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广东召开新时期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郑维铭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和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广东省新时期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于今年3月5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和北京地区部分专家学者应邀...  相似文献   

2.
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和《现代哲学》编辑部于4月16日联合召开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的议题是:评析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如何创造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优势。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20余人,其中大多为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与会学者围绕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研讨会概况综述如下。回顾与评析与会学者回顾了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过程,对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学者们一致认为,多年来的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关键…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省社科联、省哲学学会、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和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底在广东教育学院召开。到会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密切结合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着重研究和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作者在“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暨广东省(1992—199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理论研究成果颁奖大会”上讲话内容的主要部分,不仅对广东十多年来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状况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估,同时强调了:要认识精神文明理论建设的重要地位,要强化精神文明理论建设的精品意识,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以及要为精神文明理论建设营造一个好的环境等重要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共广东省委对精神文明理论建设的重视,为推进广东精神文明理论研究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吹响了继续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二册,近代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并收入《饮冰室合集》第14、15两册中。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9岁时开始拜康有为为师,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刘徽孙永旺刘徽,三国时代魏国临淄人(现属淄博市)。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甚多,因而关于他的身世履历、生卒年月目前尚无详考。从他留下来的著作可知,这位在齐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数学家,作为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不仅对我国古...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  巴比伦河畔 我们在讨论以色列和犹大诸王的时候,曾将旧约的故事回溯到犹大王约史雅在公元前609年于默基多战役中阵亡。为更好地理解犹太人遭受放逐的那段往事,我们要继续回顾犹大王国自约史雅战死后到公元前586年的夏季彻底灭亡,也就是犹大王国最后二十三年的历史。因此,本章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从约史雅死到耶路撒冷陷落;其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耶肋米亚先知,因为他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目击证人。第二部分,犹太人被放逐到巴比伦;此间的主要证人是厄则克耳和第二依撒意亚先知。第三部分,选民由放逐之地…  相似文献   

8.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29日上午,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学术杂志社》在省社科联联合举行“纪念实践标准大讨论30周年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专家学者座谈会,会议由广东哲学学会会长叶汝贤教授主持。会议开始前,与会者全体起立,向四川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相似文献   

10.
《学海》1994,(6)
加强爱国主义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动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本刊编辑部与历史所联合发起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1月4日,广东社科联、广东哲学学会、《现代哲学》中山大学哲学系编辑部联合在中山大学举行座谈会,邀请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界近五十位学者共同研讨十三大报告的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黄浩著的《改革大潮与改革胆识》,是一部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大潮与认识发展的佳作。著作集中反映了广东10多年改革开放的焦点、难点,既不随风摇摆,也不避“牵涉个人风波”,据理论辩,充分  相似文献   

13.
心身医学的新进展──人体电磁相干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研究历史与现状人类心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早已引起重视,并作为医学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探讨。我国《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情绪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指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等。在西方,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论述了情绪及性格类型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柏拉图明确指出,心和身的任何缺陷都会给对方造成最大的不协调和不相称机会。1818年德国精神科医师亨罗斯(Heinroth)首先提出了"心身(mind-body)"一语。1844年,Jacobi创立了"心身的(ps…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宗教印象──访美散记高学敏笔者的画展在克利夫兰大学美术馆举行。展览由四部分组成,其中的一部分为"圣念篇",系宗教题材之作,深博众多参观者,特别是宗教文化研究者、工作者、爱好者的赞赏。也使笔者有机会应邀去艾克基督教会、般若佛学社考察美国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灰色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的新成果王学萌:灰色系统理论的诞生,为系统科学理论群体增强了一个新成员,这个理论不仅为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手段,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灰色系统是指信息不完全的系统。所谓信息不完全,可表现为(卫)系...  相似文献   

16.
张秀琴 《现代哲学》2002,(2):121-12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的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内容:哲学向度和政治经济学向度,以及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问题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推动宗教学理论的发展,这是中国宗教学界的共同使命。对此,金泽教授在《宗教学理论新探》(商务印书馆,2022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新探》)中,展现出了极大的理论担当,给出了极具创新力的回答,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特别的启发。《新探》一书共分八章,或可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诠释了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从宗教与哲学的互动关系阐释宗教学理论的坚守与创新,并以宗教现象学为例解析了宗教学理论的构建方法与发展路径。第四至六章为第三部分,探讨了发展中国宗教学理论的两种资源——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资源和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宗教资源。最后两章为第四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山大学于6月27、28两日召开“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校内文、理科专家学者和政工干部近百人,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专家、学者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了学术研讨:一、毛泽东思想与现代化建设;二、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教育。其中,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研究、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太平天国的医学──洪仁■浙江省卫生学校(310009)朱德明洪仁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太平天国后期的总理。《资政新篇·法法类》中的部分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医学见解。这比地主阶级改革派乃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有关论述精湛得多,“其中所言,颇...  相似文献   

20.
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哲学研究──首都部分哲学工作者座谈十四大报告侧记本刊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首都哲学工作者在学习十四大报告时,对这些论述倍感亲切,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大家表示要结合本专业特点来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现将记者最近参加的几个座谈会情况择要报道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新形势下哲学的位置在哪里?中共十四大胜利闭幕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曾多次召开各研究室、编辑部参加的座谈会,畅谈学习十四大报告的体会,并着重就新形势下哲学的位置在哪里,哲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应作些什么样的调整和补充等问题开展了讨论。与会同志认为,我们党确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有的同志说,这个飞跃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至今尚未完成,十四大是这个飞跃中的一个阶段性飞跃。这种飞跃主要表现在:(1)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主义的理解状况;(2)转变了对中国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