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爱克哈特生活的中世纪晚期(13-14世纪),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神学达到高峰、已近没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爱克哈特作为多明我会的神秘主义者,将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和新柏拉图主义融会一体,创造出自己独特而高度灵性化的、以"成形-教化"思想为基础的"神人合一"的神秘主义神学。在源远流长的精神历史里,爱克哈特的灵魂火花、教化循环和神人合一的构想,是德国早期教化观念起源和转化的重要背景。他的教化观念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的转变,架起了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到德国古典观念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宗教神秘主义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宗教神秘主义为研究对象,对神秘主义的性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认为,宗教神秘主义以及其它一切形式的神秘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非理性性质。神秘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广义上,所谓神秘主义指的是宗教、准宗教(或伪宗教)和其他文化形式中用理智无法来理解、表述和把握的部分。在狭义上,神秘主义则是指宗教经验中最核心、最隐秘的一种体验,即与神相遇或合一的体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中外辞典中,神秘主义被解释为“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人同神或超自然力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精神交往,人借助这种交往就能领悟到世界的秘密”;是“泛指不从科学考察和逻辑  相似文献   

4.
艾约瑟是晚清时期来华的英国传教士,一生致力于儒释道三教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深受麦克斯·缪勒比较宗教学和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认为道教神秘主义和神灵体系是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之后才出现,与道德纯粹、绝少神秘主义的儒教和犹太教起源于原始一神的古老启示迥然不同,因此联儒批道以方便传教。同时,艾约瑟运用“中国文明西来说”将道教纳入全球视野中进行考察,认为春秋战国至汉代中国神秘主义和神仙鬼怪泛滥不仅遮蔽了上古时期原始一神启示下的儒教文明,而且根据其在秦、齐、楚三国炽盛的现实说明它起源于西亚,通过陆海两路传入中国,因此使其西方中心论得到论证。就道教神秘主义的起源而论,在后来学者的研究中发现了与艾约瑟相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5.
作为"神秘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神秘主义"涵盖着体验和学说两个互为表里的层面。个体对神之在场的直接体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系统的核心,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体系是在借助语言、逻辑和文化传统对体验本身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鉴于此,本文摒弃那种超然的、不带偏见的、条分缕析式的历史建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和现象学的研究进路,而选取一种与其核质相契合的研究方法,即神话法和象征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略梳理了基督教神秘主义与教理神学间的关系,以及在此视域下基督教神秘主义与其他所谓"世俗领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实践方式概述孙林神秘主义主张自我与最高宇宙质体或有位格的神结合为一体,实现最高的转变。神秘主义Mysticism这个词源自古希腊语,原希腊文读“谬思”,意即“闭上嘴和眼”,引申义便是指通过保持沉默,闭目静心地从事于冥想一类的活动。印...  相似文献   

7.
自我认知他者的过程是直接的,还是依赖于某个中介,这一问题构成了他者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胡塞尔在其经典的他者构造理论中预设了两种中介性:"以自我为中介"以及"以世界为中介"。托尼森等人认为胡塞尔的这两种中介性均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难题。本文检讨了托尼森对胡塞尔的批评,澄清了以自我为中介和以世界为中介分别导致的不同难题,在此基础上区分了对中介性概念的强解读和弱解读,并就后者辩护了胡塞尔他者理论的认识论路线。  相似文献   

8.
社会构造主义不把关于世界的论述看成是世界的一种反射或一幅地图,而是看作公共交换的一种人工制品。不仅对心理知识的方向,而且对心理构造特征的方向,构造主义对传统理解提出了重大挑战。尽管构造主义者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思想学派的长期论争,但构造主义试图超越信赖这二种传统的二元论,把知识置于社会交换过程之中。构造主义对心理学所作的解释仍值得怀疑,但一种充分发展了的构造主义能够完善一种理解科学过程的手段,并引起评价心理学探索的选择性准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丁 《现代哲学》2023,(6):89-98
在德国唯心论产生的最初阶段,斯宾诺莎同时作为谢林与黑格尔哲学的典范影响了他们的体系建构方式,尤其是谢林的“同一哲学”。但谢林在继承斯宾诺莎的同时,也延续了斯宾诺莎那里无限者自身与特定无限者,即实体与属性之间关系未得澄清的疑难。这一疑难促成谢林晚期哲学对神与自由概念的重新思索。伴随着谢林最后的思索,在他眼里曾经作为体系本原的“实体”概念,就被转化为描述终极偶然性的“不可预思之在”,而这意味着德国唯心论对于斯宾诺莎的接受和处理最终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拉比亚·阿达维亚(Rabia A-davia)是伊斯兰最早的神秘主义圣徒之一,是传播对安拉的爱的最重要的神秘主义者,也是后来神爱论思想的实际奠基人。 717年(伊历95年)拉比亚出生于今伊拉克巴士拉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她是父母亲的第四个女儿。传说在她出生的那天晚上,家里一贫如洗,甚至连点灯的油,  相似文献   

11.
康德之后,德国唯心论致力于将理性自身论证为世界的实体和本原,并将世界的展开论证为理性自身运动的后果,也即致力于构造出一种理性的内在性总体科学。但是这一方案却内在地忽略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和理性终归是存在而非不存在,这一事实的动力何在?"为什么毕竟有某物存在,为什么无不存在?"这一问题不仅指向一种后唯心论视野下人们对于存在与自由的更高理解,也让谢林在与近代哲学传统和黑格尔的争辩中超越德国唯心论的理性内在性方案,提出了"逻辑性—否定哲学"和"历史性—肯定哲学"的区分,进而开辟了德国唯心论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一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为背景,以宗教学的发展为线索,概述一百多年来西方神秘主义研究状况。纵观近现代历史,神秘主义研究与神秘主义热和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有特征的阶段,一是19世纪中下叶,在欧洲,由于印度文化和异邦文化的发现,刺激起西方的寻根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神秘思潮;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浪漫主义,西方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反资产阶级文明、反理性、反科学的思潮;三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社会矛盾加剧,在反异化、反文化思潮中,东方宗教十分流行;四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现代化、反科学、回归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3.
谢裕伟 《哲学研究》2022,(9):118-127
“存在神论”是康德用来刻画传统形而上学中一种思想机制的术语,这个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实在性”这一存在论概念与“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一神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并不能仅凭自身而直接构成对这个机制真正的批判,因为它对“绝对必然存在者”的适用性并不是自明的。我们从康德1770年代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他逐渐与存在神论分道而行的关键点在于,用“感性的实在性”取代了“设定的实在性”。本文尝试以历史性的和体系性的分析表明:唯当康德通过对“设定的实在性”和“绝对必然存在者”两个概念的反思而完成了对存在神论机制的整体批判时,“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在反驳存在论证明上的效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肖娟 《宗教学研究》2005,(1):178-180
本文主要从约翰·希克的<第五维度>出发,谈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人总是有以超自然的方式来探求自然的内在倾向.人的本性中第五维度,即灵性的维度,它让每个人都有信仰的可能.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含混的宇宙,包括我们认识宇宙的含混性,除了自然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也是从另一角度对宇宙的解释.但是,当我们以宗教的方法来解释宇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本身也具有含混性,于是约翰·希克提出宗教多元论假设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对于一些宣称体验到与终极实在本身完全合一的神秘主义,约翰·希克提出了反驳,认为对神圣者的体验只可能隐喻的统一,而不可能是字面完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易》是巫用以占筮的,道家出于史官,亦即出于巫。老子以“无”为基本范畴,得益于对神无方易无体精神的把握。易之“不易”即规律,亦即道。老子继承发展了《易》的变易观念以及阴阳对立统一、依存和转化的思想,继承发展了《易》的观物取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并同样具有思维的模糊性。老子摒弃了筮法中的神秘主义,但继承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生观念,形成了以“道之生”为特色的道论体系。老子继承了《易》以无为求得无不为的主体追求  相似文献   

16.
这个题目看似有些多余,其实并不多余。因为宗教的核心是崇拜,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信仰。既有信仰就必有崇拜的对象,于是那些具有超自然位格的对象被奉为神明,人们将他们供在寺堂庙观里,由此,神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神职人员,如教会的僧侣、祭司,或者是通过阅读经典,参加仪式节日等形式来完成其过程的。神在宗教中是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人们追求或效仿并为之献身的超自然的存在,它不可缺少,又无处不在,于是宗教也就往往变成了"以神为本"的事物。这个"以神为本"成为世界古代宗教的表征之一,只是在佛道教当中能够找到某些例外。  相似文献   

17.
神秘主义,从灵学史的角度来考察,是一个世界现象。所以考察俄罗斯神秘主义的流行,就必须放在一个大环境下来思考。俄罗斯神秘主义流行与前苏联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美苏的争霸及世界格局的变迁也息息相关。本文即是从与前苏联的比较研究中,寻找可以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Eros”音译为“爱若斯”或“厄洛斯”,在古希腊有两种含义:爱欲和爱神.作为“爱神”的“Eros”,是介于有知与无知之间、神与人之间的大精灵、传语者.作为“爱欲”的“Eros”,是凭借美来孕育和生殖的一种欲望,并且“爱欲”是一种原发的动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对永恒世界的不懈追求.柏拉图虽然坚持追求永恒不变的相的世界,但是他并没有忽视对感性世界的研究.相反,他认为追求美本身是在“爱欲”的冲动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柏拉图“Fros”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沟通了永恒的相的世界和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中世纪德国神秘主义者埃克哈特与中国的庄子虽相隔1600多年,但他们却在实现人生至高境界的路径上有许多契合之处。文章重点讨论了他们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的路径,并分析了"隐遁"和"坐忘"等主要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儒、道二家思想的地域特点和最初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孕育的古代文化,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源头。孔子吸收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构造了以“仁”为核心的、既维护等级制度又强调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敬鬼神面远之和不研究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孔子哲学的一大缺点。道家起源于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缓慢的荆楚地带。这里的文化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老子抛弃了神,构造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是重天道、尚自然、超脱、任达,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易经》萌发出来的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而在《易经》中亦可寻觅出孔子用自然事物的性质和变化阐明哲理的思想方法、中庸思想和一些概念的端倪。《易经》中的太极、神、道、德、器、通、变、几、微凝聚着倡、道两家的智慧,它实现了两家思想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