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既不是“鸦片论”,也不是“幻想论”,而是对世界的“掌握论”.把宗教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马克思从最高层面宏观把握宗教问题的一个深具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这一概念,是对江泽民宗教理论的合理概括,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时代基础江泽民对宗教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始终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发展,着眼于国际斗争和冲突的新特点,这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时代基础。(一)着眼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  相似文献   

4.
由于梵蒂冈和以色列都兼具宗教实体和政治实体的性质,使得宗教在这两个国家的交往中,特别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具有明显宗教属性的“取代论”不同类型的分析,认为“惩罚性取代论”和“温和的取代论”是影响梵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惩罚性取代论”在梵二会议之前对梵蒂冈和以色列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梵二会议之后,“惩罚性取代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与“温和的取代论”一起影响了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重新诠释“神人论”这一传统基督教人学理论,在重建神、人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揭示了神人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神人论的核心是“肯定神性”与“否定神性”的统一,人的精神实在性之确证就在于人性中内在蕴含着神性,即神人的两位一体是人存在的本质规定。只有在“绝对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基础上,人才可以自由的意识、反思神的原则,同时又保持与神的内在同一关联。内在精神世界中人与神的绝对同一为人的生活提供了绝对意义和永恒价值,是人所追求的零真生存方式。神人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和理论基础,也是宗教哲学家为完善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重新诠释“神人论”这一传统基督教人学理论,在重建神、人与世界三者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揭示了神人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神人论的核心是“肯定神性”与“否定神性”的统一,人的精神实在性之确证就在于人性中内在蕴含着神性,即神人的两位一体是人存在的本质规定。只有在“绝对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基础上,人才可以自由的意识、反思神的原则,同时又保持与神的内在同一关联。内在精神世界中人与神的绝对同一为人的生活提供了绝对意义和永恒价值,是人所追求的本真生存方式。神人论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和理论基础,也是宗教哲学家为完善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至乐无乐”观点从道家到道教的转化、道教的生死“五苦”的宗教美感论、“乐—怒”的对立转化等三个方面,集中讨论了道教美感论的主要范畴,研究了道教以“苦”为“乐”的宗教、文化、美学根据,认为道教美感论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主流的特点,发扬了传统美学注重精神世界、强调内在美的特色,同时又留下了审美无标准论和美学神秘主义的尾巴  相似文献   

8.
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举办宗教政策和各宗教情况的系列报告会今天结束。我想讲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 (一)我国宗教具有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五性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的一大贡献。这次报告会上对我国五大宗教情况的介绍,充分证实了“五性论”是对我国五大宗教实体的基本特征所作的科学概括。“五性论”告诉我们,对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重大命题,将中国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新的科学水平。从特殊重要论、本质论、规律论、关键在“导”论、宗教关系论、治理论、理论建设论、队伍建设论、大原则论等角度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的领悟,创新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1)
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举办宗教政策和各宗教情况的系列报告会今天结束。我想讲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 (一) 我国宗教具有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五性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的一大贡献。这次报告会上对我国五大宗教情况的介绍,充分证实了“五性论”是对我国五大宗教实体的基本特征所作的科学概括。“五性论”告诉我们,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11.
文摘二篇     
《科学与无神论》2006,(3):61-61
一、如何理解“宗教信仰的自由”青海省人大副主任桑杰在《世界宗教研究》 2006年第一期发表文章《我国宗教立法论要》中提到“宗教立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宗教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和政教分离。文章认为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绝对自由”, 因为信仰“是个人内在的思想追求,属于个人的私事,”国家不能干涉;二是“宗教活动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末,“英国自由思想之父”洛克完成了探讨宗教问题的著作《论宗教宽容》。在这部著作中,他总结了欧洲宗教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出:基督教世界之所以发生以宗教为借口的一切纷乱和战争,在于拒绝对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实行宽容。他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13.
宗教市场,对谁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市场论是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中颇为流行的、以经济学供需关系解释宗教现象的一种理论。该学说引入国内后,深得学界某些研究者推崇,被视为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客观地说,宗教市场论从“市场”角度诠释宗教现象,为人们全面、理性认识宗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然而,谬误离真理只差一步,当前某些学者提出的“开放(中国)宗教市场”论不仅无助于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反而会扰乱中国“宗教市场”,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命题的提出及内涵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始终是摆在执政党面前一个重大、复杂、敏感的政治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唤产生“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实践迫切要求用“社会主义的宗教论”来指导。“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内涵,应包括三大内容:理论上解决对宗教问题“怎么看”,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制度上(体现在法律、法规上)解决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框架中的地位、存在前提、活动方式、社会作用及基本走向等问题。实践上解决处理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钻研“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杂志2003年第9期,发表了《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署名“秋石”,该课题由国家宗教局党组中心学习组集体研究,叶小文执笔,本刊本期已转载)。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理解,本刊特辟“理论求索”专栏,约请叶小文同志以答问形式,就《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一文的由来,“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立论基础(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阐释,本刊将分期予以发表。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通过“理论求索”这个平台,踊跃加入到“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研究中来,进一步推动宗教理论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宗教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问题篇。“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立论基础,就是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的复杂性,并正确估计宗教的这三个特点带来的影响。这三个特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根本是长期性”,所以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是群众性”,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特殊的复杂性”,所以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儒学宗教论中 ,由于学术动机和目的不同 ,也由于理论范式、思想进路、认定方式和方法的不同 ,人们对儒学或儒家何以为教 ,或者说是何种意义上的宗教 ,存在一些认识差异 ,有的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差异和对立 ,概括起来可分为儒学“普通宗教”(或一般宗教 )论和“特殊宗教”论两种。任继愈认为儒学是普通或一般意义上的宗教 ;牟宗三则认为儒学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无论是儒学一般宗教论还是特殊宗教论 ,其中都不乏合理的、值得肯定的思想内容 ,但又都失之一偏  相似文献   

18.
论宗教的信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宗教的信仰功能辛世俊“没有功能的东西便不再存在,这是功能理论的公理,既然宗教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着,显然它具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系列的功能。”——[美]托马斯·奥戴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信仰归结为宗教,这是不科学的。宗教是信仰,但并非任何信仰都是宗教。除了...  相似文献   

19.
“宗教市场论”是为宗教高速扩大势力支招的。它把神灵当作商品,把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当作公司和商人。将信徒和俗众当作需求者.而社会和文化领域则是宗教市场或潜在市场。它发现的“信仰法则”是:一神教最具竞争力。多神教软弱无能;“张力”和“排他性”是宗教得以强大的内驱力,宗教冲突,特别是担当社会冲突的载体,是吸引教徒“委身”最有力的渠道。它把宗教的经济收益定为最高利益。鼓动社会一切领域都应该对宗教开放,自由竞争,蔑视民主宪政。抨击国家主导。属于宗教至上、宗教无政府思潮。其在中国是向依法治国的方针挑战,直接冲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新闻     
《法音》2002,(11)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代表团来访本刊讯10月21日下午,以理事长白柳诚一为团长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简称“日宗和”)代表团一行13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刀述仁副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见了客人。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是成立于1970年的国际性多边宗教和平组织。中国宗教界和平会议(简称“中宗和”)与“日宗和”同为其成员组织。2001年9月,由中国五大宗教代表组成的“中宗和”代表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各宗教、特别是佛教界的热情接待。此次受“中宗和”邀请,“日宗和”首次组织日本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