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临淄是齐国故都,初名为营丘,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代齐国的王城,一向是齐国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文献记载相辉映,出土于齐国故城的数以万计的重要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珍存文物精华,以供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  相似文献   

2.
临淄出土重要文物——齐国故城发现燕昭王剑张龙海张爱云1997年7月,农民韩如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故城东南龙贯村东淄河滩内挖沙时发现一支青铜剑,通长59厘米,身长49.5厘米,把长9.5厘米。平脊,斜从,扁茎,薄格。在剑脊近格处有铭文。经孙...  相似文献   

3.
由著名学家苏秉奇先生倡导、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第二次环渤海考古座谈会鲁北考古讨论会议于12日—16日在临淄召开,四省一市及中央有关考古研究单位领导机关的60多名考古专家会集齐国故城。与会代表分别就环渤海考古的理论概念、工作方向、区域层次,  相似文献   

4.
殉马是我国古代葬俗之一,活马殉葬集中在周代,汉代也有殉马现象。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内外,近年来多处发现殉马墓,而且数量多,规模大。一、1964年在齐国故城大城东北部,今河崖头村一带,发现一处国君与贵族墓地,有大、中型墓二十余座,其中五  相似文献   

5.
在临淄齐国故城的东南11.5公里一带,今齐陵镇淄河店村东南山丘上,矗立着四座宏伟古冢,这就是著名的“临淄墓群”中的“四王冢”。据史书记载和墓葬形式、规模及地埋位置等方面的材料考察,它是战国时期齐国田氏威、宣、湣、襄四代国王的陵寝之地。当地人叫它“四女坟”。这是因冢东附近有一女水而得名。1984年在经过对“四王冢”和“二王冢”全面的对比论证后共同定名为田齐王陵。1988年3月  相似文献   

6.
陶朴满     
陶朴满朱玉德朴满既为积钱罐,应为最早的货币储蓄器。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征集了陶朴满若干件,其中有详细出土地点的仅有三件,出土于齐国故城西北部晏婴墓东北1华里。B30012号,已残缺,内装五铢钱锈成一体。钱罐的形状很奇特,外形象人头盖骨,青灰色泥陶,...  相似文献   

7.
齐国的“国宾馆”——梧台王毅梧台,古称层秀台、梧宫,附近村民俗称梧台山,位于齐国故城临淄西北10公里处,即今梧台镇梧台村北。它虽经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十年动乱”期间村民烧窑、使土等破坏,几乎消缩三分之一,但台高仍为9.3m,周长仍为220米,占地约...  相似文献   

8.
1902-1914年德国人类学博物馆格论威德尔和勒柯克等前后四次来我国新疆进行所谓考古探险,盗掘、切割和掠走大量壁画和文物。仅1902-1903年第一次在吐鲁番高昌故城及附近地区发掘,就掠走46大箱文物。这些文物后来收藏在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可惜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中出土一件陶制板饰建筑构件,属战国遗物,已断为两截,粘接后完整。高20.2cm、最长处40.5cm、厚2.7cm,色灰,质坚,背面粗糙,正面平整磨光并有凹线纹饰,主纹为粗线型对称旋涡纹,有边框,空白处分布六个乳钉纹。板饰外形与主纹共同构成了一只鸱枭(即猫头鹰)  相似文献   

10.
文献记载齐国早期"方圆百里"的腹心地区商代存在着蒲姑、逄伯陵等方国,西周时期齐国早期都邑——营丘和临淄齐故城的始建规模及扩建过程,对上述问题和研究探索可视为齐地古国和齐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齐地的考古工作对此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在梳理考古发现古城勘探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古城古国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杨英吉,郑德新临淄乃齐国的古都所在地,亦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之悠久,文物古迹浩繁,享有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之美誉。1961年国务院将"临淄齐国故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将临淄批准并公布为第三...  相似文献   

13.
环纽青铜敦     
环纽青铜敦吕玉珍环纽青铜敦,是从山东省淄博市磁村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这个墓地在临淄齐国故城以西约50公里的地方。这个敦出土在11号墓中,方唇,侈口束颈,有盖,通高14.4厘米,腹径32厘米、腹深9厘米。腹部微向外鼓,平底无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圆环形...  相似文献   

14.
桓公台     
桓公台,俗称梳妆台、点将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代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庙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实为宫殿建筑遗址,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官城内西北部,距宫城西墙约300米,北墙约600米,现高14米,由泥土夯筑而成,地下夯基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86米。台顶有两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东、北两面150  相似文献   

15.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史记·封禅书》云:“齐所以为齐,以天齐渊也。”作为齐国因以命名的天齐渊,其具体地理位置史存两说:一说天齐渊即临淄故城南15里之温泉:一说是临淄故城东南8里之龙池。本文拟就所见的有关史志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遗存、碑记,考辨其确切地理位置,并与不同说者商榷。温泉说,近见于《临淄区志》载:“天齐渊俗名温泉,位于牛山脚  相似文献   

17.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9.
董雪  李娜 《管子学刊》2009,(1):55-57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淄齐国故城出土的瓦当不仅数量可观,而且风格鲜明、极其特色,是研究古代瓦当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主要从艺术角度对齐瓦当装饰艺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殷故城     
西殷故城亦称养马城,位于山东省广饶县花园乡西北西殷村,东北距柏寝台约15公里,东距广饶县城约10公里。城址地势较高,呈台状,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西殷村就座落在城址的东南部,广饶与博兴交界沟南北穿过故城西北部,村南有一条东西向的古河道和方圆几里的天鹅池(俗称饮马池)。相传该城是齐国养马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