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然而,社会运动的时间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仿佛“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就是时间节约的规律.它显示了作为社会存在形式的时间同社会内容的密不可分性.时间节约规律是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的观点出发揭示出的首要的经济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要创造历史,首先就要生存,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任何历史时代的人都必须这样做.因此,人类历史活动的时间首先就是劳动时间.纵观社会历史,人类用于  相似文献   

2.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自然物质不是社会的实体,社会实体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人——社会是一不可分割的系统存在体。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范围内具有本原的性质。实践的本质是物质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现实。所以实践本体论对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不构成分离与对立,而且是关于它的的最深刻、最具体、最彻底的表述。 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是一致的。首先,每一代人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上一代人实践的结果,这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实践“定格”。其次,从实践本体的纵向发展看,它虽然是主体的运动形式,却又是不依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再次,从实践的必然(规律性)与自由(发现和利用规律)的关系看,二者在同一个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具有统一性。实践唯物主义的“物”正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概括为历史决定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本体  相似文献   

4.
时空的量度与时空观的发展 人类对时间、空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态的认识日益扩展和深入,相应地,对于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也获得“同步”的发展。一般说,对物质及其运动形式认识到什么程度,对时间空间的认识也就达到什么程度;同时也只有对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的时空形式有了正确的观念,也才能真正把握这一层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这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社会的发展了的人的活动的感性客观形式。这种活动形式以掌握自然或社会的力量为其内容,表现人与世界关系的特点,表现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广义的实践,而首先是物质实践(物质生产),是认识和全部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6年第10期发表赵宝云、肖明两同志的文章,讨论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问题。近几个月来,我们又收到一些来稿,参加这场讨论。来稿中的观点也分为两类: 一、思维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王同(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在来稿中赞同赵宝云同志的观点,认为应当承认思维(精神活动)是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中的热力学定律是自然界的最高规律,因而社会物质运动形式也必然服从这一规律。但是,社会是宇宙中一种最高级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因而热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把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这是因为:(1) 它是客观的物质力量。人类社会本身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衡量它的进步的尺度自然也应当是客观的物质力量。(2) 作为衡量全部人类  相似文献   

9.
不能笼统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徐必珍,刘怀玉:矛盾在不同领域物质运动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无疑是正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据此就简单地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全的、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一近来有人专论意识、思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或五种基本运动形式之外的第六种运动形式。其理论根据是恩格斯的下述两段话:“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  相似文献   

11.
摩尔根在科学上第一次将人本身生产方面的社会关系区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指婚姻形式及其产生的亲属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指亲属制度,是婚姻形式及其产生的亲属关系的确切反映。人本身生产上的生产关系与物质资料生产上的生产关系是统一的社会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般说来,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和已有的材料,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将物质运动概括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五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前四种运动形式及其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唯独对于社会运动——这一最高级的基本运动形式中的能量规律,至今未有涉足。笔者认为,在社会运动中,不仅包含着特有的能量转化形式和规律,而且社会的运动发展状态也与之直接相关,因此,有从理论上首先加以定性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系列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组织形式。左江花山岩画艺术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能起到构建城市文脉的作用。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聚集的地方,承载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的生活需求。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形式和内容融入到城市景观的营造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近年来哲学理论界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现简介于后.观点一,需要说 认为需要是生产力包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内在根据.人的需要对象要由自然界来提供,而自然界永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不能提供人需要的现成对象.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征服自然、满足需要,就必须进行劳动实践.马克思说:“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人正是在这个实践中才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可见,没有人的需要,就没有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没有人的生产实践,也就谈不上生产力.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不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我国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以下两篇文章观点各异,发表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循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观念或文化(狭义)的变迁,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结构(生产方式)的有序进化。各种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形态,“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也许是我们从哲学上研究社会发展的科学前提。 我发现,确证社会发展问题的误区常常是与如何确定社会存在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在我看来,社会存在(社会圈或称物质总进程中的社会层级)的本质并不是实物的堆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人口以及各种人造物化工具和产品的叠加绝然生不出一个社会圈来。同时,社会存在也不是某种离开人而运转的社会物质进程的一般自组织和运动,准确地说,社会发展不是一个绝对的无主体过程。人本主义的先验社会历史主体的确是虚幻的,但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中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观点,力图通过对哲学元理论逻辑的辨析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境况的批判,蕴含着潜在的生态分析与批判价值。施密特不仅阐述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双向中介关系,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及其历史辩证法,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似自然性和非理性特征,并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技术现代化和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将社会主义社会描述为人与自然的现实中介的理性形式。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93年德文版序言中,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反思所提出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开创了从自然唯物性或物质统一性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可能性。福斯特和柏克特等人对施密特思想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但也存在诸多不公正之处,他们忽视了施密特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并将批判理论误解为主张工具理性和支配自然的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代表了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生产力作为能力的存在形式,是劳动者的本领和生产工具的性能的总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范畴,但是,当生产力这个范畴被用来解释生产关系变更的原因,论证生产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标志时,却被当作有主观要求的能动范畴了。生产力作为存在实体的本质规定与它被看作带有主观能动性因素这种状况,引起了生产力理论中许多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一直把“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总纲。其实,这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误解。马克思从来没有在等同的含义上用“自然历史过程”表述社会历史过程,他只是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历史具有“相似”的一面。相似不等于相同。本文拟对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对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