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锡禹 《天风》2018,(5):28-28
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伦敦会派来中国的第二位传教士,主要任务是协助马礼逊工作。1813年,米怜夫妇到达澳门,开始了在华传教的工作。可惜米怜于1822年就去世了,仅仅在华工作了9年。米怜来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汉语。1817年,他便开始参与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工作,首先修订已经翻译完成的新约。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8,(11):21-23
在介绍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牧师何进善时,我们都提到过英华书院。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希望创建一所传教学校,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通过米怜的辛勤工作,马礼逊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常有人写文章叹息自己生不逢时,说“余生也晚”。我1930年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假使我早生100年,我才真惨哩。 当时第一个把基督福音传来中国的牧师马礼逊是英国人,他实际是搞棉花茶叶和鸦片垄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1)
<正>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开启了新教在华传播的大幕。然而,初入中国,传教之艰辛,实难尽述。传教士来华,首要任务是传教,而接受信徒,施行洗礼,则是具体表现。马礼逊入华后,经过7年的努力,方有第一位信徒接受洗礼,足见福音事业开创的艰难。1814年7月16日,马礼  相似文献   

5.
英华书院     
严锡禹 《天风》2018,(11):21-21
<正>在介绍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中国牧师何进善时,我们都提到过英华书院。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这所学校。早在1812年,马礼逊就希望创建一所传教学校,他说:"要在马六甲建立一所学校,来培养海外传教士。"通过米怜的辛勤工作,马礼逊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1815年10月,马礼逊和米怜着手为英华书院筹款,他们向英国教会写了一封公开信,介绍在马六甲建立英华书院的计划。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7,(15)
中国基督教发行工作会议于2007年7月2日-4日,在山东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位同工参加。会议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部主任徐晓鸿牧师主持,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驻会副主席邓福村牧师讲话,出版部同工汇报全国两会的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1)
<正>基督教全国两会接待澳门基督教联会代表团一行本刊讯(记者房羸报道):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于2014年12月12日下午,接待澳门基督教联会代表团一行25人来访。这是澳门第一次组织比较大的团队访问内地教会,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06,2(12):28-29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基督教界人士大都认为新教传入中国,是以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1807年来华为标志的,因此马礼逊通常被看作是新教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在近代基督教来华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但倘若把他作为新教的第一位传教士来定位,并因此得出新教由此传入, 则显然有不顾史实之嫌。笔者冒昧置疑,以此文抛砖引玉,还望方家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马礼逊并非圣经全文汉译第一人1807年,英国基督新教对外传教会伦敦会,向闭关自守的中国派去第一个传教上,是为新教在华之始。马礼逊在离国去华之前,伦敦会曾给马礼逊指示:“我们可以授权给你们……;可以编一本汉语字典……或更有幸地能翻译圣经。”马礼逊于9月7日在到达广州后,一面努力学习中文,一面与教他学中文的华人容三德参考伦敦带来的天主教“巴设译本”(部分新约内容),从事翻译工作。1813年新约译毕,1814年以木刻印刷200本,暗地分发。从1814年起,马礼逊身边增设一名从英国派来的新教士名叫米怜。二人合作用了5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后三个首次交流1981年3月22日,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八人抵港,进行为期差不多三星期的正式访问。这次访港盛事,为往后的香港与内地基督教交流揭开了序幕。当时中国基督教代表团的团长是丁光训主教,其余七位成员包括沈德溶先生、罗冠宗先生、唐马太牧师、熊真沛牧师、蔡文浩牧师、韩文藻先生及曹圣洁女士。代表团在访港  相似文献   

11.
香港澳门教会同工分享两地宣教事工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主办的“马礼逊来华190周年纪念活动”于1997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澳门举行。香港教牧50余人到澳门参加此项活动。13日在澳门神召堂举行  相似文献   

12.
包智敏 《天风》1994,(1):13-14
应澳门基督教会宣道堂蓝钦文牧师的邀请,全国基督教炳会组织了访问团于1993年10月9日至13日访问了澳门。湖北刘年芬牧师、江苏韩彼得牧师、浙江邓福村牧师、黑龙江袁秀峰牧师和我参加了这次访问。  相似文献   

13.
严锡禹 《天风》2017,(1):23-24
正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教名弥格尔(Michele),字复初,1543年出生于意大利,1579年7月20日奉调来到澳门,根据范礼安的指示学习中文。在耶稣会在华传教史上,罗明坚是一个过渡型人物,他最早学习中文,最早进入中国广州、肇庆,他把比他小九岁的利玛窦带入中国,1589年奉命返回欧洲,从  相似文献   

14.
苏以葆 《天风》2012,(8):48-48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然而上帝的话语一直是基督徒在风浪中的指南针。第一部在中国境内译成的新旧约圣经,首推《神天圣书》。十九世纪初,马礼逊牧师(Rev Robert Morrison)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扬上帝的福音。英国圣经公会遂委任马礼逊在中国把圣经翻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15.
王希成  贺爱霞 《天风》2009,(9):32-32
2009年7月6日至16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在威海市基督教会福门堂举办了两期牧师培训班,全省共有171位同工参加学习。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单渭祥牧师以《中国教会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与同工们作了分享。本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深得欢迎。举办这样的由全体牧师参加的培训在山东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据《公教报》7月30日报道,澳门耶稣会执事董泽龙于6月24日晋铎,据悉,他是澳门回归祖国后第一位晋铎的神父,也是1992年以后第一位土生澳门人领受铎品.晋铎礼在圣母圣诞主教座堂举行,由澳门教区主教林家骏主礼.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刘家正神父和另外30多位神父共祭,约有700多名教徒参与弥撒.37岁的董泽龙神父,姐姐是圣衣会的修女,本人在台湾完成大学教育,返回澳门后在教会学校任教两年,1990年加入耶稣会,1999年6月19日在九龙从胡振中枢机主教手中领受执事圣职.在晋铎后,董神父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天主与人的桥梁,为教会做更大的奉献.澳门回归后首…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9,(8)
<正>八月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刊讯)2019年7月3日,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下称"中宗和")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当选为新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对会议的成功召开和选举产生的"中宗和"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8.
毕方济神父(1582-1649),意大利籍耶稣会士。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抵澳门,三年后至北京,后又去上海嘉定,淮安等地传教。1640年(明崇桢十三年),奉派到无锡传教。这时无锡已有数十户渔民教友,他在三里桥沿河购地三亩,建造平房九间,作为教友集会和神父过往住宿之用。毕方济神父是一位著名科学家。在本国就学习过很多科学知识,特别是对矿物学、矿产经济学和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对外贸易知识有很深的造诣。我国在明朝末年,国势衰败,异族入侵,这使明朝廷想起在澳门、内陆的西洋人,于是便遣使赴澳门搬兵,求购军械,并向在澳门、内陆的传教士征…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8)
<正>洪仁玕(1822-1 864),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族弟。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他于1853年受洗归主,并被香港基督教界视为早期重要的华人传道人。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在太平天国领袖中他文化程度最高。他也被香港基督教界视为早期重要的华人传道人,并注释过《哥林多前书》。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先是私塾老师,后是牧师,最后官至王爷。他就是洪仁玕。  相似文献   

20.
<正>华耀增牧师,1932年1 1月28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临平,祖籍浙江镇海。2019年6月14日20时28分,华牧师在上海浦东杨思医院安息主怀,享年87岁。作为他的学生和同工,往昔相处的点滴历历在目:华耀增牧师是一位热爱教会、全然奉献的牧师。华耀增牧师从小受到父母福音的熏陶,年少时在杭州灵粮堂受浸(和他一起受浸的有杭州教会的黄文君牧师)。青年时代蒙主呼召,曾就读于赵世光牧师创办的华东神学院(宁波市中山东路577号,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