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君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25-12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有效呢?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学生没有见过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没有尝试过缺衣少食的苦难,攀比和浪费的现象经常出现,团结互助的意识不强,自我生存能力十分薄弱。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大地查懋声小学开展了以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从小树立大志,长大报效祖国,争当“四好”少年。  相似文献   

3.
何中华 《哲学研究》2023,(9):15-25+12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逻辑理由和历史原因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所建构的特定语境,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内在根据。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满足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诉求。“第一个结合”内在地蕴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被主题化,是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度推崇“实践”、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确立理想社会愿景等方面,有相互发明、相互诠释、相互会通的学理上的可能性。这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继续深化和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是在师生相互活动中进行的。过去许多教育家都提倡过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让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每个儿童参加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在劳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荔波瑶山、瑶麓两个瑶族乡,是贵州省重点扶持的“两山”地区之一。自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两瑶”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效,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1206户6267人下降到235户1076人,工农业总产值由1993年612.24万元增到1566万元;财政收入105.7万元,比1993年14.38万元增长7.35倍;瑶胞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220元增长到624元。但是,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两瑶”贫困面广度深,返贫率高,新时期扶贫攻坚面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国际教育界近年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搞好实践活动课,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宗教》2000,(3):29-29
近日,厦门市宗教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市宗教界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作为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知要求各宗教团体要充分认识开展“两思”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制定教育活动方案,并成立“两思”教育指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可拨出专项活动经费,做到组织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思维方法的训练课程,使设计教育回归到最直观、最原始的教育状态。完善与研究课程编排、授课方式、实际演练等教学环节,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结合实践进行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品德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品德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认知规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设置了“实践活动”这一栏目,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承担着相应的教学功能。本文就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各模块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及其开展作简单的分析和探讨,恳请同行们指正。一、实践活动栏目内容的分析和统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设置了很多教学栏目,如:学与问、资料卡片、实验、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三结合原则”1.写作政治小论文,使之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假期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坚持亲历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发挥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我很高兴应邀前来参加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并由无锡灵山胜境管委会和无锡祥符寺承办的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中央统战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表示诚挚的问候。这次研讨会以“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为主题,既有很高的理论、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各地各位法师、教授学者们:值此初夏时节,来到风景优美的太湖之滨,出席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无锡祥符禅寺和灵山胜境管理委员会承办的“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感到非常高兴。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江苏省、无锡市两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多年来认真贯彻和落实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命题中规定"我"就是"我思",意指一个纯思维的实体,并以之作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该命题的含义和是非,哲学史上存在着复杂的争议。本文采取语用调查的方法,对笛卡尔在其著作中使用"我"这个词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梳理,得到如下基本看法:在笛卡尔的著作文本中有两个"我",一个用作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笛卡尔本人,在叙事中实际发挥着指代行为主体的作用,为实践之"我",另一个被动接受笛卡尔的思辨规定,表示实体性的我思,为理论之"我";前者可以用"笛卡尔"这个普通专名来替换,或跟该专名合并使用,后者则不能这样;前者的使用一向清楚明白,后者的含义则始终令人费解。因此,如果哲学真要找寻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起点,实践之"我"肯定优于理论之"我"。  相似文献   

16.
幼儿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或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课题,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的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笔者对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有几点思考与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柯 《世界哲学》2016,(5):29-38
对于海德格尔的"形式显示"思想,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可能仍未彻底澄清其为何如此重要。海德格尔本人在《宗教现象学导论》中曾罕见地用一章篇幅详细阐释了"形式显示"思想的来龙去脉,这一文本作为所有相关研究的基石理应得到彻底阐明。通过对它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前后期海氏思想语境,我们将会看到,"形式显示"事实上具有"存在论差异"和"存在与人之关联"的双重意蕴,也正是这两种至关重要的意蕴决定了"形式显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法音》2004,(1):36-37
本刊讯2003年12月4日下午,由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办的“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明生法师、觉醒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台湾法鼓山佛学研究所李志夫所长,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创办人净雄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港澳台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普正法师,中国佛学院常务副教务长向学法师,以及来自“两岸四地”的法师、学者、居…  相似文献   

19.
李彬 《伦理学研究》2022,(2):126-133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异化,带来好人、好事、好心、好报的不一致,也会造成真假好人共存的后果;传统“好人”观念在因应现代陌生人社会时必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对“好人”观念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扩大了的“好人”观念,这需要从“做人”做起。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3):177-182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在其经典之作《文化与社会》中首次提出,近代英国社会暗含一个反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思想脉络,即"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威廉斯对这一传统的梳理和总结,深刻影响了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新左派运动。在过去的50多年中,英美学界相当重视这一传统,相关的评论和研究不断问世,探索的内容也越来越细致。然而,它们还是忽略了该传统的一些后续影响以及威廉斯本人的一些偏见和疏忽。为弥补这些不足,本文将揭示它对马丁·威纳的文化史名著的隐蔽影响,探讨它对佩里·安德森的史学研究的刺激作用,展示它对知识分子观念史的补充功效,指出威廉斯对英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评价有失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