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泉即湛若水(1466—1550),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王阳明齐名。据记载.他与阳明“分掌教事”。当时学者“学子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以明伊学案》,中华书局版,第876页)然而,甘泉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也很不充分.目前面世的研究专著只有日本志贺一郎的《湛甘泉研究》、《湛甘泉学说研究》、《湛甘泉的教育研究》(日本风间书房出版社)以及笔者的《湛甘泉哲学思想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等,研究的不充分使得人们对于甘泉学说性质的认识众说纷法,莫…  相似文献   

2.
明代思想家湛若水与王守仁生于同一个时代,共同倡导心学,私交也很好。关于湛若’水,王守仁曾说:“予求友于天下,三十年来,未见此人。”(《墓表》,《甘泉文集》卷三十二)湛若水也说:“某平生与阳明公同志,他年当与同作一传矣。”(《答王汝中兵曹》,同上书,卷三十二)王、湛二人自弘治十八年(1505年)初识,“一见定交”,至嘉靖七年(1529年)王守仁先卒,其间二十多年,时有交往与书信往来。正德五年(1510年),湛若水居南京,王守仁调南京刑部主事,二人卜邻而居,常会讲于大兴隆寺。后正德八年(1513年),湛若水出使安南…  相似文献   

3.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含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沙与湛甘泉书称:“发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陈献章集》卷二,《与湛民泽》)黄宗羲称:“先生(指湛甘泉——本文作者)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明儒学案》卷三十七,《甘泉学案》)依比,显见湛甘泉是以“随处体认天理”说,与陈白沙的“主静”说和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相区别和相发明的。那么,湛甘泉这一学说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它在心学与理学的抗争以及心学的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心学运动,有以王阳明为首的姚江学派与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领导的江门学派并行放世。王阳明与湛若水学问之旨趣大体相同,都标榜一种自得自成之学,认为心即是理,涵养体认的工夫唯在心上做,从而都把自己的学问称之为“心学”。但是,这只是基本立场的一致,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二者仍存在许多不容不辨的区别。黄宗益《明儒学案》之《湛若水传》中,简略而又精要地指出了二者之间的不同:“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对“天理”与“良知’文理解自题,可以说是湛、王论学的根本问题之一,两人学说的其他方面之…  相似文献   

5.
晨钟暮鼓,经声佛号,甘泉寺已经成为信众学佛共修的清净之所;又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成为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饮泉观景的胜地。在中国,以"甘泉"命名的佛教寺院甚多,山东枣庄的甘泉寺,却是独特的一处。甘泉寺建于平山(明代称云谷山)南麓,西有庙山,东有蛤蟆山,南有卓山与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与湛若水是明代心学阵营的两大宗师,虽私交甚笃,但论学互致批评。关于王阳明与湛若水的格物之争,研究已多,但王阳明对湛若水的最后论评,学者较少留意。据湛若水嘉靖八年三月祭奠王阳明文可知,王阳明去世前一个多月在广州穗石曾发表批评湛若水的言论。穗石讲学应有其事,湛若水的转述带有他个人表达习惯,但其中包含的要点与王阳明是年两封书信所言一脉相承。穗石讲学是王阳明去世前最后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是对现有王阳明传记的一个有益补充。湛若水对阳明的最后论评做了有利于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 明代思想家吕坤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而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对他所处的时代,他曾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民心如实砲,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答孙月峰》,《去伪斋文集》卷五,以下简称《文集》)所谓“国事如溃瓜”,主要指朝廷内外之政不修,官吏泄泄沓沓,沾沾煦煦,贿赂公行,贪残横肆。所谓“民  相似文献   

8.
姚才刚 《哲学研究》2023,(11):55-64+129
明代甘泉后学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以洪垣、庞嵩为代表的甘泉学之正传;以唐枢、蒋信为代表的折衷派;以何迁、吕怀为代表的“得甘泉学之一隅”者;以唐伯元、杨时乔为代表的偏向于程朱理学者;以王道为代表的湛门另类人物。甘泉后学的多元开展不但为岭南心学注入了活力,也推动了整个中晚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不过,这种情形使得甘泉学的发展脉络愈来愈模糊,到了湛门三传弟子那里,已难觅甘泉学的踪迹了,同时也增加了后世学者界定甘泉后学学派属性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明代岭南思想家湛若水1537年途经滕县写下的《吊文公词》,既是一篇被作者的各种文集失收的佚文,有其自不待言的文献学价值;又是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在人们几乎不把评价滕文公当作问题意识的孟子解释史中,饱含耐人寻味的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枢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器重的弟子,其学说上承湛甘泉、王阳明,下启许孚远、刘宗周。唐枢倡导"讨真心"说,"真心"是本体,"讨"是工夫,因而"讨真心"是本体与工夫的有机统一。他标举"讨真心"说,目的在于一方面吸纳湛甘泉、王阳明两家学说的优长,另一方面又试图克服湛、王学说尤其是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弊病。唐枢其人其学在明代儒学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阳明与甘泉是明代颇有深交的两位心学大师。早年,他们曾“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王文成公全书·年谱一》,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下引该书,只注篇名)中岁以后,他们既相唱和也相切磋问难;到了晚年,他们之间虽不像“见如冰炭”的朱陆,却也“各立门户”、相互批评。如果说“一见定交”,是他们“倡明圣学”的共同起始,那么,随着思想的成熟与发展,他们的相互批评则表明了其分歧的公开化。考索阳明与甘泉的交往历史,他们之间曾发生过两次争论:其一是关于儒佛关系的争论,其二即关于格物的争论。由于有关儒佛的争论属于“…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杨慎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享年七十二。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明代正德朝有名的内阁首辅。杨慎二十四岁时,中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而被贬谪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流放近四十年,最后死在那里。《明史》说:杨慎“肆力古学。  相似文献   

13.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了明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自然科学也有深刻研究。这些都是他唯物主义心理思想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汤用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正> 甘泉学派系指以湛若水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及其思想。他们上承陈献章之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在明中晚期的思想界、学术界,与王派心学并分秋色,有相当的势力。《明儒学案》说:“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明儒学案》卷三七)王、湛二人生在同时,互相切磋,过从甚密,彼此思想都十分熟悉。王守仁曾指出湛派思想与自己不同。“近时同志,莫不知以良知为说,然亦未见有能实体认者,是以尚未免于疑惑。盖有谓良知不足以尽天下之理,而必假于穷索以增益之者,又以为徒致良知未必能合于天理,须以良知讲求其所谓天理者,而执之以为一定之则,然后可以率由而无弊,是其为  相似文献   

16.
湛甘泉与王阳明既是朋友,也是对手。从甘泉后学对阳明学的批评与反批评,可见两家关系之错综复杂。作为浙人的甘泉后学刘宗周和黄宗羲,既受阳明学的影响,也受甘泉学的影响,但学界多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从甘泉学脉来看这一对师生,对他们会有新的定位。针对同门对阳明学的批评,黄宗羲确实经常进行反批评。但我们不能说,甘泉学在晚明已完全与阳明学合流,从而失去独立性。从刘、黄二人以及其他甘门人士的作为,我们不难看出甘泉学在中、晚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15日)《任继愈文集》(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中国无神论学会的杜继文、李申、习五一先生等也积极地投入了文集的编辑工作,花费了不少心血。《文集》的出版,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理事和学者们翘首以盼的一件盛事。任继愈先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创会理事长,从1978年学会成立一直到他2009年逝世,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微)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七十八岁。据当代著名佛学专家吕澂先生说,德清是四大高僧中“尤为出色”者。他十九岁时,即往金陵栖霞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岁以后,开始行脚  相似文献   

19.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20.
心学是儒学的重要流派,明代心学由陈白沙拉开序幕,湛甘泉完善与发展,王阳明集陆九渊心学与陈湛心学之大成。其发展的基本进程是白沙心学—甘泉心学—阳明心学三阶段,形成陈湛心学与阳明心学两流派,二者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