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重要体现方式,而学生小组课堂互动打造了教学因素之间的多维立体的交流与互动的空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人本之间有了面对面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碰撞。互动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成动态的探索对象;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化为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把单一、平面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多维、立体的教学空间。互动带来了思维的进发;带来了思维的碰撞;带来了思维的动态生成。它使课堂有了动感,有了生成,有了创新,使新课程改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
李祎恒 《学海》2023,(5):176-185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亟待通过法治化手段来消除国土空间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构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国土空间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发展等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国土空间权力(利)的失衡。要破除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困境,就必须将空间涵摄于法权关系,并以区域国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性、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需求,完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法理逻辑,进而为建立健全充满开放性和可能性的差异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问题不断出现,公共空间应发挥出其本来的功效。好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城市展现出独有的文化特色,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解决人与人之间问题的捷径。文章基于对公共空间与传统手工造物原则的理解,将二者的内涵相联系,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三点应用。  相似文献   

4.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凡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2,25(1):22-29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设计素描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设计素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空间表现,在提高学生空间感悟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设计作品的表现力。简单阐述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及其与空间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从光线、光影、黑白灰三方面入手,探讨其具体的空间表现,为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渊源,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堪称理学“道统”谱系中的“第一”问题。但学者们对于周程之间是否存在理学家所描述的“授受”关系,始终持不同看法。近几十年来,邓广铭、陈植锷、土田健次郎和杨柱才等先后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在几乎穷尽了“史实”型材料后,各方仍未就此问题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中“义理”独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此独特性来源的呈现,对该公案再做新的讨论。希望由此将周程授受问题回置于北宋儒学语境、而非周程二人之间加以考察,从而激发该议题新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空间、权力与知识:福柯的地理学转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雪松 《学海》2005,(6):44-48
福柯是将空间议题置于社会理论架构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评述福柯关于知识、权力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述,从而展现福柯地理学转向的基本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8.
视觉中心主义是建筑领域受到关注的议题之一。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玛呼吁重视感官体验,特别强调触觉的价值和自我感知的重要性,并将自身观点凝结为感官建筑理论。研究感官建筑的概念,梳理其从视觉批判到感官重塑,再到实现精神完善的逻辑线,以此推演出知觉与建筑、行为与场所、思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延伸建筑学边界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城市空间的近似形态与高耸建筑之间的狭长道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有机而无序的空间可以令初来乍到的客人感到兴奋,但有的时候也难免会产生尴尬。因为不熟悉环境,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会使人浪费很多时间迷路,或者不敢深入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即使是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有时也难免在错综复杂的空间中迷失方向。而缺乏导向标识系统的空间环境,将会使人们的行动产生很大困难,消费热情也会受到挫折。  相似文献   

10.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学楼的组成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走廊连接教室、教室与教室并排的方式设计的,而不是从学生交流的角度思考的,这种设计手法会减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交流、小组讨论完成作业,所以应该有大量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塞拉斯明确将认识置入规范性语境中,自然与规范的关系问题就表现为自然的逻辑空间与理由的逻辑空间的关系问题。观察报告因其介于两个空间之间的特殊位置而得到塞拉斯及其后学的关注,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在观察报告的权威性来源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本文以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对塞拉斯《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的解读分歧为导引,分判双方的得失,最终借助库克拉的研究,揭示塞拉斯隐含的双重时间观,即自然的逻辑空间与理由的逻辑空间具有不同的时间性,两种时间性对观察报告的权威性来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全龄化的社区养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居住在老旧社区,社区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改造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与近些年来我国存量住房改造的方针不谋而合。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代际共享空间及功能性设施缺乏。从全龄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年龄段人群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特点及空间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从空间、交通、设施、文化等方面提出更新设计研究的策略,希望促进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珂 《美与时代》2023,(1):91-94
近些年,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之后,我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繁荣,资源配置不合理、品牌建设缺失、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各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现象不断涌现,旅游地之间的近邻正负效应同时存在。针对此现象,从旅游地空间竞合理念出发,分析乡村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助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概念的拓扑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世界哲学》2008,(5):71-78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概念的拓扑空间问题。作者认为,概念研究是哲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哲学研究的工作就是要对已经形成的各种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对概念的意义进行澄清,对概念的作用加以规定。通过对哲学史上的五个概念问题个案的说明,作者指出了概念的拓扑性质是概念之间具有这样一种空间关系,即概念与概念的极限关系和连续性质形成了概念之间的拓扑空间。这里强调的是概念的形式化特征,从逻辑的观点看,概念的拓扑空间就是一种逻辑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社会空间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受到重视。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社会空间是指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生活和生产空间,这些空间与一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城市社会空间外延很丰富,有城市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的设施和建筑,其中有公共的、也有私人的。城市社会空间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空间中居住隔离、公共场所拥挤、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阶级、人群之间在空间上的矛盾、对立甚至冲突。这些问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基础。随着空间的生活意义大大提升,对历史构成的重新认识将为唯物史观的解释力提供一种全新的时空格局。尤其当人类进入全球化之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逐渐从物理空间脱域,并向社会化空间转向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迷惑、风险与不确定性挑战,日益成为唯物史观必须回答的问题。综观当代空间的整个问题域,一方面空间的脱域与泛域造成人类空间的离散,从而导致虚拟空间、符号化空间等问题;另一方面空间成为生产要素之后引发了权力的重新分配,人类生存与发展,乃至自由解放都面临着空间重构、新的空间秩序重建等重大问题。因此,将人类空间演变的现实问题与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相结合,促成了唯物史观空间话语的当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运用规则空间模型识别解题中的认知错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5,28(2):196-203
运用规则空间模型识别学生解题中的认知错误,该模型将认知心理学,项目反应理论和数据库的代数理论相结合,将被试的二值反应模式映射为笛卡尔乘积空间的一组序偶,然后计算被试和错误规则在该空间的代表性位置之间的马氏距离,并通过贝叶斯决策准则划分被试的错误类型,根据644名中学生对30个数学题目的反应,识别出其中86%的学生可以被划分人18种认知错误类型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公共空间场景化营造方面,注重将生活设施、文化实践等与公共空间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内活力的形成,而且能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以辽宁沈阳为例,从场景理论的概念入手,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从出入口、停车位、入户空间、活动空间等方面提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方法,以期为类似小区的场景化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心理表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数学能力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假设是数学成绩好的儿童心理表征能力也强。参加实验的被试是64名在校的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是11─12岁,男女各半。数学测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直接空间表象操作的题目,另一部分是需要逻辑推理和图式知识进行计算的应用题。心理表征能力用的是两项空间表象操作测验:Form Board Test(FT)和Surface Development Test(ST).结果表明儿童的数学测验成绩和空间表征能力呈正相关,数学测验成绩得分高的儿童空间表征测验的得分也高,说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空间表象操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