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回族穆斯林生活习俗与卫生保健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穆斯林生活习俗与卫生保健述略李百川回族在它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由于伊斯兰教的深远影响和不断渗透,虽然长期与汉族杂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熏陶,但本民族固有的习俗仍世代沿袭,诸如饮食起居,家庭生活,以及婚丧、节庆、禁忌等各个方面,无不显示出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在这些民族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中,饮食禁忌最为严格,礼拜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课,沐浴是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此重点谈一下这些活动与穆斯林的养生、保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米乐金 《美与时代》2014,(8):126-127
回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饮食的起源,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伊始,饮食习惯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义。其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回族族群的民族情谊,增强着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了族群认同。本文以泰安清真寺小区回族的饮食禁忌和做油香仪式为切入点,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里这些文化象征符号的理解,通过对“他们”和“我们”的区分,发现这些符号对回族人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真饮食是回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的许多饮食习俗,是在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戒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回族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融汇,故清真饮食中又有对其他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吸纳。清真饮食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浓郁,它凝聚了回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乃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体系。一中国清真饮食的兴起,主要源于穆斯林的饮食禁忌。早在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商贾为了遵守其饮食戒律,即将清真食品传入中国。据唐太和中(827-835年)高州刺史房千里《投荒…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他们在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的价值取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即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差异较大,且物产、风土各有不同,加之中国回族历史形成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所以,具体到某个地区回族社会生活的细部却未必划一。尤其像饮食以及日常生活,最易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地域特色和风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上,陕西曾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汉七回三”大致反映出清同治元年以前回族在陕…  相似文献   

6.
化旧立新 发展前进——宁夏回族妇女发展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民族的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 (150万 )的三分之一,而其中,回族妇女人口约占一半。这是一支在西部开发、宁夏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文明进步,对宁夏的发展,对回回民族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从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上讲,回族文化具有其独特而厚重的历史积淀。弘扬回族历史文化之精华,革除阻碍本民族发展的旧观念、旧习俗,是促进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关键。而近年来,宁夏广大回族妇女自身发展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禁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动植物、山水、生产生活等的禁忌,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的禁忌背后所潜藏的哲学意蕴以及生态伦理价值,指出民族禁忌对促进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回族研究中,“语言”问题似乎没有象服饰、宗教、节日等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注目于回族语言,即可发现他们通用的汉语中,有其自身特色。下边仅就“移词”谈谈回族语言。“移词”——回族独特的语言回族所用的语言是汉语,这是在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而事实上,回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的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9.
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钟宜宣不吃猪肉,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等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个有一定饮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  相似文献   

10.
“壮回”是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州的特殊回族穆斯林,在历史的进程中融合了回族宗教信仰的成分和壮族文化的特色,故而形成了壮回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从历史上看回汉通婚問題回汉通婚不是一个新的問题,而是一个历史問題。馬家琪同志不承认回族是在中国經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没有根据的。民族間的融合,使他们在語言文字、风俗习慣、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影响;没有这个过程,回族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現代化的民族。反对回汉通婚的人必然会反对或不承认民族間的融合,他认为回汉通婚就会使回族减少甚至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略谈回族穆斯林的心理素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构成民族共同体的四大要素之一。那末作为回族,它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心理表象?拙文试就此作一些粗略的勾勒,不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主要谈大西北地区的回族穆斯林,不涉及其他穆斯林民族,尽管它们之间在这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一、宗教方面的心理表象人们普遍认为,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是长期历史作用的结果,也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在回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回族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往往…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将操藏语的穆斯林统称为“藏回”,其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这里的一部分藏族,由于长期与回族往来,归信了伊斯兰教,从而被周围的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称为“藏回”①;另一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居住的部分回族,在清中后期回民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民族屠杀而迁移到藏族地区居住,出于生存的需要,这部分回族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了藏族的文化并适应了藏族的生活,但始终认同自身身份为回族,被其他民族称为“藏回”。两支“藏回”的共性是对回族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在宗教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从而被划分为一个特…  相似文献   

14.
回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化。回族历史上的古籍资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时期未进行过系统的搜集整理,其中有不少已经流失。为了及时抢救这些化遗产,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84)30号件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要加强协作,跨省、区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可经协商,由条件较好的省、区牵头”的精神,全国的回族古籍整理协作由宁夏牵头。  相似文献   

15.
习俗文化是贯穿于日常社会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入乡随俗",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本文小小说《索碧哈》为例,解析了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回族的婚俗文化及差异,让我们了解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感悟回族和阿拉伯民族婚俗文化差异的同时,体会别样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6.
回族学者杨华(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杨启辰(宁夏大学政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吉)著《回族文化新论》和杨启辰、杨华主编《伊斯兰哲学研究》已于2001年7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欢迎回族、伊斯兰教界和社会各界朋友订阅。 《回族文化新论》包括回族哲学思想、回族伦理道德、回族文化教育、回族经济发展。回族礼仪礼俗、回族宗教信仰、回族生活方式等内容,力图提供一条回族文化的主要发展线索及其深刻思想。《伊斯兰哲学研究》除对《古兰经》哲学思想进行探析外,还主要探讨了伊斯兰教的婚姻家庭伦理观。伊…  相似文献   

17.
一赵慧,回族,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现任宁夏大学回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回族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81年开始回族文化研究。曾担任《中国回族大辞典》编委、《回族文学论丛》副主编;参加国家课题《回族文学史》及《中国各民族文化大观回族卷》编写工作;主持完成宁夏社科规划课题《当代回族女作家创作论》,出版专著《回族文化透视》。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对当代回族女作家创作成果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其中《回族文学与回族心理刍议》、《论回…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回民制盒厂,是1956年9月間在石家庄市回族人民集居的地区建立的一个半机械化生产的厂子。这个工厂的建立,解决了不少回族人民的就业問題,特別是培养了回族的技术工人和干部,壮大了回族的工人阶级队伍,改善了回族人民的經济和文化生活。建厂初期只有70个工人。現在已經发展到将近5百人的厂子了。从民族上来看有汉族、回族和满族,其中以回族職工为最多,占全厂職工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我国东南沿海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城市。全市8.4万少数民族群众中,90%是回族。由于历史原因,南京回族与全国各地的回族联系紧密,影响重大。因此,做好南京回族群众的工作,直接关系全市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对保持全省的民族团结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围绕尊重和保护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解决好清真饮食、殡葬服务等问题,一直是南京市民族工作的重点。2001年,南京市制定并出台了第一个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该条例在贯彻实施的三年中,对保护、规范、促进南京市…  相似文献   

20.
<正>在对云南伊斯兰教的考察过程中,笔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走访了位于三坝乡的两个回族村落:龙旺边村和兰家村。如果说迪庆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城市,三坝乡则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域,那里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彝族、纳西族等不同的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交汇地区。而在这一区域里,回族又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这两个回族村落中,回族约600人。他们在这个距离穆斯林聚居区非常遥远的高原森林中坚守着伊斯兰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