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炯 《现代哲学》2020,(1):35-40
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讨论有其特定的历史限度。恩格斯当时尚未自觉区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这影响了他对斯拉夫等弱小、落后民族的判断。恩格斯当时的民族主义理解杂糅了法国的普世性民族主义传统与德国的排他性民族主义传统,结果是其革命策略陷入两难。恩格斯在努力走出青年时代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但一方面现实的革命在催化,另一方面革命的恐怖主义再度燃起,这些都造成了他思考民族问题的困难。深入了解19世纪的历史,给予恩格斯的民族观更多"合情"意义上的理解,实际也是一种审慎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对章太炎民族主义主张的复杂性进行解析,试图揭示出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深层结构和核心旨趣[1]。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在与立宪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持"金铁主义"说的杨度、无政府主义者以及严复的自由主义的论辩中确立自身内涵的。他用"历史民族"、"政治民族"概念取代"天然民族"和"文化民族",深化了近代思想界关于民族主义的认识;同时他又通过对民族主义与无生主义关系的阐发,确立起一个贯穿民族主义、导引民族主义的"齐物平等"政治理想,从而为民族主义赋予了一种伦理性的内涵,超越了近代民族主义的自我封闭想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族思想的差别不止于“联满”与“排满”,亦非“文化民族”与“历史民族”。在杨度看来,建立国家是绝对的前提和目的,民族主义只会阻碍统一国家的建立,他意图从根本上去民族化,以公民身份消解民族身份,以均质的国民主体构成新的国家;对章太炎来说,民族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因而乃是建立国家的根基,他主张将历史性存在的汉族重塑为政治民族,既将民族主义作为建立国家的动员手段,也将民族视作国家的主体和实质。杨度的民族主张试图斩断历史,具有鲜明的进化主义和文明论色彩,是普遍主义的;章太炎则将历史作为正当性的来源,对普遍主义的制度和价值心怀警惕,更强调民族所蕴含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4.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是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2)编委会委员.他改变传统考察顺序,独树一帜地提出"恩格斯一马克思问题",将恩格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主张通过解读恩格斯来理解马克思.他声称反对"一致论"和"对立论",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并没有把他的哲学立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词,认为他和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在布尔什维克的传统里,"辩证唯物主义"被列宁和斯大林确立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的名称。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反映了对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列宁和斯大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恩格斯力图对它们进行调解。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接受了黑格尔系统的三大划分,即自然科学进入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位置、历史科学进入他的精神哲学的位置、在"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中形成的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辩证"原理"与黑格尔的逻辑并列地成为真正的哲学。恩格斯认为"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能够把握存在的原理,这样的主张包括如下唯心主义观点,即存在的概念必须限制在我们的经验领域内。恩格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特征以培根关于人类知识的实践来源的论述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根》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根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的革命领袖托马斯·闵采尔,恩格斯看到了闵采尔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他的政治纲领已经接近共产主义。故此双方争论的焦点隐含着谁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济金根》所构想的悲剧性冲突影射1848年的革命运动。拉萨尔通过《济金根》传达"革命冲突"具有重复性和必然性,1848年的革命不过是重复了《济金根》中的冲突,故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恩格斯批评了拉萨尔的悲剧观,在不否认济金根和胡登的目的是解放农民的假设前提下,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与伯林在犹太人问题上的歧见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论视角与现实关怀.基于对自身文化的坚持,伯林认为,马克思之所以不重视民族主义运动是因为他不接受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但实际上,这是因为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视为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工业时代所带来的极度分配不公所致.尽管伯林理解马克思是因为重视大工业对人与历史的影响而不强调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但因为关注20世纪犹太人的生存现状及其问题,伯林并没有把这一洞见运用到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禅宗思想是其西化思想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具体实践。借助于敦煌禅籍的发现,胡适用"科学"的方法,重构了初期禅宗的历史。其"神会革命说"也引发广泛的质疑。钱穆的禅宗研究基本是回应胡适的问题而起,但结论往往针锋相对,维护传统的"惠能革命说"。钱穆与胡适的禅宗思想都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建构的。钱穆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他对西化派胡适禅宗研究的批评,恰是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5,(4)
1922年的非基督教思潮是一次以民族主义话语作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运动,展现出民族主义在历史语境中的复杂面相。民族主义话语使得本不确定的民族国家,显得确定无疑;它在危机中产生,因而充满紧迫感,并以此拒绝反思;它是人以共同体形式对求生意志的表达,是必需性暴力的延伸。类民族主义话语以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为科学主义、共产主义话语提供了支持,转换篡改了自由主义话语。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周作人、吴虞等知识分子在宗教民族问题上出现分歧和争论,类民族主义话语促成了20年代历史语境下,时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学衡》文章以民族立场发言,在珍视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持同情之理解,并对非教运动的消极影响提出批评,展现出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在国族问题上的务实品格、宽容态度、批判精神,提示出国族建构的另一种极具价值的路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青年恩格斯的成长过程,受到诸多时代先锋和思想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白尔尼。白尔尼对恩格斯的影响,可从“橡树和小鸟”“文学和政治”“白尔尼和黑格尔”“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恩格斯把白尔尼比作朝霞下的橡树,把自己比作橡树枝头的小鸟。作为“现代摩西”和“新时代施洗者约翰”的白尔尼,用他的文学行动和自由思想,引领着德国文学的发展,并直接促生了“青年德意志”,从而使德国新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黑格尔和白尔尼思想的互补性,这一判定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明确了思想史原型。白尔尼对待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正确立场,为恩格斯思考历史、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提供了典范。白尔尼在道德人格、文学活动、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极大促进了青年恩格斯人格品行和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张君劢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纪霖 《学海》2005,(1):14-20
20世纪是自由主义高奏凯歌的世纪 ,也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世纪。民族主义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 ,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意识形态。它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可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 ,像在美国和法国革命中那样 ,赋予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以民族国家的形式 ;也有可能与各种专制的威权主义或反西方的保守主义相联系 ,成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借口。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性的内在要求 ,不是一个要与不要的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将之与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相结合。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不仅需要历史的实证 ,也需要学理上的理据。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个以个人…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5,(4)
"战国策派"是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救亡图存、建立强大统一的民族国家为伦理目标。忠于国家,孝于民族,是他们呼吁国民树立适应"战国时代"的国民伦理与民族伦理。在抗日御侮的现实情境下,他们以"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主旨,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挽救民族危亡,重建民族文化,进而建立民族国家,表达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是"战国策派"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核心主张,由此彰显的民族主义则是他们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原则,但其民族主义却游离在政治与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3.
道德重建是从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的得失进行了持续的反思,愈益清醒地认识到道德重建对于革命的重要价值。围绕着国民道德的革命与革命者的道德这两个方面,孙中山阐发了诸如人格救国、替众人服务、为主义奋斗以及为主义牺牲等道德主张。这些道德思想为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引导,其合理的内容在今天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然而,囿于历史的与阶级的局限,孙中山的诸多道德主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问题,但并未能对道德的本质与道德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与探究,故未能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列宁把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译者)称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这本书是把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的理论研究同工人阶级革命解放斗争的迫切任务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该书的研究对象,似乎是与实际革命活动相隔很远,但是,全书都贯穿着强烈的坚定的党性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仇恨,对工人阶级最终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与资产阶级学者“死啃书本”完全不同,恩格斯认为研究人类远古史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很多实际现象的钥匙。恩格斯在家庭关系的历史中,在国家和它的机构产生的历史中,找到了国家(少数剥削者压迫大多数被剥削者的工具)必然要灭亡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5.
自鸦片战争开始,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开始萌芽和生成,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变.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救亡道德与启蒙道德的同时并举;二是改良道德与革命道德的交替进行.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既具有优秀成分,也具有消极意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长期面临的各种威胁,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政治体制;重新选择和配置各种现代性公共政治伦理元素,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冲突的传统困境;正确处理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避免因民族冲突引发社会动乱,是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当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与巴黎浪漫主义思想之间联系至为紧密。对早期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理解走过了一条"信古"、"疑古"到"释古"的心路历程。他曾试图将"日耳曼的头脑"(哲学革命)与"法兰西的心灵"(政治革命)结合起来,但"现有"与"应有"的矛盾,哲学家们在缺乏实质自由的财产关系面前的集体失语,迫使他开始反思浪漫主义观念、政制、风尚的意义与局限,并在批判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摆脱浪漫主义政治观,超越巴黎传统迈向历史的纵深,从哲学和政治革命走向经济革命、社会革命乃至人性革命。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1)
在近代早期的法国语境中,"民族"(nation)一词原本指涉多种义涵,但随着17-18世纪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多元"的意象逐渐被统摄为"一体"。在外部,同"异族"的区隔强化了法兰西民族的特殊性;在内部,对地方的整肃明确了民族之体的完备性。"法兰西民族"逐渐作为整全唯一的政治体概念,形塑近代外交与国际法中的主权国家话语。在其背后,"历史书写"追溯了民族身份的"同一性"记忆,"政治意愿"强化了外部御敌与内部团结的"统一性"意识。1789年的大革命继承了这种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叙事,议会论辩既阐发了"民族取代国王"的现代主权法则,又确立了人民之间"政治意愿"的合法性。"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既是革命论辩的核心,也是政治生活的共识。它构成了此后民族主义的基础,不仅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修辞方式与话语结构,还影响到了20世纪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重建社会"的思想,这不仅具有人的政治解放和全面解放的意义,还具有生态建设的意蕴。"重建社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并超越费尔巴哈,实现社会革命并走向共产主义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最近十年来对欧洲一体化的学术讨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后民族主义理论为解决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出路问题、推进一体化背景下个民族国家的顺利融合提出了合理的途径。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哈贝马斯的后民族主义理论,发掘其为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社会的建设以及推动世界格局在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下健康发展所提出的构想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对政治经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指出语言和民族主义的觉醒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欧洲民族主义国家的诞生大多得益于对自己语言和文化的信心,显示出了对自己国家语言和文化的认可与民族国家的建立之间紧密的联系.然而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则是在对自己语言的否定、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批判上诞生的,激进者甚至主张废除中国文字.表面看这似乎与欧洲民族主义国家建立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终其目的却一样.即建立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富强的民族国家.而当中国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也激动着亿万中国人,当代中国人用其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