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制度伦理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制度伦理的视角而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主要包括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进入新千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发展,全球信息革命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经济活动按“国际惯例”办事,都已为人们所理解。但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是否存在决定意识,随着世界市场的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形成共同的时代精神?看来这不能用简单的逻辑推理。由于世界上各民主国家都要走向现代化,这是精神文化的时代性;但是人们深层的思想意识,如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伦理道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项时代课题。本文结合对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的理解,首先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焕发中国传统文化活力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就马克思主义对以上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思考,最后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尤其对于如何确定其逻辑起点的问题,目前学界仍见仁见智,看法颇不一致。笔者不揣浅陋,想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即: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不是别的,正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概念。并拟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以及作为逻辑起点所应具有的逻辑要求几个方面,作粗浅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古代的德治主义有其深刻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不同的血缘型社会网络,农耕文明重土地、重经验、重资历、重整体的传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德治主义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明 《现代哲学》2020,(2):58-63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巨大的历史变革的高度出发,以更宽阔深远的历史视角加以把握。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次碰撞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其使基于本民族传统来比附、解释源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路径依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存在所谓截然的断裂性,其仍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对现实发挥影响,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存在正反两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就是要超越单纯从形式层面理解二者的融合问题——传统文化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表达,而且需要进一步实现二者在实质性理论内容层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设计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对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房地产广告对传统文化理念、传统美学、传统图形符号等三个方面的运用,既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广告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杨子阅 《美与时代》2014,(12):40-4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还要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元素,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艺术设计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文章将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具有代表性的构思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天慈 《美与时代》2014,(11):31-31
苏州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现有69座古典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how a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could be modernized and received a new lease of life. Only if the national spirit be unifie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ould the moral cultural tradition with such unification become our home of spirit. Re-interpretation and re-explanation of traditional writings and words are feasible ways of regenerating the national moral culture.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200031)沈铭贤安乐死涉及死亡这一极为敏感的领域,因而也关系到文化的深层底蕴。生死观向来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和表现之一。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关怀,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生死文化遗产。儒道释三家的生死观,都有与安乐死相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指出,文化不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认识文化需要具有哲学的思辨能力,不研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而论证其存在于世的可能性本身的哲学即是文化哲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哲学是20世纪之前主要在德国形成的、欧洲哲学思想的特殊流派.作者随后分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差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理念与概念的不同.作者认为,文化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挑出的、对我们重要而有价值的事物,在尝试理解我们用来进行这种划分的根据时,哲学规定了文化的理念.哲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冯亚雯 《美与时代》2014,(12):105-105
传统文化元素一直以来为艺术创作领域所关注。在文化意识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相结合,以东方特有的动画艺术引领世界动画,展现我国民族文化影响力,逐渐成为动画设计民族化探讨的新课题。以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探讨了这类动画创作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动画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动画设计的发展,增强其竞争力;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司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宽幅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开发出一门交叉性学科奠定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亡定义是现代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对死亡定义或死亡概念的探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60-70年代,由于脑死亡问题的出现,这种讨论达到其顶峰,它涉及到医学、社会学、法律学、公共政策等各个方面.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中国文化中的死亡定义,然而,在这样的探讨作出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定义死亡的原初理论,而这个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我们这里要特别提到罗伯特·威契(Robert Veatch)的死亡定义理论[1].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特点,对中国社会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一方面使中国人形成了崇尚身体力行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对思辨学问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具有鲜明的务实事、戒空谈的经世致用特点,李泽厚先生将这一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得到了展示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持在停滞阶段,急需广大设计工作者发展和传承。就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力求结合实际,建立合乎传统文化发展情况的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形式、符号在世代传承中不断继承和升华,传统元素经过现代设计方法的处理,使汉字设计更富有文化底蕴,能传达出更多更有感染力的信息,既传统,又时尚。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元素的分析,简要讲述几种传统元素如何在现代汉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两种文化遗产之间不可分割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之处,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璀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