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作为具有意志和理性的人的活动来看,是由实践主体、实践目标、实践对象、实践工具和途径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以任何一个实践的基本要素为“坐标”,均可以为实践定位。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实践结构上,而还要从动态的实践过程来考察。要提出实践何以可能的问题。实践必须以实践主体的意志自由为前提和根据,这样实践首先表现为“道德实践”的形态。追求“道德实践”的智慧的学问即是哲学,这也就是哲学“爱智慧”的本义。按康德的看法,哲学作为“最高善论”蕴涵着“爱学问”,哲学的爱智慧论既适用于实践理性,又适用于“思辨理性…  相似文献   

2.
哲学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却没有一门学问象哲学这样“糊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几千年来它竟然一直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对象、方法、特点与功能,直至今天哲学家们还在讨论“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之类基础问题。和科学的欣欣向荣相比,哲学显得不很景气。哲学虽然孕育了科学,但是近代以来科学却逐渐联合起来想把哲学驱逐出学问的殿  相似文献   

3.
一、“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一般的理论思维之所以不“反思” ,或者说不自觉地“反思” ,是因为在这些思维中 ,“思想” (thinking)与其对象———“存在” (existence)总是相互外在的 ,“思想”只是空洞的有欠缺的东西 ;而哲学之所以专事反思 ,是因为在哲学思维中 ,“思想” (thinking)与其对象———“存在” (being)是内在同一的 ,“思想”是唯一的“存在” (being)。“哲学”要“反思” ,必须把“思想”本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作为思维对象的“思想”不是实存的“存在者” ,而是使“存在者”成为可能的“存在”本身。在知…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哲学本身没有设定,而是哲学在其开端处的设定是最少的。作为常常为其他学科提供设定的哲学,其自身的设定又必须是最可靠的。对自身根据的追问是哲学这门学问的尊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其各自传统出发对自身根据不断挖掘的历史。哲学的最终根据是唯一的,中西哲学在这里会面。哲学就是一再从生活的各种角度追问其最终根据,又将这个最终根据作为开端贯彻到生活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胡伟希  田薇 《学海》2001,(3):47-51
在关于“哲学何为”之古老而常新的追问中 ,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关于“存在”的学问 ,可谓是经典的定义了 ,也可以说是对于哲学之本性的揭示。然而 ,“存在”何解 ?对此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和结论 :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存在是什么” ?企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把握住那隐藏在背后之恒定的“所以然”、“终极因”之“真存在” ,这构成了西方哲学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中国人面对存在论问题时 ,其典型思维方式并不着意去追问存在究竟是什么 ,而是致力于寻求“如何达成存在之境” ?或者 ,“如何成就存在的自由逍遥之道” ?这构成了中国哲…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的形而上之谜——"是"为什么发展为判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判断词“是”的问题 ,历来是我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 ,但大半个世纪过去了 ,有关的诸多问题仍然是一大谜团 ;近年来 ,“是”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热点。哲学界的讨论 ,与我们讨论了整整大半个世纪的汉语判断词“是”的问题有密切关系。当我们超越传统语言学 ,站在语言哲学的高度而又以严格的语言科学方法来探讨“是”的问题时 ,我们发现 ,“是”之所以发展为判断词的全部秘密就在于 :它自产生之日起就与西语 (本文在未加特别说明时以英语为例 )tobe相当 ,即集形而上学之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个核心观念于一身。一 tobe与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本体的反思与表征--追问和理解哲学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我看来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 ,对本体的反思与表征则是哲学存在的方式。一、追寻本体哲学为何存在 ?这是对哲学的最朴实无华而又最切中要害的追问。这个追问不仅直指哲学存在的根据 ,而且直接把哲学存在的根据诉诸于人类的存在。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人类创造自己的生活世界并实现人类的自我发展的各种基本方式中 ,哲学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独特价值何在 ?这就是对哲学存在的人类性根据的追问。这种追问 ,把对“哲学为何存在”的追问诉诸于对“人是怎样的存在”的追问。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的衰落大凡从事哲学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曾这样试问过自己:哲学工作是否真能作为一门“学问”而存在?或者说,哲学如何才能与“科学”和“文学”区分开来?无论是笛卡儿方法论上的怀疑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是胡塞尔严密学的构思,在它们的具体思考中都同时内含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观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目前都处于一种极为重要的阶段。之所以下这样的判断,不仅是因为一系列出土古书的整理和研究,为梳理先秦学术发展的脉络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而且是因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对于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焉不察的研究方式本身开始了反思。 从大的背景来说,这种反思是对20多年来的文化讨论的深化,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普遍和多元问题讨论的具体化。这种背景对中国哲学本身的存在状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哲学(如果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中国哲学的学问的话)是否只是世界哲学的一种“地方性知识”,中…  相似文献   

10.
僧肇对名实的看法与中国传统哲学迥然不同,他既否定事物的真实性,又否定事物之间的真实差异,认为“名实无当”,事物的真实与事物的名称之间相互分离、不相符合。僧肇区分了两类名:“真名”是与物的无自性相符的,而众生所持的名字只不过是“伪号”,其之所以为伪是由于并不能从事物中找到与名称相对应的事物的体性。  相似文献   

11.
我之所以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有些哲学著作中几乎不采用这个哲学用語,甚至有些哲学家怀疑“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第二个方面的基本命題。我以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对哲学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最概括的表述,应該运用这个哲学用語并对它的內容和意义进行研究。我們知道,恩格斯在“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一書中对于哲学基本問題作了完整而精确的表述。他說全部哲学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又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哲学家就是依其如何回答这个問題而分成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的。关于哲学基本問题的第二个方面,恩格斯加以完整表述如下:“但是思維对存在的关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死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及制度的改进已大幅度提升了生活水准,但却并没有同步提升生与死的品质。基于此,笔者以为有必要通过生死哲学的研究来使现代人真正实现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生死哲学探讨的理论目标应是:一方面让人们获取关于生死的知识性学问,另一方面则努力将生死哲学的知识落实于生活实践,把生死的知识性学问转化为生死的生命性学问,即从“学习生死”上升到“学会生死”。“学习生死”是对人之生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认识之并掌握之,而“学会生死”则是在学习生死的基础上构建人生智慧与死亡智慧来应对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的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的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的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  相似文献   

14.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说不尽的康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是法国哲学群星灿烂的时期,显示了一种世纪末和世纪交替的特色。这时的法国哲学家每有新的精彩议论,常使人在眼花镜乱中惊心动魄。但法国的这些哲学新星,都有深厚的学问基础;他们是“现代的”、“后现代的”,但他们并没有把“古典的”抛开一边,而是认真地研究它,在这个基础上使自己的创新在理论上厚实起来。这是“学问”之道。德罗兹(GillesDeleuze)是法国哲学新星中的一员,思想相当激进,但1963年,他出版过一本论康德哲学的书,叫“LaPlilosophieCritiquedeKaut”。这本书1984年被译成英文出版。我最…  相似文献   

16.
丹麦作家、思想家克尔凯郭尔的作品自从被广泛地翻译为欧洲其他语言之后 ,即被视为开启了 2 0世纪的存在哲学。但是应当注意的是 ,克尔凯郭尔并不是专业化的、学院派的哲学家 ,他对“做学问”深恶痛绝 ,常常对那些以研究他人思想为谋生手段的学者教授们加以讽刺挖苦 ,在著述时亦没有恪守哲学写作的规范 ,并有意制造了一些为哲学学者们所不熟悉的手法 ,比如化名和假名 ,反讽和戏仿等。可以说 ,克尔凯郭尔对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充满了敌意 ,当阐述自己关于“实存” (Existents;Tilv relse) ① 的思想时也没有为之贴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提“马克思哲学” 而不愿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实,就用语而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确实存在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论形态,如那套已风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但是,提“马克思哲学” 就不一样了——马克思有没有或者有何种意义上的哲学?他本人对哲学究竟持何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吗?他的思想跟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所以,如果一定要提“马克思哲学”,那就得先对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一番认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荀子哲学的特质及其对儒家道统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哲学作为一个经验论的形态,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范式。就儒学而言,荀学经验论所带来的并不是对“道”的离弃和背叛,而是学问进路与方法的创新。从“道统”的角度说,荀学与孟学的关系是:“道”同而“术”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录》中说:“在古代哲学史中,苏格拉底的杰出贡献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即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的哲学只是考虑自然的。”黑格尔的这种思想是根据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而来的。这就是说,他们都认为,伊奥尼亚学派先建立了自然哲学(物理学),而后苏格拉底才建立伦理学。黑格尔又进一步指出,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建立伦理学,因为他具有真正的“反  相似文献   

20.
做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评郭广银《伦理学原理》力乾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发展常新的学问。伦理学之所以历久不衰,那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广泛、全面的意义上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和完善社会。在当今,伦理学有助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