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1500名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他发现,这些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并不是他们天生的,谁都可以学到。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位教授的调查表明,工作上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所从事的大都是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干自己喜爱的工作,即使薪金不高,但能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生活上会更愉快,事业上也会更成功。当然最终他们常常是名利双收。二、不求尽善尽美,有成果即可。许多雄心勃勃、勤奋工作的人都力求使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结果工作数量少得可怜。卡费尔德说:“工作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差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屡拼屡败,而有些人则因心理素质较好,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前不久,中国心理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96.5%的成功人士部属于心理健康者。这证明心理健康与人生的关系密切,一个人若想走向成功人生,则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心理学公认的心理健康者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古今中外灿若繁星的名人、伟人中,有不少人的长相有明显的缺憾。这些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弥补了自己的缺憾,终于成为被社会所公认的名人。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这类人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个体。他们追求挑战、愿意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擅长从他人的批评中学习。与其相反,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他们遇事喜欢逃避、不愿付出努力。大量的调查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比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12-16岁聋哑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聋哑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其特点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片荒原,特别是关于聋哑儿童的思维或智力方面的调查实验,则更少有人涉足。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对这些被试施测有一定的困难,更主要的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测试工具或材料。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朱文彬,赵淑文,郭春彦(首都师范大学)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目标和行为方式价值观的特点及形...  相似文献   

7.
挑战自我     
人都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由于一些不良习惯或弱点,使成功在我们面前化为泡影。不甘碌碌无为的我们应向自己的这些弱点发出挑战。我觉得以下几点很有用,值得注意:一、首先要敢于与陌生人谈话。为了能适应与不熟识的各类人打交道,我毫不犹豫的应聘于一家人才交流公司,从中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谙熟了各行人士的种种心理。多少次的碰壁,多少次的柳暗花明,让我总结出一个经验:这些对我不大了解的老板们,我在毕恭毕敬之余,居然也能与他们侃侃而谈,再加上懂得揣摩他们的心理,那么一项交易就唾手可得了。自卑没了,自信也自然而…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人认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推动力量。凡是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的活动容易引起人的积极性,能使人轻松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完成任务。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兴趣、动机,理想的特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对大学生这方面心理特点的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我们试图逐步从这方面做点工作。几年来,我们在政治思想工作和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兴趣特点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了解,积累一些材料,为了验证日常观察的事实材料的准确程度,我们又在文理科系500名大学生中以《大学生兴趣的自我分析》为题,用自由写作法,让他们叙述个人兴趣特征及形成过程。根据现有材料,  相似文献   

9.
加利福尼亚医学院有一位教授曾对各行业的1500位杰出人物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公司总裁或都能荣获奥林匹克奖牌。但它确实意味着我们都能学会创造更多的奇迹;这里有发挥最佳才能的七大秘诀: 1.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采 那些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们必定具有“A型”性格。他们忘我工作,常常把工作带回家,且工作至临睡之前。这些人一般会过早地达到事业的顶峰,然而又往往会很快地走向低谷或停滞不前。因为他们只…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调查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中国人开始介绍西方的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方法。进入20世纪,中国留日学生开始进行社会调查,并迅速影响到国内,清末中国掀起了一股社会调查的潮流。民国初年,社会调查走向繁荣,各类知识分子均热衷于社会调 查。知识分子对社会调查的热衷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对社会调查崇尚的背后是国人科学观念的历史性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目的、方法本调查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同伴的态度和具有的特点。1、大学生之间的相处状况。包括同性同伴之间和异性同伴之间的友好态度的比较。2、大学生在相处中,肯定哪些行为特点:否定哪些行为特点;对哪些行为特点比较重视;男女对同伴的行为的肯定和否定有没有差异.了解这些情况,对大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并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可能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本调查采用投射法的一种——句子完成法.给被试者十个来完成的句子,其中包括“大多数女同  相似文献   

12.
对43名铅矿工人记忆的测查分析长期从事铅矿作业的人,在记忆上会产生何影响,所见报道尚少。现将宁南县小船矿43名职工进行了记忆测验调查及尿铅测定,对此作一初步探讨,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文调查对象共43人(含宁南县小铝矿管理人员3人,会计和...  相似文献   

13.
黄凤想 《天风》2008,(20):47-47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刺的人,有人会给我们穿小鞋。如果我们把挑刺的人、给我们穿小鞋的人当作仇敌,而这些人往往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我们整天会生气,甚至会影响工作。我们若能把这事当作一个功课来学习,让心灵转个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当作是上帝藉着这些人来造就我们、操练我们,为让我们将来更好地服侍上帝。  相似文献   

14.
我曾对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其具体的家教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曾经说过,凡是好的美学著作,差不多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知识面宽,内容丰富,读的时候,就像采矿一样,让人不断有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二是有整体的构思,能够把所讲的内容贯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使人懂得这些知识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颜翔林近著《死亡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一书,我发现就具有这样两个特点。在人类生命的万里云天里,煽动着死亡之神的黑色翅膀,生命从一个无法经验的诞生开始,又以一个必须经验的死亡结束。对于死亡的恐惧,作为生命的一…  相似文献   

16.
并非寓言     
哈佛大学曾对美国15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他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是出于爱好还是因为赚钱。1255名学生回答是因为赚钱,245名学生表示是出于爱好。这项调查累计做了10年,目的是了解为了金钱和因为爱好而努力奋斗的两种人,他们最后各有多少人成了富翁。结果显示:10年后,在245名学生中,因为爱好而奋斗的人有100人成了富翁,而在1255名学生中,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人,只有1人成了富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当然也为我们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但这些艺术典型的塑造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却完全不是如此,他们只是各自代表了人的某一部分,合和起来,才组成一个有血有肉又有情识的完整的人。这是作者在深谙佛教唯识宗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明了学佛主旨,将人按照妄心的特点分成四大部分,最后又借助相关的有形事物将无形的妄心生动地描绘出来,才为我们塑造了唐…  相似文献   

18.
反常性心理,又称心理变态,指那些与生殖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替代了引起生殖的性活动,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法上与常人不同,并违反当时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反常性心理与变态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但又有区别。一方面反常性心理可能是变态人格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反常性心理又不一定具有变态人格的一般特点。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习惯于违反社会习俗的性行为的人,都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些人还智力超众,在艺术、音乐、电影等领域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阳光书系     
《科学与无神论》2014,(2):F0004-F0004
美国当今有五分之一的人不信仰任何宗教,在书中,这些不信仰宗教信仰者包括无神论者、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还包括天主教传统的叛逆者、世俗的犹太人,以及数百万的不参加任何宗教组织的人。这些人形成的团体已经越来越有组织地遍布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宏如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3,26(2):377-378
1 前言气质是一个人固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早期曾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掩蔽、改造、发展明显地带有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烙印。元认知是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Flavell,1976)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气质的积极特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方式 ,气质在稳定性、向性等动力方面的自然特征对人们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有直接作用 ,所以 ,气质肯定会对元认知的影响很大。有学者把气质看作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