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论文采用量表法对66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着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改  方平 《心理学探新》2007,27(3):61-65,7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父母仍沿袭传统的严父慈母的教养模式;男生知觉到父母有更多的拒绝否认、父亲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女生知觉到父母有较少的拒绝否认、父亲对其有更多的偏爱;大三、大四学生比大一学生知觉到父母更偏爱自己。2)大学生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积极型、溺爱型、放任型、矛盾型四种类型。3)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双亲采用一致的教养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281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大学生自我概念(除自我批评之外)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EMBU和SCL-90对某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亲拒绝否认和过渡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父母对男大学生惩罚、严厉,过分于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P〈0.01);结论父母对大学生的养育方式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李涛  张兰君 《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本文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倾向自陈量表,对陕西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教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表现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349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1)差异检验表明:女性大学生的亲情孤独感、总体孤独感多于男生,且气质类型上更情绪化;城市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乡村大学生;在爱情孤独和总体孤独感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尤其是爱情孤独感.(2)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各个维度与其气质类型中的社会性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因素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对总体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父亲严惩、母亲干涉保护对亲情孤独感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性、父亲严惩对爱情孤独感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母亲干涉保护、父亲干涉对社交孤独感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嫉妒的影响,以及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大学生嫉妒问卷调查了438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可显著正向预测嫉妒,并间接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嫉妒。(2)父母情感温暖间接通过生活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嫉妒。(3)父母过度保护可显著正向预测嫉妒(直接、总间接),但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单独、链式中介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格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30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女初中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父母教养方式受子女性别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③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内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初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广州及深圳16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各量表不同因子存在不同的性别效应,父亲惩罚(t=2.737,P<0.01)、父亲拒绝否认(t=2.444,P<0.05)、问题指向应对(t=2.196,P<0.05)。(2)父母情感温暖与自尊、问题指向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r=0.350,r=0.490,P<0.01),父亲偏爱对问题指向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r=0.170,P<0.05);而母亲的拒绝否认和严惩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98,r=-0.209,P<0.01),但与情绪指向应对有显著的正相关(r=0.235,r=0.258,P<0.01)。(3)父亲情感温暖(β=0.413,P<0.05)和自尊(β=0.230P<0.05)是问题指向应对方式的预测因子,且自尊是中介因素;母亲严惩(β=0.299,P<0.001)、父亲温暖(β=0.158,P<0.05)对情绪指向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不同教养方式、自尊对不同应对方式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洋  方平 《心理学探新》2005,25(3):40-45
该研究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在Pintrich的动机学习策略量袁基础上自编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影响:情感温暖因素对认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惩罚严厉因素对学习价值和学习期待因素有显著的影响。(2)母亲的教养方式较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行为、自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以6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大学生的父母教养行为、自主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行为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其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父亲监控维度为正向预测,而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维度是负向预测;(2)自主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投射调控、认同调控和整合调控在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且认同调控的解释率最高;(3)父母教养行为通过自主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其中,自主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set out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hree recalled parental (care, discouragement of behavioural freedom, denial of psychological autonomy), self-esteem, and self-criticism predicted self-rated happiness in a normal, non-clinical, popul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their late teens and early 20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four questionnaires: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arker, Tupling and Brown: 1979,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55, pp. 1–10),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osenberg: 1965,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Self-Criticism Questionnaire (Brewin, Firth-Cozens, Furnham and McManus: 1992,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1, pp. 561–566), and the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 (Argyle, Martin and Crossland: 1989, 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lsevier, North Holland)). Regressions showed self-esteem (the positive five items) to be the most dominant and powerful correlate of happiness. Maternal ca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e of both self-esteem and self-criticism. Maternal care was the only direct correlate of happiness when paternal and maternal rearing styles were examined together suggesting that the warmth showed by mothers towards their children was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in increasing the offsprings' scores on self-reported happines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6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探索、环境探索、自我-环境匹配度探索、探索意向间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其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父亲监控维度为正向预测,而父亲惩罚严厉维度是负向预测;(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有独立的预测作用,还通过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这一变量。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描述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120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学业、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倦怠及其三维度都具有显著负相关;(2)学业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在积极、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48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究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心理特权以及观点采择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感恩,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感恩;(2)观点采择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特权只在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观点采择和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感恩,但是不同的教养方式作用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