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最近十年来对欧洲一体化的学术讨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后民族主义理论为解决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出路问题、推进一体化背景下个民族国家的顺利融合提出了合理的途径。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哈贝马斯的后民族主义理论,发掘其为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社会的建设以及推动世界格局在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下健康发展所提出的构想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对政治经济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已经成为艺术家的单层背景,中国的崛起要求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事件作出回应.艺术创作中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狭隘的民族主义则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在当今开放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国际主题的创作,主旋律也从狭义走向广义,艺术创作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7,(1):84-92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治理将成为一个可以想望的新模式。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中,资本主义世界化终止了农业社会的地域分离,开拓出了一个有着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因而也出现了世界治理。世界治理是在中心—边缘结构中进行的,所营造的是一种霸权秩序。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又一次转型,将意味着世界治理为全球治理所取代。全球治理不仅在空间上遍及全球,是全球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参与的治理,而且要求每一个局部性的社会治理都应拥有全球观念和全球视野。世界治理是民族国家开展竞争的框架,而全球治理将代之以合作,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共生共在。全球治理将是合作的治理,但是,任何关于合作的幻想都是有害的。在促进以合作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模式建构中,我们需要首先将自己打造成合作体,并通过展示合作的力量去实现全球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全球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当属马克思。他在150年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等思想。但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提出并全面论述全球化思想,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最早提出全球化理论的是“依附理论”学派。埃及人萨米尔·阿明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他最早建构了世界资本积累和发展模式。他认为,资本积累是通过全球分工发生的;在分工中,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各个阶层的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不等价交换和剥削;但边缘国家有可能摆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自己的社会组织并形…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2):204-216
欧美国家2016年的政治动荡使二战后确立的西方自由秩序陷入危机。本文着眼于阐明两种结构性成因。首先,全球化的断层性在许多国家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不平等,激发了反全球化力量的崛起;其次,多元主义和全球主义引起民族主义和地方认同的反弹,形成了文化认同的裂痕。这两种趋势引发了欧美社会的政治意识对立,促成了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指出语言和民族主义的觉醒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欧洲民族主义国家的诞生大多得益于对自己语言和文化的信心,显示出了对自己国家语言和文化的认可与民族国家的建立之间紧密的联系.然而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则是在对自己语言的否定、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批判上诞生的,激进者甚至主张废除中国文字.表面看这似乎与欧洲民族主义国家建立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终其目的却一样.即建立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富强的民族国家.而当中国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也激动着亿万中国人,当代中国人用其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7.
郁建兴  徐越倩 《现代哲学》2005,(4):35-42,27
民族国家的架构尽管日益式微,但它在组织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和正在形成的全球公民社会中仍然占有首要地位。民族国家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方向以回应一系列挑战。相应地,对国家的研究在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本、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治理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研究构成了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新的世界话语。全球化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 ,而且涉及到政治、文化以至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全球化使世界文明出现了新的组合和新的构建 ,既促进了世界文明间的交流、渗透与融合 ,又进一步催化、强化了各国文明的本土化倾向。文明 ,尤其文化 ,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 ,也与国家、地区、民族密切相关。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引发了文明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跨文明对话 ,超越利益纷争 ,以维护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化 ,是时代对人类社会的企求。在全球…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家问题又一次浮现出来,各种类型的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主题.在各种国家理论对当前国家问题的回答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的理论地位,它综合了工具论、实践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结构主义、系统功能主义、世界体系论、生活世界理论,从内生论与国家体系论两个视角出发研究国家问题,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全球化的来临及其原因当20世纪帷幕即将落下,一种新的意识正在成为日益流行的术语,这就是全球化。从文化的角度讲,全球化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化、互联化、依存化。所谓整体化,是指全球作为同一个社会整体而存在;互联化是指所有国家和民族在信息、交往、利益方面的普遍相关性;依存化是指国际合作与协调已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全球化的过程始于工业革命。早在1848年,马克思就已预见性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1.
孙砚菲 《学海》2014,(2):13-27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地区文化和和全球文化的“无缝对接”也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中国文化藉此也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除此之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文化寻根情节”开始在一部分国人心中滋长,于是国内进发了以“复兴国学”为标志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建筑既是诗意的栖居,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7,(2):5-14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全球化诱发的全球问题的增加和积累,使"全球治理"变得日益必要和迫切。建构什么样的全球治理理念,遵循什么样的治理路径,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着各个国家,以及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推动者,并正在积极构建中国自身的全球治理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前景光明,但必须化解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全球化的深入 ,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国家对各自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反思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并成为唯物史观研究中的一个焦点。现就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述评。一、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宗教是人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来讲,也可以说,宗教是人类世界的一种光明。面对世界的动荡,人心的不安,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去叩问宗教之门,去寻求照亮人类出路的光明。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现代性危机与生命本质性的困惑交集纠缠在一起,并在21世纪全球化的巨浪中波及整个世界。在共同的时代危机下,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幸福不再是民族国家的各自奋斗目标,而是全球的共同责任。因此,世界不同宗教也应当走近彼此,团结合作,共同担当宗教在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不仅是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过程,而且是文化活动全球化的过程。他们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页)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必然带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一、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理论家们在关于全球化的本质、结构和趋势等的认识上存在分歧。针对这种分歧,本文谈以下看法:(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全球化既不是理论家、政治家头脑中的想象,也不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阴谋和策略构想。全球化的客观性基于它的经济内容,在于它首先是一种经济必然性。(2)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事实。全球化作为以经济发展和物质交往为先导并包含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人类普遍交往的发展,是十分晚近的事,亦即是人类的当代生活现象,是世界历史的当前阶段。(3)不应把全球化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过程。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8.
陈安国 《学海》2001,4(1):83-86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企图一统天下的以同一性消解差异性的过程。因此 ,全球化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以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以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全面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在全球的全面展开和激化 ,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社会主义必将取而代之。这一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的 ,无论资产阶级如何规避 ,也无法逃脱在达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颠峰”的同时 ,坠入自己选择的“深渊”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过程中 ,必然会侵犯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发展已经很难“遁世”、“隐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现代化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代化之前,早已出现了全球化的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跨国界发展。从治理的向度来说,宗教发展融合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对立关系,重新创造性的结合国家、市场与社会,引导世界走向善治。而宗教组织要寻求全球性的发展甚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实现,就有赖于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因此,如果20世纪的政治遗产是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那么21世纪就是建构一个善治的全球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般地,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描述和指称这样一种人们经验到的事实与趋势: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人们活动之间具有了极强的相关性,世界因之联为一体。用安东尼·吉登斯的话说是一种时空分延(time-spacedistanciation),它“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①在马克思主义视野里,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人类活动逐渐摆脱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