,但是人们直到近年才发现并确定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对Hp的科研创新中经历了许多的成功与挫折,如Hp的发现过程中的科研创新、思维变化;通过从临床流行病学到基础研究揭示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Hp的治疗中所涉及的伦理,治疗策略问题;Hp在人类迁移的研究过程的意义,以及疫苗的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本文通过回顾Hp的研究过程,简单揭示幽门螺杆菌科研过程中的科研思维变化.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缓解缺铁性贫血、ITP、酒糟鼻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从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的研究结果看,尽管有证据显示该类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但二者是因果还是伴随现象仍不得而知,同时尚无根除治疗远期效果的报道。对相关胃肠外疾病是否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尚无定论。鉴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对二者关系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对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的过度滥用。二者关系的阐明有待机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黏膜病理损伤表现的多样性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排除其它脏器疾病,测定尿素酶表达程度.观察黏膜损伤情况并取病理.结果是不同程度尿素酶表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表现不同的病理特征;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间及生活事件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幽门螺杆菌特征性慢性感染过程及其致病方式使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有了多样性,高尿素酶表达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增生性病灶乃至隆起性病变的机会随年龄增加及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而增长.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部的细菌,人群感染率高达5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但对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并不透彻,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外,宿主的基因易感性、细胞因子的多态性和环境饮食等也是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因果关系,可以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把握疾病的本质规律,指导疾病诊疗。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20世纪在此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发现,即有效的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对其过去几十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有了重大进展,这种疾病仍然是当前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广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纵观其近年来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以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化学、物理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得医学奖的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荻奖.就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过程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研究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黏膜病理损伤表现的多样性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排除其它脏器疾病,测定尿素酶表达程度,观察黏膜损伤情况并取病理。结果是不同程度尿素酶表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表现不同的病理特征;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间及生活事件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幽门螺杆菌特征性慢性感染过程及其致病方式使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有了多样性,高尿素酶表达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增生性病灶乃至隆起性病变的机会随年龄增加及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而增长。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和慢性胃炎的主要或重要病因,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根除幽门螺杆菌:(1)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2)可消除慢性胃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预防胃黏膜癌前变化发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化不良症状;(3)是早期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法;(4)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存在成本一效益比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盆底结构精细复杂,传统的解剖学以尸检为依据,现代影像学则提供了活体观察功能形态的有效方法.盆底结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医学技术创新的稳健性、后发性、综合性,其发展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影像医学工作者作为医学科技主体,只有具备综合型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应当融入现代医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目前生存状态堪忧。中医药由于缺乏吸纳一切科学成就、校正自身差错的结构体制,缺乏坚持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缺乏将经验认识转变为科学认识的线路,因而使其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中医药只有融入现代医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西医学主要不足: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公理化,缺乏关注病前状态,缺乏整体观。中医学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辩证理念。中西医学均存在优势和不足。中西医学结合是今后诊治变应性鼻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近100年来中医学的重要地位和当代中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技术、投资和人才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传承和发展中医学的辨证关系以及发展中医学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中医学医疗、教育与科研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理不可通约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最后统一于一种新的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核心包括医学理论和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医哲不分造成的循环封闭体系阻碍了中医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在保持中医学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弱化古代哲学的影响,重建以人生命活动为根本、全面开放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中医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政策保护、虚假宣传和复古都不可能振兴中医。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科学属性近年来备受争论,从辩证哲学、科学观念、中医的人文哲学特色等角度剖析中医的哲学内涵和科学隶属,澄清观念,得出结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古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互融互动,合而不同,新世纪发展中医的认识观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各有短长都不要无限夸大自身的优势。中西医互补整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学术争论不要政治化,科技管理要法制化,学者必须从浮华世态中醒悟过来,重建学者应有的人格和道德,纯洁科学的神圣殿堂。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才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