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因,根除HP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随着抗生素耐药株HP逐年增加,HP根除率日益下降,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HP根除方案--10天或14天序贯疗法.此疗法指前5天或7天的诱导期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一种抗生素的二联治疗,随后5天或7天应用PPI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目前除少数研究外,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序贯疗法能够获得比传统的7天或10天三联疗法更高的HP根除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相关的研究为单中心、样本量少,缺乏双盲对照,未能评估抗生素耐药性,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抗生素的普遍应用,面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及Hp根除率下降的情况,笔者进行了“灭Hp胶囊”、铋剂、PPI阿左痢、莫痢三联中西医结合用药,结果表明:(1)中西医结合用药可提高Hp根徐率.笔者2004年报道“灭Hp胶囊”中药低量秘剂三联的疗效(97.4%)运较单用西药的低量铋剂三联( 83.3%)为高.即使于2010年后丽珠维三联Hp根除率下降(72.6%)情况下,笔者改用PPI,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痢特灵(PPI阿左痢)序贯组合与中药“灭Hp胶囊”联用(92.2%)较单用PPI阿左痢序贯(91.3%)及PPI莫(莫西沙星)痢三联(88 7%)为佳;(2)可减少痢特灵、四环素、克拉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3)可提高PU的愈合质量;对治疗慢性胃炎的急性与慢性炎症和萎缩性病变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随着Hp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率的不断升高,导致目前共识推荐的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越来越低.因此,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Hp感染治疗方案.国内研究表明,含呋喃唑酮和铋剂四联方案Hp根除率高,价格低廉,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也应重视含四环素的Hp治疗方案的研究.而序贯疗法、伴同疗法其疗效还有待于循证医学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展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酸治疗的基础。新一类抑酸药物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正在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国际上近年来发布或更新了多个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14d。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尝试。PPI是防治NSAID溃疡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一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抑酸治疗的基础.新一类抑酸药物有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荆(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正在进行的初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起效更快,抑酸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国际上近年来发布或更新了多个幽门螺杆茵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的三联治疗(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14 d.序贯疗法(sequential therapy)治疗幽门螺杆茵感染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尝试.PPI是防治NSAID溃疡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关系密切.随着根除Hp治疗在临床的普遍开展,Hp根除率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日益突出的抗生素耐药及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差.对根除治疗失败者进行补救治疗已成为Hp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各地的HP耐药率及感染者个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补救策略,遵循个体化的补救策略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免拉霉素,或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曾使Hp根除率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低于70%,故急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降酶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可以使用单药、联合或序贯疗法,应答率约30%~40%,由于其难治性,出现了一些误区,如盲目用药等,需要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降酶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可以使用单药、联合或序贯疗法,应答率约30%~40%,由于其难治性,出现了一些误区,如盲目用药等,需要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关系密切。随着根除Hp治疗在临床的普遍开展,Hp根除率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日益突出的抗生素耐药及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差。对根除治疗失败者进行补救治疗已成为Hp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各地的Hp耐药率及感染者个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补救策略,遵循个体化的补救策略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集中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能预防胃癌的发生,以及胃早癌内镜切除术后给予预防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否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本文将就胃癌预防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相关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治疗仍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近年来,随着对EGC浸润与转移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治疗中微创外科的应用更为广泛和合理,并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EGC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指征,特别是微创外...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下称Hp)以来,人们对Hp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阐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理念,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溃疡愈合"和"溃疡治愈"与溃疡愈合质量关系;(2)Hp发现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根除Hp才能降低或预防溃疡复发;(3)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屏障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4)消化性溃疡治疗新策略应该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根除Hp。希望对读者在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Hp感染诊断和治疗有自己的标准,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但在根除HP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医疗、适应证掌握不严格、第一次根除失败后再次治疗不规范等。我们应共同关注这些问题,提高Hp根除率,降低治疗中的副作用,对HP的许多未知问题从不认识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术(RFA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 DC-CIK 治疗等非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重要手段。RFA 及 TACE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DC-CIK 治疗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TACE 联合 RFA 术后序贯 DC-CIK 治疗可取长补短,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的远期疗效。本文主要对 DC-CIK 治疗、TACE 、RFA 治疗现状及联合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激素替代疗法(HRT)已有数十年历史,但是否具有心脏保护效应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HRT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但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却发现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妇女的心血管疾病较安慰剂组增加22%,这导致了HRT应用的急剧减少。而2007年妇女健康启动计划——冠状动脉钙化研究(WHI—CACS)却证实HRT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钙化,再次提起了人们对HRT心脏保护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后是否给予全身辅助化疗以及关于标准方案的临床研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对ⅡB期以上的进展期胃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采用何种方案作为标准方案尚缺乏循证学依据,而且东西方医学界的意见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一方面期待具有更高级别证据的临床研究结果,另一方面在现有证据下对胃癌术后进行最大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全方位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肾病(CKD)、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全身性疾病在肾脏的表现、特别与血管性免疫性和代谢性疾病相关。肾脏又是一个排泄器官,中西药的过度应用,尤其是具有毒性药物如雷公藤类、抗生素类累积性损伤肾脏。所以,根本性控制在于预防和少用药物。近年来因为应用了肾替代疗法、包括肾移植带来一些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移植肾来源等问题。本文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质疑且对其共性治疗重新评估替代疗法,并重视个案分析对某些肾病的病名提出它的概念的非合理性,对其共性治疗的误导应予以反思。最后,建议逐步改变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替代疗法,重视整体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在调节力量缓解或治愈或延长寿命,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CKD、CRF、ESR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比较两种水化疗法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效果。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组(50例)、碳酸氢钠水化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检测患者造影前3天内及造影后第3天、7天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β2微球蛋白。分析三组患者CIN的发病率。结果两水化组CIN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水化组间CIN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两种水化疗法对CIN的预防效果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