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从联 《天风》2022,(6):47-48
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者应该思维知觉正常,能够协调情绪、行为适应社会生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包括六方面的内容:1.自我接纳,能够对自我的价值和对自己持正确的态度;2.个人成长,感到自我成长,不断学习,自我提升;3.人生意义,相信人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和方向;4.掌控环境,有应对环境的能力和信心,接受挑战;5.自主自决,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持守自己的个人信念,不因社会或别人的压迫而做决定和行动;6.正面关系,能够建立正面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表达关怀、热诚、付出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喻丰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09-1315
自我宽恕是指当自己是侵犯者时,发生于自己内部的,对待自己的动机由报复转向善待的变化。自我宽恕的概念在其对象、过程、实质和价值方面都存在着争议,即自己与他人、给予与寻求、特质与情境、积极与消极的争论。自我宽恕与人际宽恕在其对象、影响因素与后果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区别。对自我宽恕的测量现有宽恕自我(FS)量表、Heartland宽恕量表(HFS)以及状态自我宽恕量表(SSFS)3种工具。有关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显示,自我宽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还待探讨,而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关。未来的研究应深化自我宽恕的界定、拓展其研究方法、扩大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智商只有 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 80%来自“情感智慧”。所谓情感智慧,就是指一个人自我觉察、驾驭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份。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有时我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至有人提醒,才惊然发觉。要是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37"高射炮兵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3名"双37"高射炮兵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双37"高射炮兵在SCL-90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且"双37"高射炮兵自我概念及各因子(自我批评因子除外)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双37"高射炮兵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心理自我,其次是生理自我。结论:引导"双37"高射炮兵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葛枭语  侯玉波 《心理学报》2021,53(4):374-386
基于儒学经典命题提出君子人格通过自我控制与真实性的链式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1169)。结果表明,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同时测量的心理健康(研究1)和6个月后测量的自尊、核心自我评价、情感平衡, 负向预测心理症状(研究4);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自我控制特质(研究1)和自我控制决策(研究3和研究4), 受到情境模拟操纵的自我控制提升心理健康与真实性(研究2), 受到回忆启动操纵的真实性提升心理健康(研究3); 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同时和跨时间点测量、统计控制和实验控制等多方法结果的支持。君子人格水平较高的人, 更易自我控制, 由此感到自己的行为与真实自我更加一致与贯通, 因此具有更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心理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常要面对环境变迁、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目标受挫之类的事,这需要人主动调整自己、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同时也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之一。为使心理保持健康,建议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必要的自我检测,  相似文献   

8.
黄敏儿  吴钟琦  唐淦琦 《心理学报》2010,42(12):1175-1189
研究采用问卷法, 抽取服务行业员工样本357份, 探讨人格特质(QZPS)、情绪劳动策略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 在QZPS中, 善良预测较少的表层动作, 较多的自动调节; 才干预测较多的深层加工; 行事风格预测较多自动调节; 情绪性预测较少的深层加工; 他人指向预测较少的表层调节, 较多的自动调节; 自我指向预测较多的深层调节; 事物指向预测较多的自动调节和深层加工, 较少的表层动作。(2) 表层劳动预测较差的心理健康, 深层劳动和自动调节预测较好的心理健康。(3) 表层动作在善良、他人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 深层加工在情绪性、才干、自我指向、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自动调节在善良、行事风格、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4) 外向性可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研究显示, 外向性、善良、才干、行事风格、他人指向、自我指向、事物指向等QZPS特质高分者都比较容易适应服务行业, “情绪性”高分者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将有较大的心理健康代价。另外, 从深层调节和自动调节角度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职业心理咨询及自我调节, 可增强员工对服务工作的适应性, 并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向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1.认识自我,做自信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过于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时又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一致。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并重点考察各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最终符合元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7篇。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的调节;而年龄阶段仅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年龄阶段、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团体催眠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亚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6,29(1):236-238,197
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否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本文将催眠治疗技术应用于团体辅导中,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设计团体辅导课程,并对辅导效果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催眠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升高感受性小组自我接纳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2)低感受性组虽然自我接纳程度变化不明显,但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改善。催眠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团体辅导非常实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400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他们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高于大学生常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的分数显著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分数显著低于常模;性别、班级模式、来源的比较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女生在心理不平衡、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分数比男生高,但总分没发现显著的差异;班级模式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3)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对62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筛选出社交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运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EAST)测量两组被试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探讨高、低社交焦虑者的内隐自尊特性。结果表明,高、低社交焦虑者存在截然不同的内隐“自我-他人”态度。具体表现在:(1)高、低社交焦虑者均有显著积极的内隐自尊;低社交焦虑者有显著消极的内隐“他尊”,而高社交焦虑者的消极内隐“他尊”并不显著;(2)高社交焦虑者的积极内隐自尊和消极内隐“他尊”均显著弱于低社交焦虑者,高社交焦虑者的自我偏爱程度较弱。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的内隐自尊特性是:相对低的内隐自尊(对自己积极不足)、相对高的内隐“他尊”(不消极看待他人),可能正是这种削弱的自我偏爱倾向,才是其核心症结。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评价、人格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之间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步建构青少年心理应激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SLEC、CSQ、EPQ、PEI、SSRS、SCL-90对湖南省47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自我评价、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通过人格、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人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并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3)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内部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研究恩路、自我观念、人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整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应重视探讨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塑造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7.
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卿  陈荣  赵平 《心理学报》2011,43(6):674-683
以叙事运输理论和社会心理自我概念模型为理论背景, 通过两个实验对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验证了想象广告会显著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 但对依存自我构念者影响不显著; 自我构念对想象效应的调节作用不因广告场景提示的变化而变化; 无论是强说服或弱说服的想象广告都能提高独立自我构念者的购买意愿, 而对于依存自我构念者, 只有强说服想象广告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 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 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 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 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 便形成了身体羞耻、焦虑、“心流”体验的减少及身体内部感知的迟钝, 最终导致进食障碍、抑郁、性功能障碍和物质滥用等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应关注实验群体的多样化, 相关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认知神经机制。另外还要从预防和干预的角度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访谈及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所认知的自己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由自我调控、社会应对、学习和人际交往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组成,它们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20.
张福娟  刘新学 《心理科学》2008,31(2):401-403
工读学校学生目前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学习动机低下、学业成绩差、人际交往不良、情绪不稳定、人格偏差、性心理不健康等问题,结合现存的问题,根据我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法规,需要建立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氛围,这就要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心理健康、自我与同伴以及自我与社会等的关系,作者提出了工读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