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难题的破解》这本书作出了不少理论创新,把改革开放从政策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从不同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升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普遍、特殊和个别的联结。正像本书《绪论》所言:这本书为了形成“改革开放的逻辑”,“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就是既要研究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个别’,又要研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特殊’,还要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改革开放的‘一般’,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把握。”我觉得这本书的整个研究都是在这种普遍、特殊、个别的区分和联结中进行的。 一、全书结构…  相似文献   

2.
岳清华 《中国宗教》2018,(12):32-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新纪元。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作为宗教界人士,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在不断创新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新纪元。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作为宗教界人士,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在不断创新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  相似文献   

4.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5.
姚俊 《学海》2011,(6):87-91
中国社会政策学术研究中出现了过度操作化的政策倡导和评介西方学术成果的理论研究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社会政策是时代的产物这一基本事实判断,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政策自身发展以及学术研究拓展的过程进行回顾。其中,社会政策的学术特性是与其作为政策行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基于此"中层理论"应当成为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理论取向,"嵌入性"和"实践"分析作为研究策略对于社会政策制度和行动维度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     
致读者本刊编辑部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中国共产党第14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人民又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就象又一次打开了闭门一样,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席卷中国大地,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一个伟大的哲理:正确的思想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当前,我国哲学界正与全国人民一道,努力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刊将突出报道和反映这方面的哲学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14大政治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了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那么,怎样从哲学角度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践运行模式有何不同?国家、企业、个人的主体地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评价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否将有所改变?哲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方式会不会发生变动和产生新的契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为了更好地解决国际国内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我’l’1.4须深入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正在进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哲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市场经济,认真考察、研究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中的哲学问题,尽早把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市场经济哲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哲学、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发展常常使原有的理论注入新的活力。如果说,近年来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一般讨论预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的前奏,那么,其进一步讨论将要揭开的是这一研究的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强烈呼唤着这一讨论走出书斋,面向现实,提供指南。从理论上弄清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关系,正是现实需要我们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我们党制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归功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结论。邓小平一生追求的伟大目标,如果用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演觉 《中国宗教》2018,(11):26-28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来,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落实到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形成贯彻,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到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到始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从倡导宗教和谐到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直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工作创新推进,迎来并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11.
唐兴霖  周幼平 《学海》2011,(5):135-141
社会政策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理性认知和操作规则的集合。对社会政策的理性认识关系到社会公共问题和社会公共福利的有效解决和顺利实现。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我们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早期的社会政策理论将经济和社会对立起来。针对这一缺陷,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有效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问题,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社会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另一方面,社会政策的"情境性",则要求我们理性分析西方发展型社会政策选择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真正适合的社会政策理念。因此,本文在深入把握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问题背景及其进步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问题的独特背景,提出继续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中国形态———整体型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展现为一个探索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实践意识"的觉醒;二是"体系意识"的重构;三是"问题意识"的凸显;四是"形态意识"的呼唤。从"实践意识"的觉醒到"体系意识"的重构,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重在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束缚,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形态,为改革开放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从"问题意识"的凸显到"形态意识"的呼唤,重在突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道路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道路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目标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14.
丁建定 《学海》2024,(1):130-138+216
西方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基于古希腊社会中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行为的基因,这种基因构成了中国和西方在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上的元文化差异。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公民的公共精神、社会意识与国家认同。西方社会政策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注重政策之间的关联性,这使其社会政策以政策体系而非个别对策的方式呈现,进而发挥了更加充分、系统而又综合的功能。增强中国社会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构建社会政策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核心问题。遵循基本学理是西方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在强化对西方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学理进行揭示这一重要任务中,必须向更基础的历史和理论领域寻觅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以科学、客观的学理揭示和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学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过程中一个伟大的理论、实践的创造,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全面系统地考察新经济政策中所包含的认识辩证法和策略辩征法思想,研究和继承列宁这笔精神遗产,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党校系统召开哲学研讨会黎佳四川省党校系统哲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重庆举行。会议首先学习和讨论了十四大报告精神,认为:(一)十四大报告阐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从认识论上讲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社会历史观讲,最根本的就是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持了生产力标准,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十四大报告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发展上是一个飞跃,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会议还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与会者论及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服务于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是为它固有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功能,即社会意识形态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特别是要为加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所谓认识功能,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1)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推动国家治理趋向现代化,由此可以从政治学的三重逻辑来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这三重逻辑分别是历史—价值逻辑、工具逻辑和动力逻辑。从历史—价值逻辑看,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和价值的合理性,是中国社会发展从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这一历史逻辑展开的关键节点;从工具逻辑看,改革开放意味着内敛型发展模式向开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从动力逻辑看,党是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为解决中国百年以来自身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重新塑造并巩固了中国的上层建筑,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的经济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中国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这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资本逻辑的世界化过程总体呼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发展机制的现实体现。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理解和推进中国道路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是铸就中国40年繁荣昌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40年来,中国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还表现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中国宗教学的创立与发展便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当代重要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为其深入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软实力要素。关于当代中国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