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朱的“格物说”具有道德论和认识论、人文道德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双重意义。正因为它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所以不仅从人生价值取向上把明清大批士人从单纯的自身道德修养转向对外在世界及其“物理”的探讨,而且在方法论上也为明清古典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实学思潮的高涨,程朱的“格物说”在内容上吸收了“西学”成分,在格物方法上也吸取了西方近代科学“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和注重实验的实测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衔接点。中国科学的发展,不只是借助于西方科学,同时也可以从程朱“格物说”中寻找到它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以及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科学的时代”。在西方的文化舞台上,科学是主要角色。贯穿于科学认识活动始终的,展现科学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即为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的习...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不仅由于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革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而且也由于把近代哲学的革命推进到顶峰而重建了国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而且是革新传统观念的旗手、战士和思想家。他运用近代伟大的进化观念考察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描绘了建立近代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基本道路;他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历程为背景参照,一反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崇奉的“知易行难”的传统路数,力倡了以“知难行易”为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他从中国文化伦理精神和…  相似文献   

5.
方法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辩证法界讨论“李约瑟问题”自然延伸出这样的疑问:西方近代科学是唯一可能的科学吗?人们倾向于认为,迄今为止科学只有一种,它诞生于16、17世纪的西方,最后它属于全世界。但这不等于说不可以设想另一种科学。一、一种新科学:初步界定科学是演化着的,不同时期科学关注的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工具等等是木同的。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算起,近代科学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可以把这段科学称为“第一种科学”,它是一场声势浩大、充分展开了的人类理性活动,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本世纪70年代中叶算起,科学界和思想界又在酝酿…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宝兴与16世纪上半期至19世纪末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相适应,其科技伦理思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趋于成熟。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广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察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生活世界、知识异化与现代哲学的致思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无疑是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发源于启蒙理性的近代哲学何以进入到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核心诉求的现代哲学,它在回应近代科学思维向人文精神领域的渗透时是怎样确立哲学的思考范围并开辟现代哲学的新方向的,这尚是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启蒙时代以来理性的扩张和知识的进步所构建的生活世界图景及其现实困局,以确认现代哲学之“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意义与价值。一、启蒙理性与“卢梭问题”自从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脍炙人口的口号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理…  相似文献   

8.
崔树芝 《孔子研究》2018,(6):122-129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追溯科学由以产生的西方文化传统,对西方科学源流进行反思。他把西方科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理性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他既肯定西方科学的成就,也认识到科学的限度,并对科学主义思潮进行批评。他视科学为人类文明中的理性,并顺着康德的思路,对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批判,最后"穷智见德",提出"仁智双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反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正方一辩 :主席、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 :“2 0世纪是药物时代 ,2 1世纪是细胞时代。”1998年 ,美国科学家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成功 ,引发了全球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发展的争议。经过对这项技术中所蕴涵的科学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以及所带来的生命学、伦理学等诸多问题的理性反思 ,我方一致认为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所谓胚胎干细胞 ,其实是人胚胎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10.
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黄铭 《哲学研究》2012,(5):78-83
<正>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使人类理性空前凸显出来,但其抽象化发展却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和经济人的社会模式。怀特海在《理性的功能》中把人类理性分为实践理性和思辨理性,并从自然进化和科学发展中考察了两者的功能。根据其机体宇宙论,可以将人类理性视为既内在于自然(理性之  相似文献   

12.
启蒙精神逆转的理性根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启蒙”与“启蒙精神”的关注与反思一直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可以说 ,兴盛于资产阶级上升时代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至上原则 ,不仅使人们从神的监护下摆脱出来 ,而且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主要价值取向。在启蒙运动中 ,存在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即将“人类自由的进步”与“人类理性的进步”等同起来。及至 2 0世纪 ,随着“技术理性”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扩张 ,哲人们开始了新的追问 :以崇尚理性为惟一准则的启蒙动动 ,在理性已充分发展的当下 ,为什么没有达到其原初的鹄的 ,即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而是走向其反面 ,使人“…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比较完善的一门思维科学。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墨家逻辑为“教智之言也”。近代西方影响甚大,被视为传统逻辑代表作的《波尔——罗雅尔逻辑》,明确地把逻辑学称作“思维的艺术”。作为思维工具的逻辑科学,多少年来一直服务于人类的日常思维和科学研究领域,为提高人类的思维效率起了  相似文献   

14.
转识成智──冯契对时代问题的哲学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要回答时代的问题,都要表现时代精神。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是近代以来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中西方哲学家们各抒己见,展开了长期的论争。在这种论争中,冯契先生以他独树一帜的关于“智慧学说”的哲学体系,通过“转识成智”的哲学沉思,为我们回答和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思路。           一冯契的哲学沉思是以对时代问题的体认为出发点的。但是,这种体认又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感性的层面来看,冯契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识活动为对象的,在它们的范畴中只能把握到被划分开了的意识活动。“实践理解论”是突破现有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论的界限,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西方各种理解论,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试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一种理论构想。一理解作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理解中包藏了人生的秘密,理解始终是困扰哲学的难解之谜。不同时代的哲学对理解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建构了不同特点的理解论。首先形成理论体系的理解论,是洛克等人创建的、被后人称为“认识论”的近代理解论。近代理解论的本质特点是崇尚科学、效仿科学。具体说来,近代理解论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精神,以自然科学为知识基础,以科学认知为理解的典范,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性为理解的原则与根据,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为理解的追求与目的。根据近代理解论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称之为“认识论”或“知识论”不如称之为“科学理解论”,因为后一个称谓不仅尊  相似文献   

16.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他的思想既是西方近代“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罗素,第92页),也是两大重要而分歧的美学思潮的源泉。无论从西方哲学史还是美学史看,笛卡尔的地位和贡献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从西方美学史发展看,笛卡尔的主要影响和贡献是他所创立的理性主义哲学为近代理性主义美学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他的具体的美学论述就是建立在这一新的哲学基础上的。胡塞尔说,笛卡尔的哲学沉思“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新时代”(胡塞尔,第108页)。笛卡尔所开创的“认识论的转向”,他对于人类理性、自我主体以及先天观念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和重要的理论问题 ,也是当代社会实践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西方历史上看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大体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科学与人文都被看作为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基本上是相融的。可以说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运动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人文运动的发展 ,而用理性来对抗神性、迷信 ,就是这一阶段科学与人文携手共进的重要目的之一。 1 7世纪至1 9世纪下半叶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随着科学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经验史表明,宗教的形态、趋向和功能深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处在不断的演进之中。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的20世纪,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寻常的百年,在宗教思想史上也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就世界三大宗教而论,因时代变迁而受到冲击、引起动荡,以拥有12亿人口的伊斯兰教最为突出。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近百年间伊斯兰教的走向,似乎可以这样说:不断地以‘动”和“变”来求生存、图发展已成为伊斯兰教的主流思想。一、从泛伊斯兰教认同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认同19世纪曾被视为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黑暗”,指的是近代…  相似文献   

19.
刘娟 《道德与文明》2007,(4):103-106
当代西方平等理论一般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现在的西方平等思想体系.从整体上看,当代西方平等理论既是对近代西方平等理论反思和修正的结果,也是对当代西方社会新的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刻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的提出1944年10月,李约瑟在贵州的浙江大学分校作了一个“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演讲,提出:“问题之症结乃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李约瑟)这个提法把自16世纪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所产生的疑问以一个典型的方法提了出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兴趣。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恩·博尔丁将之称为李约瑟难题,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大辩论。所谓连续性问题,是指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与中世纪的关系问题,即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科学之间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它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