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观容易,乐观难。人生一世,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战胜悲观情绪,用开朗、乐观的情绪支配自己的生命,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别有一番洞天。征服自己的悲观情绪便能征服世界的一切困难之事。  相似文献   

2.
所谓"情绪周期",是指一个人的情 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所经历的时 间。它反映人体内部的周期性张弛规 律,亦称"情绪生物节律"。人如处于 情绪周期的高潮,就表现出强烈的生命 活力,对人和蔼可亲,感情丰富,做事 认真,容易接受别人的规劝,具有心旷 神怡之感;若处于情绪周期低潮,则容 易急躁和发脾气,易产生反抗情绪,喜 怒无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 由此可见,情绪周期是人生情感的 晴雨表,我们可据此安排好自己人生耕 耘的茬口。那么,每个人怎样才能知晓 自己的"情绪周期"呢?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绪周期与生俱来。从出生的那一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高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生的道路,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点,这使得考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考生难以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  相似文献   

4.
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以所谓适应的行为取代不适应的行为;表演疗法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的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开创人生的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相似文献   

5.
王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14-214
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生的认知、判断、思维、情绪和情感,学生心理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工作方式。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优化学生工作,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或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人生中情绪体验格外丰富、十分敏感而又易变化的时期.情绪活动在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必须学会对自己所遇到的事物和情境表现出适当的情绪,让它激发起自己的力量,恰当地应付所面临的问题,取得学习上和工作中的成就.同时,还必须学会避免不当情绪的困扰,不使它妨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说真的,只要想起她对我的羞辱,真恨不得冲上台去与她辩论一番!”她来咨询时,睁大着双眼,情绪异常激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教育专注知识的传播却忽视对学生的情绪教育,随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理念地不断推进,情绪管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倦怠心理的消除,同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学习的环境氛围,利于师生情感和身心的发展。开展情绪管理研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教育、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和师生之间情绪的感染、传递,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探讨课堂情绪管理对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0.
彭坚  刘毅  路红  刘映杰  吴伟炯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57-1769
情绪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基于自身情绪能力, 通过情绪传染和策略运用来有效管理组织成员的正性和负性情绪, 充分发挥不同情绪的有利效价, 营造应景的组织情绪氛围, 带领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奋斗。目前, 情绪领导力的测量主要是借用情绪智力量表, 缺乏标准化工具。情绪领导力的研究发展经历3个阶段:以领导情绪能力为中心、以领导情绪传染为中心和以情绪领导力为中心。基于各阶段研究梳理, 建构整合模型:遗传基因、人格和情绪特质对情绪领导力起预测作用, 大脑活动(右侧额叶)与情绪领导力互为因果关系。情绪领导力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对个体和组织层面的领导效能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概念、测量、调节机制、生物基础、组织层面议题和跨文化对比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智商只有 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 80%来自“情感智慧”。所谓情感智慧,就是指一个人自我觉察、驾驭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交往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份。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有时我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至有人提醒,才惊然发觉。要是能觉察到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说真的,只要想起她对我的羞辱,真恨不得冲上台去与她辩论一番!”她来咨询时,睁大着双眼,情绪异常激动。 她脸上带着尚未脱净的稚气,说着使人惊讶的话语。我请她静下心来,细说缘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和尼采有关艺术的哲学理论素为学人关注。美学家朱光潜在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中指出:“叔本华与尼采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这样两条:1.艺术反映人生,即具体形象表现内心不可捉摸的感情和情绪。2.艺术是对人生的逃避,即对形象的观照使我们忘记伴随着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痛苦。”(《悲剧,C理学》(中英文合本),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笔者以为,以这两条结论来概括叔本华尚可,但圈评尼采则欠妥。因为第一,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从反映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以逃避的角度来确定艺术…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既渴求知识,又探索人生道路,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有时难免困惑。近期,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碰到了一些宗教传播和迷信现象问题,感到很困惑。其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人生、信仰的问题既不会因应试而消弱,也不会自动解决;相反,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关心和指导。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一些专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精神世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但也是情绪最易起伏波动的时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智力活动会造成干扰和冲击,使他们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知识技能的掌握,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心理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并积累负面情绪,如委屈、忧愁、不平、猜忌、愤怒、怨恨……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蒙蔽人的心灵,使人被其左右,甚至失去理智,破坏人的正常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负面情绪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基督的信徒,如不能管控好负面情绪,就会将负面情绪带进教堂,影响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堂区风气。很多神职人员对教友带进堂区的世俗陋习、身上世俗陋习较重的教友甚至对接受能力较差或不  相似文献   

17.
人事智能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思想与行为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是成功人生必备的能力。马加爵事件除了暴露心理问题之外,也突现缺乏该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成问题。其中仅次于学业问题的就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的解决方法,尝试从加强人事智能,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角度入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违纪行为、情绪困扰,情绪困扰与注意障碍的关系,以及问题行为与应激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违纪行为、注意及多动问题评定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定,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优生);在情绪评定中,教师评价显示,学困生的情绪困扰显著高于学优生;(2)教师评价时,注意问题与情绪困扰的相关显著,但多动因子则与情绪困扰关系不大;(3)在正性应激量上,学优生高于学困生,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在负性应激量上,学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优生;(4)负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的预测作用显著,但对违纪行为预测作用不明显,而正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以及违纪行为预测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刘影  桑标 《心理科学》2020,(3):600-60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0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学业情绪表达策略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考察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表达策略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调节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时,中学生对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的使用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微弱的差异。(2)在调节积极学业情绪时,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在调节消极学业情绪时,消极学业情绪对表达宣泄策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了情绪效价在学业情绪表达策略使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品味遗憾     
月圆则缺,水满则溢。世上没有绝对圆满的事情。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尘世间有美好就有遗憾。遗憾是一种蕴含着无奈和惋惜的情绪,只有在无奈或惋惜的时候才有这种无语的状态。遗憾是种掺杂着企盼与失落的心境,企盼与失落构成了人生不息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