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近出版的卢卡奇的《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护:尾巴主义与辩证法》一书中对于恩格斯的解读,卢卡奇作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政治立场从未离开对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强调。马克思被纳入到德国古典哲学之内来加以讨论,而德国古典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物自体的问题。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发现了无产阶级,并用无产阶级替代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来解决或者消解了物自体的问题。恩格斯、列宁正是因为基于实践与工业的方式来回应物自体的问题,从而与马克思的思想本身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是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2)编委会委员.他改变传统考察顺序,独树一帜地提出"恩格斯一马克思问题",将恩格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主张通过解读恩格斯来理解马克思.他声称反对"一致论"和"对立论",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逝世后,整个世界历史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产阶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恩格斯又如何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呢?本文将主要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贡献较大的历史跨越论方面研究其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以期人们对恩格斯晚年时唯物史观的贡献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撰写了三篇文章专门论述基督教的起源。1882年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刊登了他的论文《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这篇文章评价了鲍威尔对基督教的贡献。翌年,恩格斯在英国《进步》杂志上发表了《启示录》一文,该文评述了基督教在《约翰启示录》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最后,恩格斯在逝世前夕于1894—1895年为《新时代》杂志写了《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恩格斯对基督教的形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但因为所谈的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因为恩格斯发现了十九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基督教的形成之间有着相同之  相似文献   

6.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以往讨论忽略的问题。恩格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且成体系,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来源三者皆可为证。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如下几点: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为物质,指称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第二,研究本体的哲学分析框架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三,人对本体的反映是外在经验,理论表现形式为实证科学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第四,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哲学性抽象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二者皆具辩证性质;第五,对外在经验的提炼概括是内在经验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此为基于实证科学而来的哲学,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这是完善恩格斯哲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但其中很多观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恩格斯的本来用意。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最终被自然科学(实验)和工业所解决,哲学在自然界和历史中都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这一论断能够得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支持,也能得到马克思文本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术语可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元理论。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实质上的思想先导,规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当前学界的一些研究热潮具有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起到关键作用。马克思虽然认识到工具机的重要作用,但他在技术层面上不太熟悉大工业的自动化,而且查阅的是英国工业史上较早的历史资料,因而他在《资本论》中专注于分配方面,无法深入探讨人-机关系的内在力量及其对19世纪中叶以来的生产力造成的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炯 《现代哲学》2020,(1):35-40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晚年关于宗教问题的著作颇丰。有些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对宗教的态度发生了某种温和的转变,有一些学者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立的立场上,否认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晚年独立做出的研究成果,否认恩格斯晚年宗教观的历史地位。如何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主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结合恩格斯晚年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从现实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捍卫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和个人圣经情结的解开三个方面剖析恩格斯晚年研究宗教的目的与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看待恩格斯晚年的宗教研究成果及其对待宗教的态度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哲学》2020,(革命时)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13.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解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家庭伦理的制度化过程、个体婚制和个人性爱的道德意义,以及婚姻的离异和人类婚姻的前景等方面的思想。文章力求阐发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独到见解,探索从原始人到文明人家庭伦理演进的过程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直接而全方位的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文本对于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为直接而全方位的阅读 ,不仅体现了我们这一时代求实、理性和科学精神的要求 ,而且体现了人们希望撇开各种因素 (例如前苏联的影响 )、直接面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思想的要求。这些要求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时代背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步入了马克思的话语世界 ,人们对马克思思想的浓厚兴趣由此而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时代的要求 ,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齐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贡献,不仅可以剖析批判那些对恩格斯进行的毁谤言论,而且对于深刻认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强调中国的《资本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其重要一维是对国际学界的《资本论》研究进行分析和研判。在当代国外左派学界,奈格里、克里弗等学者始终致力于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资本论》的内涵,并视之为在当下语境中重读《资本论》的必要前提。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会选择货币、商品等某种要素来凸显对抗性社会关系及阶级斗争的内涵。由于他们未能把握住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因此,他们往往会因为过于强调单纯的政治式解读线索而忽略了《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性。比岱的解读思路尽管在对《资本论》的政治式解读中显得具有较强的学理性,但过度强调政治斗争线索的重要性也使他看不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一是通过澄清关于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资本论》编辑工作的误解,阐明恩格斯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新世纪共产主义思想原则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依据的重要意义,表明恩格斯编辑整理的《资本论》的忠实性和可靠性;二是通过重新发现恩格斯在经济、社会和历史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强调其经济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其社会学思想对城市社会学、环境学和女权主义研究等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启发和意义。这些研究既提供了如何从为人熟知的恩格斯著作里深入理解其理论精髓的思路和角度,也示范了如何从未被重视的恩格斯作品里发现与当下现实和研究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如同他最亲密的朋友马克思一样,在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又是密切结合着他们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的转变而实现的。大量史实表明,恩格斯和马克思是在基本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里,从事理论研究和参加社会现实斗争,并在大体相似的状况中,实  相似文献   

19.
仅仅从"普遍联系""普遍规律""普遍适用"的视角来理解辩证法,并没有真正地把辩证法与科学区别开来,因此,恩格斯又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视角规定了辩证法,以凸显辩证法的哲学性质,即"辩证的哲学",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显性的主题。恩格斯并非"连提都没有提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相反,恩格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并结合社会关系阐述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隐性的主题。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力图描绘一幅既是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又超出自然界范围的辩证图景,从而重建自然哲学,但他后来又放弃了重建自然哲学、建构自然辩证法的努力,并认为这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研究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存有误解误用情况。首先,把恩格斯"合力"概念与"协力""系统力"等混用。恩格斯"合力"概念不是人们由于协作而产生的"系统力"(即1+12的作用力),而是物理学意义上各力相互抵消后的合力(即1+12的作用力)。其次,把恩格斯的"合力"变成脱离人及其活动的抽象力,把历史合力抽空为一种"无主体"或"泛主体"的历史现象,丢掉了恩格斯借用物理学方法揭示历史规律的方法论特征。再次,将恩格斯"合力"与"历史动力""历史发展方向""历史必然性"等混为一谈,认为历史合力线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人民力量的胜利,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逻辑迷思,陷入历史宿命论的泥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