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哲学研究离不开研究经典文本,但是,人们往往将文本视为一个简单被动和客观的对象,未能思考它自身的哲学意义。本文试图探讨如下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哲学地对待一个经典文本?在哲学研究中,文本意味着什么?文本具有怎样的哲学意义?本文认为,文本与研究者共属同一个历史世界。文本的意义揭示这个世界,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文本提出可能的世界,研究者通过理解使之成为自己的世界。解读文本不是研究者的主观操作,而是他们生存实践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 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哲学是尘世的在对中国哲学所作的许许多多的概括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哲学更注重此生此世而不像印度哲学那样富于思辨。假如我们问,中国哲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是尘世的,人们可能告诉我们,它首先是人道的、以人为中心,它研究人的道德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当听到或读到这类概括时,具有批判性思想方式的人,就立即会提出反驳,或至少作出一些澄清。例如,就上述的概括来看,人们可以反驳说,印度哲学同样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3.
生存哲学的低限问题与高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至少自 2 0世纪以来 ,哲学已经变化或者说分化成门类复杂的群落 ,各种可能极其不同的问题都在哲学的名目下被探讨 ,它们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归宿各不相同 ,而所收获的智慧成果当然也就各不相同。在这种局面下 ,试图以无论哪一种问题、方法或旨趣来统一性地框定哲学 ,就总是显得绠短汲深。可是 ,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都有机会得到开放的探讨 ,各种有意义的问题都可能将哲学引入更广阔的领域 ,引向更深入的层次。生存问题无疑属于一类有意义有价值的哲学问题 ,探讨生存问题的哲学努力可以称为“生存哲学” ,尽管它不可…  相似文献   

4.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下多有谈论“生存哲学”或“生存论哲学”的 ,或者与我们的所指相类 ,或者大相迳庭。那么我们所说的“生存论路向”究竟何谓呢 ?首先 ,它并不是指一个哲学部门或一种哲学样式 ,换言之 ,它既不能作为一个哲学部门与其他部门———如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等等———相并举 ,亦不是称谓某种多少与“生存”一词有牵连的哲学样式 ,如“生命哲学”或“存在主义”等等 ,尽管这样的哲学样式完全可以是生存论路向的。其次 ,它也并不是意指特定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或问题领域 ,仿佛“生存论哲学”乃是研究“生命”或“生存问题”似的。我们所说的当代…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物质?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很早前就已经激动了人类的头脑。为了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正确的看法,为了知道周围世界的基础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它,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就叫作哲学。然而,关于物质及其构造的问题不仅对哲学有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有意义。为了学会如何控制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过程,就需要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哲学与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对我国当前的哲学状况作出一种描述,使用“贫困”或“危机”之类的字眼恐怕不会遭致过多的反对。真实的情况是,在“经济指标”、“物质利益”成为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强势话语之后,人们或自愿或被迫地被塑造成“欲望工具”,不断走向物质性生存,哲学便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退出,成为一种精神奢侈。“哲学有什么用?”———这是所有关于学术之价值的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它看上去像是社会公众对于哲学的一种质疑,实际上是他们对于哲学的一种拒绝。在这种压力下,学界对于哲学间或有一些反思,进行过一些讨论:有的把哲学看作一…  相似文献   

7.
论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作用于生存状态是死亡的意义所在。海德格尔指出:“死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须从生存论上加以领会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意义与众不同,还有待进一步予以界说。”(海德格尔,第289页)我们在这里所领会的死亡的意义,主要不是从生理学生物学的角度,而是从生存论或生存状态的角度。对死亡意义的生存论分析有一种学理上的优先性。什么叫做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即本人或他人的在世方式。不同的思想意识可能形成不同的在世方式,如儒家影响下的入世方式、道家影响下的出世方式等。无论哪种在世方式,都会深深地受到死亡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翟康 《宗教学研究》2022,(2):233-241
人类的不完整要由自我理解来补偿,它告诉人们怎样塑造现实。人的独特性和不完整性一直是哲学人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两个范畴,潘能伯格对它们进行神学改造并建构了基础神学人类学。系统地梳理和解释哲学人类学中对人的独特性和不完整性的理解,对解析潘能伯格建构基础神学人类学的思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人作为独特的未完成存在揭示了人在对世界的超越中成为人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科学是怎样工作或应该怎样工作。一般来说,研究科学怎样工作就可以当做应该怎样工作的良好指导。这种研究往往被称之为方法论,方法论也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历史的方法论。归纳的逻辑或归纳法逻辑,通常只指对作为一种推理模式的归纳方法的研究。严格地说,是否存在任何归纳的推理,乃是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共同研究的问题。但是科学哲学本身是研究一个全过程的,我们从关于世界的前提出发,利用理性的方法,达到关于世界的结论(这种结论是不能只靠演绎法从那些前提得出来的)。日常的思维也采用这一方法,只不过科学是更有系统和更重视方法罢了,而且也更经常被人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出发,利益追求与其说是人类活动的需要特征,毋宁说是人的本体论意义的存在方式。离开利益的推动,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从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看,就要求建设一定的利益运行机制。 利益主要指客体对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归根到底,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进行活动的动因。法律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