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志在墨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墨家吸收了殷商之时主宰之天、人格之天的思想,重构了天的宗教权威。对此,很多学者认为墨家的天志说是宗教教义。墨家认为天贵于天子,天志具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具有匡正现实政治的作用,墨家的天志观念有一个根本的转向,从传统重视天的宗教功能转向强调天的政治功能。同时,天志是价值之源,是仁义价值的根据,也是仁义价值的守护者,天志仍然具有道德内涵。墨家突出了天志观念的三重功能,即政治功能、宗教功能和道德功能,其中政治功能是墨家更为强调的,但这种政治功能化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天的神圣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正义思想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未受学界重视的问题,而墨家的正义观在这个问题上有独特价值:它继承了上天乃正义之源的古老传统,从而使之具有超然于世俗政权利益之上的独立品格。本文以历史为背景,以《墨子》为个案,以宗教为视角,以儒教为参照,梳理了墨家以"天志"为"法仪"、以"贵义"为核心、再落实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诸环节的正义思想框架,认为它在回归原生的神权正义基础上,否定了蜕变的强权正义,提出一种返本的平权正义新构想,从而超越了古代主流的价值观。然而在古代宗法-政治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正义理想仍缺乏落实它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墨家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同,墨家吸收了殷商重鬼神的文化传统,认为鬼神实有、鬼神具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墨家的鬼神观体现了墨家对良性治理之道的追问,鬼神具有明知能力,可以赏善罚恶,鬼神是实现墨家"义政"的保障。墨家的鬼神观有一个根本的转向,由传统强调鬼神的宗教功能慢慢转变为强调鬼神的政治功能,统治者要尊天敬鬼,要善待百姓,才能得到鬼神之福、人民之亲。可以说,敬畏鬼神才能建立良善的社会秩序。同时,墨家的鬼神观也依然具有道德内涵与宗教内涵,人们要敬畏鬼神,重视祭祀。不过,墨家对鬼神观念的政治功能化解释中,鬼神本身所具有的超越性、神圣性也被政治功能化解释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4.
韩非适应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统一代替分裂的形势,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学说,创立了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和主张“世异则事异”的历史发展观;否定儒家、墨家的仁义、兼爱的道德观念,提倡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哲学上,他继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改造老子的道,建立了以道、德、理为骨架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唯物主义反映论。韩非的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他既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又主张君主不受制裁、暴力论和文化专制,既主张举贤任能,又主张君主玩弄诡计;既主张听言纳谏,依法处世,又主张君主至上,权力万能;既用社会生产,物质因素说明历史发展,又把历史进步归功于少数圣人。在哲学上,韩非的贡献则是主要的。韩非的思想是地主阶级夺权、建立中央集权的理论。因而当中央集权建立之后,它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不过它被封建统治者在阳儒阴法的形式下继承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间宗教一直以文化小传统的姿态存在于社会底层,内容极其复杂。学界在讨论民间宗教与文化大传统之间的关系时,对大传统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正统的儒、道、佛三家。本文从统治类型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墨家思想对民间宗教的影响。本文认为,墨家实质上主张以神授型统治取代传统的宗法统治,平等、专制、功利构成其统治的主要内容,后世的民问宗教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实践,从而呈现出专制性、功利性、革命性以及狂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始创的墨家学派和儒家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可见当时其影响之深远.为了阐明自己的思想,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主张进行了分析,但对"天志"、"明鬼"、"非命"这三个观点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分析墨子宗教思想的还很少,而且在他们的分析中还认为"非命"与"天志"的观点相对立,从而得出墨子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的结论.笔者以为这一结论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民主"—"天惟时求民主",是三代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包括"做民之主"和"为民做主"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联系又各有侧重;前者突出治民、教民,后者强调保民、养民,并呈现为从强调治民、教民到重视保民、养民,从提倡刑罚到主张"明德慎罚"的变化。清华简《厚父》反映的是夏人包括殷人的思想,属于"民主"说中的治民、教民说,其对典刑的推崇,对民众的不信任("民心难测"),与周人重视保民、养民的"敬德保民"说有较大的不同。《厚父》的发现,对了解古代"民主"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民主"说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母题,春秋以后从中发展出民本说、民本君本混合说以及君本说,以往学者仅仅从民本说对古代政治思想做出解读,是难以对其做出全面、准确把握的,由民本转向民主才是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殷周之际宗教观和政治理论的分析,认为孔子对鬼神天命的模棱两可的态度肇源于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思想的实质乃是将过去人们对天命的重视转移到人为的修德,是理性对感性的替代。孔子对周初"以德配天"思想的继承旨在强调德或仁的重要性,而认为只要一个人尽心于仁德和职分,不祈求天命而天命自至。这样,天命成为人为修德的一种自然结果。故孔子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强调"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特色,即虽敬奉鬼神,但从不因迷信鬼神而置人为努力于不顾。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清华简《命训》还强调“道天莫如无极”以树立天的权威,并通过“明王”来“道天正人”。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与其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出两者对西周天命观念的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墨学研究史上,章太炎的墨学研究有着独特的地位.章氏在墨学研究上的最重要贡献是"述学",即学术思想的诠释与贯通.章氏抽绎墨学根本观念,认为兼爱、尚同是墨学的核心观念.至于墨学"十论"中的其它内容都是兼爱、尚同的补充或扩展.他对墨学其他思想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念来进行的.章氏对<墨经>研究也相当重视,主要集中在墨家逻辑学、知识论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章氏的墨学研究在求是与致用之间,表现出鲜明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杰斐逊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希岭 《学海》2002,(5):75-79
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 ,杰斐逊关心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制约 ,将其视为防止政府腐化和暴政的根本保证 ,为此他认为要普及和发展文化教育 ,实行思想言论与新闻自由 ,帮助人民摆脱无知状态 ,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他还较早认识到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价值和作用 ,杰斐逊主张要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制衡以及地方自治 ,强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层层分权。杰斐逊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思想 ,超越了前人 ,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以沟通、交往的理性实践观来实现公民主体与权力主体的平等交流,强调通过讨论、交流、对话等方式培养交往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实现政治民主.协商民主以理性对话的柔性机制,创新了对公共权力制约的民主形式,符合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转型时期社会稳定的需要,可以作为政治民主化改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现代社会的经验:勒弗的特殊民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敏 《学海》2014,(4):97-102
克劳德·勒弗(Claude Lefort)是当代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其民主理论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在国内却鲜有介绍。本文通过分析勒弗思想中民主与现代社会的经验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勒弗那里,与民主相对的是极权主义,而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专制"。在他看来,只有在现代性展开之后才出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民主问题,但现代社会可能会导向极权主义社会,也可能会导向民主社会。勒弗的民主理论既带有明显的左派色彩,但又在根本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既在表面上属于多元民主论的范畴,又与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勒弗对政治参与和政治共同体内部良性冲突的强调使他的民主理论带有许多"激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墨家的政治哲学理论似明而实晦。作为其“治道”的“兼爱”要靠“刑政赏罚”来推行;同时,“兼爱”不仅具有“积极义”、“消极义”和“无私义”,而且还具有“人事之维”和“天鬼之维”。但是,“兼爱”与刑政、“兼爱”之三义、人事之维与天鬼之维之间却存在着张力和歧向。在先秦诸家“治道”竞争的格局下,“兼爱”之三义的“治道”意蕴大多被儒家、黄老道家和法家所重释和扬弃,而其“天志说”则被董仲舒的“治道”整合所融摄。一方面,墨家“治道”论的内在理论缺陷使得它在先秦诸家“治道”竞争的格局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墨家“治道”构想的合理因素又大多被诸家扬弃于各自的“治道”论说中。于是,墨家“治道”论在秦汉之际的式微就变得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普遍政体形式,民主政制已获得世界性的话语霸权。回溯民国初创之时,虽对具体实施何种政制争论不休,但新生共和国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却几乎系于民主政制。对此,梁漱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开思考,即从承认旁人、平等、讲理、尊重多数、尊重个人自由等方面解读民主,把民主视为一种精神倾向。他认为民主没有放之四海的绝对标准,只有实现程度的差异,中国民治未成,主要因理与势两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因此,梁漱溟主张个人既要积极参与团体组织,又要服从贤智者的领导而非西洋民主的多数决定,认为这能调和人治与法治的对立,称之为"多数政治的人治"或"人治的多数政治"。由此,他强调落实此种理想,需要政教合一制度,由贤智者领导众人完善自己的生命,实现人生的向上进步。本文将从普遍参与与取决多数、真理与政治、理性与制度、权归于一与权力分立等方面对其民主思想做系统检讨。  相似文献   

16.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法家观与其政治思想之间存在关联。严复的法家观,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前期法家观与后期法家观。前期法家观,主要批判法家学说的专制属性;同时又承认法家推动中国社会由宗法社会向军国社会转变的历史功绩。严复的前期法家观,实则孟德斯鸠的"民权""自由"观念以及社会进化论两种西方观念的产物。严复的后期法家观主张共和政体不适合于中国国情,认定中国的出路在于法家,认为法家有救败之用。他对共和政体之于中国国情进行批判反思,寻求法家思想资源以解决现实困境。严复的富强思路依然在法家的富强理论框架之内,具有国家主义倾向;他强调法家学说加强中央集权的学说、强调法家人物的政治能力、强调法家综核名实的法治观念,强调法家之于移风易俗以及惩治贪腐方面的积极功能,核心意识在于政治秩序以及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8.
扩展性民主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主既含有“民主理念”之义 ,也含有“民主程序”之义 ,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绝对正面意义的道德范畴 ,例如 ,经过民主程序作出的决断对于一些人来说不能必然和充分地保证公正。正因为此 ,一方面出现了对民主的抨击 ,如责任伦理学家忧那思 (HansJonas)有关在生态危机独特的历史境遇下必须放弃民主决策程序、实施“生态专制”的呼吁 ,另一方面产生了共同体主义 (也称“社群主义”)者试图从外部将道德内容嵌进民主形式的努力 ,以及另外一些学者所倡导的用扩展性民主机制来激发、提升民主决策之伦理内涵的方案 ,这就引发了…  相似文献   

19.
葛志毅 《管子学刊》2020,(1):109-117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显著特征。如当时认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乃思想文化上大乱的反映,此显系受到崇重大一统集权理念的支配所致;诸子学说中的内圣外王向往,表现出由修身扩及于天下国家致治理想的政治追求;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思想突破表现得较为温和,其实由于中国古代急切狭隘的政治功利追求,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文化偏颇,乃至具有崇尚专制,反学术文化的极端倾向,这在法家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墨子的天志思想的核心主要在于"义"的概念上,他对于"义"的概念进行了新的构建。墨子认为"义"是一种秩序的表达,这种秩序源出于天,它规范着整个宇宙世界,是"天下之义"。这种秩序还体现出了原始的自然法原则,置入了深刻的社会正义的诉求。墨子认为实现"义"的方式就是要"顺应天意",不要违背上天的意愿,也就是说要遵守上天所定下的秩序,各司其职,天下就能够大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