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关学”与“环境关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关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关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关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一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法音》1994,(7)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佛教的人生观,更是修习大乘佛法的根本点。“诸佛世尊,以大悲为体故”.“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慈悲的流露,一切作为,都以慈悲为动力,以“大悲为上首”。离了慈悲,没有佛,也可以说,如没有慈悲,就没有佛法,佛法是从慈悲而发挥出来的。本期《愿爱心之光遍照人间》一文,回顾了由赵利、初居士等八位老人倡议成立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十年的历程及其成就。倡议成立福利基金会这一善举,开辟了一方“广种福田”,“多做功德”的园地,也为我什l提供了“如法供养”,“长养菩提…  相似文献   

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历史辩证法佟明忠(一)“一不能二”的历史辩证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般地说,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所规定的。特殊地说,是由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再从实践经验上说.它是我党建国以后最大的思维成果。经验表明,国际风云的变幻,国内风波的发生或党内斗争的开展.都会冲击、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致出现两个中心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与反和平演变、以及与各项具体工作的辩证关系,真正树立起经济建设在全党的一元中心地位。(二)“二不能一”的历史辩证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中心”是主体,是总纲;“两个基本点、”是两翼.两轮,是实现“一个中心”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提供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两个基本卢、之间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提供方向和环境,改革开放则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供强大动力和物  相似文献   

4.
撰者按:本文于20余年前曾在香港发表,目的在针眨时弊。在今天,本文似乎仍有参考的价值、现稍作补充与润饰,供大陆读者赏析.1.“反权威”的风气近年来不少知识青年,标榜自己是“个人自由”和“个人功利”主义者.在他们中间弥漫着一股反权威的风气.他们轻视或憎恨权威,甚至以打倒、消灭权威为荣为慰.每当别人引用权威时,他们便投以不悦的目光,责说:“这是诉诸权威,我们反对!”更极端的知识青年不只不信赖权威和不喜欢受权威的影响,甚至不愿意受到任何别人的影响,认为这样才能够充分发展一己的个性,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做到…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8,(11):58-58
世界佛教论坛网讯11月3日.“佛教英语培训班”开班典礼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该班在国家宗教局、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大力指导下,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具体承办。该班旨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的交流成果。同时更好地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培养和积累外语人才.实现以语言为载体提升中国佛教对外交流的能力.此种形式培训班在中国佛教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市场营销”这一概念最初是从英文“Marketing”翻译而来的.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商品济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学科.而“市场营销”观念就是指导各类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理念和哲学思想。狭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特指本世纪80年代左右盛行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含义,广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泛指一切指导和约束营销实践及其业绩的根本思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掠影     
《贵州民族宗教》2006,(2):I0001-I0001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06年2月15日至3月8日分别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加洲、拉斯维加斯、夏威夷等地举办了为期21天的“贵州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赴美培训考察回”,该团成员张和平同志用相机记录了部分沿途风情.本刊以“美国掠影”刊发.以飨读。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地区文化和和全球文化的“无缝对接”也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中国文化藉此也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除此之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文化寻根情节”开始在一部分国人心中滋长,于是国内进发了以“复兴国学”为标志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建筑既是诗意的栖居,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没有吃过西红柿的人,就不会有对西红柿的感受,也不要对西红柿的味道作评论,你可以评论吃过的西瓜之类.搞创作也一样,作家只能写好自己熟悉的生活.正如史铁生先生对“文学创作须有生活”的理解:“任何生活中都包含着深意和探情.任何生活中都埋藏着好作品,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出现好作家.”这段话对于生活——作品——作家三者的关系;无疑是一种独辟蹊径的精辟见解。对于现实生活中活着的人,正象史先生分析的那样,你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分解为“有生活”和”没有生活”.可是艺术创作却要求“有生活”,否定“没有生活”.这也是正…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大学生信教人数不断增长的事实,本文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历程一一拆解。还原了大学在对基督教“不排斥”的基础上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基督教团契“生好感”,长期的好感发展为“归属感”,“归属感”在“有共鸣”的基础上发展为“依赖感”.最后在“神圣感”中完全接受有神论的心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的无神论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2.
近期台湾哲学论文选目用公《周易》与孔子/于载洽厅中华易学.1993.7,l。1卷5@f&i家七至的连接纽带初探/钱耕森,程潮//孔孟月刊.19fJ3.6,31卷10期儒家道德形上学体系中“突然”与“应然”问题:以用螺澳之《太极图说》义理为中心/黄甲渊...  相似文献   

13.
有人戏称:创造学将把人们引入一个“三无世界”,即:无中生有;无奇不有;无所不能。这些观念对于“定势思维或思维定势”是一种挑战。正由于此.百花才能争艳,视野才能开阔,创造思维才能穿廊八厅,登上财代的舞台.一展她的风采。一日:无中生有。例士。教学上的“黑洞”。我们随意取一个数.如9288759,经过扫描得到其中有偶数3个,奇教4个,总数为人这347中,再找出偶数1个,奇效2个.总数为3。依d巴共推。仍为123,4已即为一个数学上的黑洞。人们可以以任何一个数学上的数列.无论这个数列如何巨大,最后一次重复程序得到的仍是”12…  相似文献   

14.
沈湘平 《哲学动态》2023,(1):13-24+126
在现代化过程中,关于“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中国”的讨论实质上是强调从“世界作为方法”到“世界作为目的”的转变,凸显了“非西方”世界的主体性及其建构。然而,无论是“以世界为方法”还是“以世界为目的”,在根本处都是存在无忧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实质是“人类何去何从”,人类面临整体性生存危机,亟需我们转向“人类”的叙事。当今时代,个体与类一定程度上已互为本体,“人类”必须同时作为“目的”和“方法”。“以人类为目的”意在凸显群体、个体的主体地位,它与那些不“以人类为目的”而只是本能地“以自己为目的”的狭隘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当今时代人们更需要自觉地“以人类为方法”。作为方法的人类,意味着一种人类整体的视野和情怀、人类共同主体的自觉、人类原则高度的规范。中国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张,都贯穿着“人类”逻辑,是“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天下”的智慧结晶,是既“以人类为目的”又“以人类为方法”的行动方案。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增强民族性及其对人类性的贡献,而是要自觉地加强基于人类性的...  相似文献   

15.
黄帝祭典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早期典籍《竹书纪年》有“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大戴礼记》有孔子答宰我“黄帝精神三百年”之论;《史记》、《汉书》均有“祭黄帝”和“祠黄帝”之述.由此形成于以黄帝为祭祀客体、历代官民为祭杷主体的黄帝祭典仪礼文化。历代官民祭奠黄帝的意义取向呈现出多层面性:即有帝王层面、先圣层面、神灵层面。这些层面体现中华民族历代成员将黄帝尊崇为“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的民族最高偶像。祭杷的偶像层次、祭杷的仪礼制体以及祭杷主体的迭代相沿,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心理。祭杷的价值实质是倡民尽孝,敬祖尊先,使民族后世成员践行“善继前人之志,善述前人之事”,深识先民前言往行,厚蓄传统美德。本文旨在发掘祭杷主体思想情感的历史变化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数量遗传的奥秘,廓清数量遗传领域中的讹误。方法:通过数学抽象,直观地显示出基因决定性状的客观舰律。结果:1.提供了等位基因平衡图;2.描述了单基因性状的形成;3.描述了多基因性状的形成。讨论:1.不宜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述单基因性状和多基因性状;2.不应该用“变员数”或“频数”(即人数)表示所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连续”与“不连续”;3.单基因性状不是“2—3个峰”,而是2—3个点;4.多基因性状变异分布不是所谓的“正态分布”,多基因性状与基因型之间是线性关系。5.“正态分布表示性状的连续”是一种误导。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从成立以来.一直奉行“汇入主流,服务主流”的办会方针,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组织和引导今省教育界的陶子们开展“学陶师陶研陶”活动,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无神论》2013,(6):30-35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信教群体状况调查》课题组选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四所高校,开展专项社会调查。课题组撰写的国情调研总报告已经引起各界关注.现将其中重要部分以系列报告的形式陆续刊登。本文为系列报告之一.重点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信教不断升温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宗教热”的升温.宗教势力不断向高等学校渗透.其中教会体制外的“文化传教”成为主要的传教方式。调查的样本显示.在大学校园传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基督教势力最为活跃。大学生信徒不断增长,呈上升趋势.基督教徒比例最高。田野考察表明,非注册类型的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增长迅速,其神学倾向,认为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干涉宗教信仰自由.只有参加家庭教会,才能获得“纯正的信仰”。这类基督教团契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张力较大。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教育领域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受到公开挑战。  相似文献   

19.
院校动态     
《天风》2014,(2):60-61
“感恩母校勇担使命”——福建神学院举行建院三十周年庆典活动 福建神学院于2013年12月30日,举行建院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以“感恩母校,勇担使命”为题.总结福建神学院三十年的办学经验.通过回顾办院以来的历程.感恩上主的带领和祝福。院庆包括感恩崇拜、学术讲座.庆典.晚会等。  相似文献   

20.
与人民和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过三年的“拨乱反正”,我国基督教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和海外各国基督教恢复接触、交流,展开对话联系。1981年9月,中国基督教协会应加拿大教会联合会的邀请,派出以丁光训主教为首的代表团,参加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的开端”。这是该次会上的一篇发言。原文为英文,登载在加拿大教会联合会加中委员会出版的《新的开端》(1983)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