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5,(5)
正法久住有修有证周凤臣老居士“肉身”记吃素念佛,享年八十八岁,已往生近三年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迹,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道。我们中国佛学院一行十四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  相似文献   

2.
姜丽慧 《天风》2010,(3):42-43
<正>按过门铃,开门的一位老姊妹笑盈盈地迎了出来,实在不敢相信,她就是曾经遭受过人生巨痛(风华正茂、前程似锦、年仅33岁的长子因公殉职),前几年又横遭祸患先后两次摔断腿的方芝仙老人。进了大门,几  相似文献   

3.
印度沉思     
在德里一座色彩耀眼的神庙里,灯光辉煌,宾朋满座。一对青年男女低眉端坐,祭司把一滴滴圣水洒在他们身上。然后,这对新人在乐曲和歌声中,绕着火堆,走了7圈。这是印度教徒的结婚仪式,象征人生正走向欣欣向荣的时期。在宋木那河边,一堆架立起来的干柴下面放着逝者的遗体。法事作完,逝者的长子从祭司手中取过火种,绕着柴堆走了7圈,将柴禾点燃。一时间.烈焰熊熊,不久,遗体与火光俱灭。焚烧后剩下的灰烬撒人奔流不息的河中。一个人就这样走完了人生之旅,不在世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印度教徒的葬礼。印度有8亿多人口,其中80%信奉…  相似文献   

4.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5.
我父亲李连克牧师终于走完了他在人世间97年的路程。 去年7月31日中午,伴随那一颗一度强有力搏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位对自己祖国怀有眷念之情的世纪老人离开了我们。 我父亲于1901年生于河北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二百多家售粮大户中,有一位回族老人马云武。他一户人家,从1988年至1990年,三年内共卖爱国粮160多吨,获得红河州“售粮大户奖”及县“粮食丰收奖”,多次受到省、州、县的表彰。  相似文献   

7.
赵朴老往生已经四个月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光渐渐淡出,惟有两种景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难以抹去!一是覆盖着国旗的赵朴老遗体,一是灵堂前为他诵经的四众弟子。  遗体上覆盖国旗是国家对他爱国的肯定;四众弟子为他诵经是信众对他爱教的肯定。这情景显示了他爱国爱教功德的圆满!  人的一生充满起伏跌宕,一个年逾九十三的老人,生命的轨迹更是纵横交错,难以陈述,但纵观赵朴老的生平,我个人感到比较明确,爱国爱教便是他的一生。  爱国爱教融合在他生命之中,完全统一,无法分割!  他常为人手书“知恩报恩”,也常给人说“报…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六年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俄罗斯伟大的哲学唯物主义者、天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普列汉诺夫诞生的一百周年。 .普列汉诺夫于一八五六年十一月生在唐波夫省的一个小地主家里。从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三年普列汉诺夫在沃龙湼什中学学习。在这里他侥幸地遇到了一位俄文和文学很好的教师H.Φ.布纳科夫。这位教师是不久以前因同情革命者而被解职才从沃洛果达中学到沃能湼什来的。普列汉诺夫在回忆中学时代时说,布纳科夫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万分感谢并且首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9月15日上午,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永信法师,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怡学法师,以及北京广化寺10多位法师专程赶来与海内外各界学者、党政领导、汤一介先生生前同事、好友、学生一同参加了汤一介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汤一介先生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194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作,1956年调回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0.
足球与宗教面对瞬间的一刻张德胜体育与宗教的姻亲关系由来已久,象深受世人喜爱的篮球与排球运动都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发明创造。而足球是体育的最高代表,在体育大家庭中,唯有足球是体育老人的嫡亲长子,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不少西方人把足球与宗教等同起来,认...  相似文献   

11.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睦州道明章下记载这样一个故事:秀才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柱杖空中点一点,曰“会么?”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这是一则颇有趣味的禅门公案。主人翁道明禅师(780—877年)是唐代高僧,住睦州城(今属湖北省)龙兴寺,很有影响,因他俗姓陈,故人称“陈尊宿”。公案说的是一位秀才,声称能写二十四种书法名家字体,自恃从书法中悟得佛法三昧。陈尊宿以柱杖在空中随便点了一下,问秀才会不会(这种书体、笔意、书法……),把秀才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于是陈尊宿批评秀才“永字八法也不识…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0,(6):7-8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同志遗体,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17时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今天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门和灵堂正面悬挂着“沉痛悼念赵朴初同志”的横幅。走完了93年人生旅程的赵朴初同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清癯的面容如往常般安详。赵朴初同志的遗体上覆盖着国旗,下衬明黄色绸缎,遗体前摆放着亲属敬献…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本来要停止呼吸的老人,胸口却总还残存着一丝气息。为什么呢?因为四周的亲人告诉老人,你的儿子或是孙子正在往家里赶,马上就要到了……弥留之际的老者似乎能听见亲人的呼唤,于是,他的气息就始终不断,因为他在等着,等着最后看一眼儿子或孙子。问题是他的儿子或孙子并不能马上赶到,因为没赶上那班飞机,因为没买到车票,或因为什  相似文献   

14.
若翰的父亲名叫匝加利亚,他是肋味支派亚郎的后代,是当时犹太人中阿彼雅班中的一位司祭。司祭团因亚郎的两个儿子厄肋哈匝尔和依塔玛尔所生二十四个儿子的数目自古以来分为二十四班的,他们轮流在圣殿行祭祀的职务,每班七天,任务完成了就回本家做自己的事情。若翰的母亲名叫依撒伯尔,由于司祭不允许娶其它支派女子的规定,可以知道他的母亲也是肋味支派。按《圣经》上的记载:“二人在天主前是义人,都照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行事,无可指摘。”(路1:6)可是依撒伯尔素来没有生育,又上了年纪。按一般犹太人的想法,天主并没有赏给…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伦理文化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叫“隔代亲”。地无论南北,家不分贫富,祖父母辈的老人对于第三代人的疼爱,似乎都要比对儿女辈即第二代人的态度,来得温和亲切慈祥得多,“子孙绕膝”、“含怕弄孙”是中国人天伦之乐中最为温馨美满的~种境界,换个角度说,儿子心目中的严父,在孙子眼中完全可能换了个人──是须发如霜、快乐慈祥、有求必应、最疼自己的爷爷(或姥爷人对于相当一些中国人来说,释迪牟尼可能正是这样一位慈爱的“祖父”,在这位老人家与中国人之间,有隔,有不隔。先说“隔”,释祖与我们中国人至少有三层之隔。首先,…  相似文献   

16.
遗体捐献决定权是公民自主权的一种,其在遗体捐献制度中具有核心地位。公民成为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是历史演变之结果。梳理相关医学史发现,这一进程历经了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从无到有、从国家到公民的演变,其体现了法律父权对医疗父权的胜利、人权对神权的胜利以及权利对权力的胜利。目前,我国遗体捐献决定权由公民掌控,公权力无权干涉。而当公众遗体捐献过少严重影响医学教学与研究时,对遗体捐献自主权、公权力可否介入遗体捐献决定权以及立法可否赋予遗体捐献与火化(或土葬)同等法律地位再作理论探讨,便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平盖治小议     
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大邑县西门外团结机砖厂一位姓冠的工人,在深2.3尺的土层中,掘出一枚铜质“平盖治都功印”章。印章三寸见方。印文篆体,细平正直,布局严谨,与金石图章资料记载相符。出土印章四周,均有汉砖。距印章几十公分处,有一铜质印盖。现均存大邑县文管所。 平盖治是张陵在大邑鹤鸣山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时所设的二十四治之一。《云芨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四治并序》中说:“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华·赞德和五十一岁的约翰·格杰德。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天主教学者马桐伯博土辞世四十五周年忌辰。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改名良,以字行,洗名若瑟。江苏丹阳人。1840年4月生于丹徒一位世代天主教友家庭。1851年入上海依纳爵(St.Ignatius)公学(徐汇中学前身)学习拉丁文、法文、数学、天文学等,成绩斐然。1862年入徐家汇耶稣会小修院,毕业后又入大修院,研习中国文学和拉丁文学及神哲学等。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被按立为司铎。1872年起,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管教务。1876年还俗。后曾  相似文献   

20.
当我想为高深先生寻找一种总结性的描述时,最先跳出脑际的一词就是:“长子情怀”。这一表述,已被提炼为辽宁精神的代表而渐为广播,其逻辑依据在于,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担当。言及文化领域,这种表述同样是适用的,在成长于东北大地、出身于工人作家的辽宁籍已故老作家高深身上,“长子情怀”恰是一代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