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既是实现宗教和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做贡献的具体体现。为推动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保持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针对当前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宗教局决定,开展以“规范”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并指出通过开展“规范年”创建活动,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谢炳国 《天风》2009,(10):22-24
"和谐教堂的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教堂与周围的协调关系等外部建设,也涉及到教会内的人事管理、议事制度及牧养事工等内部建设。创建和谐教堂不但是社会的要求,更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期话题刊出几位同工结合自身教会工作经历的分享,盼望能给教会牧者的侍奉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林希一 《天风》2011,(11):18-19
爱是基督教的精髓,圣经说:“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合乎圣经的教导,是基督徒的美德,也是发挥基督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的途径之一。2011年8月17日,邳州市政府在艾山后基督教堂召开全市“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推进会”,交流推广该堂的创建工作经验,让全市教牧同工和信徒代表一同分享该教会在和谐教堂创建中的先进事迹。使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艾山教会把爱国爱教的情怀、作光作盐的本色和创建和谐教堂的理念都化作了具体的行动,把炽热的爱心延伸到教堂之外。  相似文献   

4.
邓灵勇 《天风》2013,(4):24-25
这是一个充满奇迹、见证的教会,一个原本只有7位信徒的聚会点,仅用17年的时间就结出了累累佳果:2010年12月,该堂被国家宗教事务局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场所”,同时该堂负责人韦忠信传道荣获“首届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6月,  相似文献   

5.
一、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299个先进集体和16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树立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和标杆。  相似文献   

6.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1,(2):2-2
<正>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贾庆林接见与会代表本刊讯(国宗局网报道):"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010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中国宗教界领袖发出发挥优势,共建中国和谐宗教;五教同光,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倡议,到2009年初国家宗教事务局对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活动进行动  相似文献   

9.
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珍惜荣誉,更加努力,再创佳绩。希望各地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界人士向他们学习,让榜样的正能量在创建活动中传递下去、释放出来,涌现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今天,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联合召开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在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4,(7):F0004-F0004
天津西开教堂始建于1917年,是天津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教堂为罗马式建筑风格,高45米,气势宏伟。2010年底,西开教堂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梅康钧 《天风》2003,(12):38-39
2002年6月份中国教会成立的“社会服务部”,这是的远象:上帝的旨意不断地穿透在历史中,我们在爰 中国教会社会服务事工更为规范、有序化的重要标志。凸显了一个有生命力的教会,必然应有的激励中,哪怕是对最微弱人群的服事,也使我们真切的感悟,要认识上帝就必须事奉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cumencial Network for Multicultural Ministry (ENFORMM) to the new WCC affirmation on mission and evangelism, which was specifically commissioned by CWME in 2009 and will be fed into the new WCC affirmation on mission evangelism. Recognizing the cri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merging multicultural and migrant churches to mission and ministr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WME is keen that the new mission statement adequately reflects that important development. Clearly, the ministry and ecclesiology of migrant/multicultural churches are integral to the future miss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Cultural diversity as a fact of human existence”: This text assumes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is a fact of human societies, and migration is a fact of human existenc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societies have always enjoyed varied degrees of cultural pluralism largely because migration is a natural human predisposition. Migration is by no means limited to movements from South to North. People movements from South to South and North to South have equal importance and impact. With increased migration come increased cross‐cultural encounters and their attendant complexities.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unfortunate but pervasive and widespread misconception that migrants as such constitute the root cause of social tension and problems. The paper argues that “people movement around the globe (migration) not only calls for reframing the rhetoric on migration, it also calls for reframing the debate on mission.” “Cultural diversity as a fact of Christian communal life – migration‐shaped early church”: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