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在幼儿集体中,经常由于个别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引起各种纠纷。虽然幼儿的侵犯行动不一定都有攻击动机所驱使,而且有些行为还未成固习。但如果放任不管或处理术当,会影响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这对攻击型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幼儿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至于对以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宁,都将极为不利。当前还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办法。本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特点及产生原因,以为预防、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提供依据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外刊学论     
斯杜博:“如何考虑规则和服从规则”(Stueber.K.D.,“How to Think a-bout Rules and Rule Following”,Philosophy ofSocial Science,Vol.35,No.3,September2005)如何解释社会领域人们服从规则有相当的难度。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使用的是认知论的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社会规则经过心理内化,规则内在地呈现在行为人的认知系统中,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或者下意识在认知系统中控制的,也是由人的信念和欲望控制的。规则成为行为的原因。但规则也是人们在一定情形下判定其行为是否合适的规范性标准,即人自身证明行为的正当性或者以估价其行为…  相似文献   

4.
以35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观察对象,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自由游戏行为的类型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儿童的社会参与范畴游戏中,平行游戏最多,其次是集体游戏和单独游戏,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儿童的认知游戏中自多到少依次为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机能游戏和规则游戏,而且在机能游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儿童的同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显著多于异性别的社会互动对象。这说明儿童的自由游戏行为与其性别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能表现出语言文明,举止有礼,能够和伙伴友好相处,能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显得淘气、行为习惯差。这当中有诸多的原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脱节上。这种脱节致使教育失去一致性,最终导致教育的零效果甚至是负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家园互动促进本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个有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到共同适应一种群体生活,而且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团结合作,共同为集体争光。这个心理发展过程与集体教育是分不开的。集体中的教育将对这些孩子的一生起到作用,会帮助他们适应集体和社会,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21世纪高度竞争的时代,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个有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到共同适应一种群体生活,而且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团结合作,共同为集体争光。这个心理发展过程与集体教育是分不开的。集体中的教育将对这些孩子的一生起到作用,会帮助他们适应集体和社会,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21世纪高度竞争的时代,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即参与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相关领域中的利益博弈过程施加影响.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规则来定义和引导,其伦理规则可以从作为规则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参与的规则两个方面来理解.作为规则的政治参与是集体行为本身,而政治参与的规则则是调整集体行为的法则.但政治参与的规则并不总是能保证作为规则的参与的有效性,因为即使在规则约束下的政治参与也必须警惕和避免多数人暴政.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家长、幼儿园或者社会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钟丽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19-858
幼儿园科学管理,是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幼儿教育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对儿童早期教育质量,尤其是集体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也要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应对目前幼儿园的管理思想、内容、方法、手段做一系列革新,采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使幼儿园管理能朝着科学化、效率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环境不单是教育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幼儿园环境是物质环境中所不可缺失的组成,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非常重要。幼儿园环境必须具有导引幼儿感知优秀文化的作用,同时必须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空间,只有兼顾两者,校园环境建设才能得到社会全面认可,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背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入园后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教师利用班级中的生活标识,创设班级环境,就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了解幼儿园中一些基本的规则。生活标识的使用,使孩子的自主意识得以觉醒,通过环境的暗示,幼儿认识到盥洗室、教室、走廊、楼梯的基本规则,例如靠边走,站脚印排队,寻找自己的杯子等等。  相似文献   

13.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检测孩子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也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途径.游戏性评价方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实施,能无形中促进教师和孩子的互动.其最大的优点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提升,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更能让教师通过游戏性评定方式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智慧语丝     
正有一个孩子每天朝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也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美国诗人惠特曼一个好社会的标志是:除了规则一切都是零;一个坏社会的标志是:对于规则制定者来说,一切规则都是零。——时评人石述思  相似文献   

16.
集体观念是人类最初的美德。这种美德是否象某些唯心主义伦理学家讲的那样,是“人的天性”呢?不是的。而是开初在死亡、毁灭的威胁面前,迫使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行为必须符合这一规则的,是在以后才逐步形成了一种习俗观念,占据了原始人的头脑。 首先,原始人的集体观念来源于个人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的客观必然性。人类刚刚从动物群中脱离出来之后,“日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篇》),劳动工具是天然的石块、木棒,十分简陋,劳动技能十分低下,单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抗大自然降临的种种灾难。那时,无论狩猎、捕鱼、采集,都是集体进行的。只有依靠集体的行为,集体的力量,原始人才能经常在周围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正义"与"正义如何产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追寻行为的正当性标准,表达主体的伦理意识;后者追寻正义赖以产生的基础和条件。试图给予"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以永恒和普世的答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正义的形成逻辑预制了正义的相对性。正义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在特定价值关系中人的言行方式及其后果所具有的正当性,是衡量和评价行动是否符合一定价值关系框架中的共享规则的结果。正义生成的基本条件是:实践主体拥有被限制和规范的自由;主体间存在一定的价值关系;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实践主体以契约形式形成共享行为规则,从而推动正义由个体观念走向正义共识。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规则理性和契约精神的匮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作为第二语言广泛深入幼儿园教育,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其听觉敏锐,思维活跃,心理障碍小,而且学习过程简单、直接。因此,在幼儿期让孩子接受第二语言教育是有其优势存在的。实践证明好的课堂英语教学,既能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又能促进幼儿认知、记忆和想象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把枯  相似文献   

19.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的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是“五爱”公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加强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儿童主动地为集体做好事,执行集体委托的任务;培养儿童关心集体。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儿童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在儿童道德发展研究文献中,有关探讨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方面的研究,都未涉及儿童关于为集体与为个人的动机的道德判断问题。我们这个研究,就是试图查明小学儿童集体意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在执行集体委托、关心集体荣誉和维护集体利益几方面集体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体意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意向性是社会科学哲学中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议题,也是意向性理论的前沿课题.集体行为是一种与个体行为有本质区别的社会实在现象,完全通过个体行为和个体意向对它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集体行为在本体论上具有不能被还原为个体行为的独特性质,如体育比赛、商业竞争、政治竞选等,它们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积,其中成员的个体意向也不能像控制个体行为那样来支配集体行为.因此,很有必要引入集体意向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