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农民工家庭的健康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家庭的健康贫困是由于社会排斥和制度缺位、健康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支付能力不足、健康保障制度缺失等原因造成.消除健康贫困,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增加农民工收入,控制医疗费用过度上涨.  相似文献   

2.
周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7-247
赖特的观点看,中产阶级是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均居于社会的中间水平。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小雇主,他们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位于二者的缓冲地带,有助于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而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是那些收入中层阶级,而是农民工。由于我国农村劳动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大量年轻劳动力像城市转移。农民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把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对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具有更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我国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特点.从农民工社会结构、特点以及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农民工医疗保障路径建设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政府制定我国合适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我国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特点。从农民工社会结构、特点以及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农民工医疗保障路径建设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政府制定我国合适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的热点。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群体特征、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对自身处境的主观感受与他们的社会参考框架直接相关.本文基于对273位农民工的访谈,通过对资料进行逐步分类,分析概括不同层级的公民权影响农民工选择社会参考框架,及其权利意识和剥夺感的社会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复制到城市内部的城乡二元结构切断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相同能力基础上的切近比较,使城乡待遇差别呈现为能力差别;其次,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从乡到城的流动权利先于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劳动收益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社会权利,成为农民工的首要需求;第三,隔绝于城市社会的农村和农民工群体内的社会权利状况、劳动收益核算机制,形成了农民工“自力更生”、“多劳多得”的保障责任自负的权利观念.在上述机制作用下,农民工大多将城乡差别归因于个人,与城市居民平等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利观念及相应的相对剥夺感不强.同时,但求不被直接剥夺的农民工们也对制度和相关机构抱有疏离感和不信任感,而他们持有的基本人权观和仍旧遭受的各种直接剥夺,致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剥夺感及对制度及机构的不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23-26
成都市新苗小学是2003年6月成为首批定点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学校,农民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3.3%。也正因如此.对我校民工子女现状的忧虑,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忧虑萦绕在学校管理者的心头上;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蔡玉萍  罗鸣 《学海》2015,(2):82-90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的研究一直快速增长。本文尝试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实践来探讨相关学术研究需要更新的议题。首先,本文指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管理控制策略相继出现,研究者亟需突破有关农民工群体的同构型假设,更加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在分层、碎片化和两极化。同时,研究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农民工反抗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这种多元化对中国阶级形成和阶级关系的长远影响。第二,研究者需更注意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顾客市场等等——如何影响资本与工人的博弈。第三,中国农村至城市移民的迁移模式对家庭的概念和其蕴含的假设提出了挑战,这亦是一个新的课题。第四,农村至城市移民不再仅仅是劳动力的同义词,他们将会深刻影响城市的小区生活和宏观的城市化。第五,研究者不应再将移民视为弱势的少数群体,亦需看到他们积极的甚至成功的生活经验。最后,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动机需要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逐步被社会重视,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焦点问题,所以农村教育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本文主要探究当前农村美术教育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农村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展开。阐述了自己论点,即怎样解决农村美术教育的问题,以此来关注农村教育。本文研究意义在于,农村美术教育问题,表现农村美术教育改变的迫切性。在很多方面会触及农村现状问题,因此讨论农村美术教育。确立学习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农村问题改变的对策是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女大学生群体,关注她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分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研究其对策,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素质,促进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荣伟 《天风》2007,(13):43-43
2007年6月1日下午2时在上海奉贤区南桥镇育才学校召开“雏鹰展翅——农民工子弟健康教育启动仪式”,拉开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上海农民工子弟办实事的序幕。记者了解到,本次启动仪式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具体实施,在政府、社会服务团体之间一起互动,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弟健康和卫生普及教育问题,为流动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现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刘成斌  刘露 《学海》2023,(3):73-87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场域的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中出现的短期行为取向与就业场域的结构性压力息息相关。农民工就业场域的时间形态、规制约束、情感卷入和生活基础会引发该群体时间视野的断裂性、注意力分配的当下性及未来发展的不可知性,从而导致短期行为取向的形成。由于这些因素生成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结构,而农民工群体在就业场域中的社会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因此短期行为取向会重复发生从而被农民工内化为惯习。从理论脉络上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对农民工未成年时期的社会化过程所导致的短期行为取向理论进行拓展,农民工成年后的就业过程所形塑的短期行为取向也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人们不能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因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因此,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来说,加强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城市并没有给农民工提供可以实现“举家迁移”的条件,因此,许多的农村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就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现如今我国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涉及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涉及到乡风文明,因此对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村婚姻家庭的影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对婚姻家庭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我国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向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资源储备、乡村物质滞销、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交通物流严重受阻、农民工无法复工带来农村效益亏损、基本物资的滞销等对于城市周边乡村的冲击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发现城郊可以为城市人口分流的重要作用,从中看到了农业自然生态景观结合综合服务的农业休闲景观的前景,这也是为疫情过后城市向城郊乡村引流做准备,是发展城郊乡村的新机遇。文章结合数月的社会调查结果,分析疫情之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社会价值已为人们所认同。中国如何发挥智力优势,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二软件出口大国,减少软件人才外流,加强软件的基础科学,主要是逻辑学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我国的数理逻辑研究有五大基地:北师大、南京大学、北大、中国社科院、中科院软件所...  相似文献   

17.
以332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被试,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讨威胁情境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比较策略与身份选择的关系。研究采用了虚拟创设威胁情境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测查了不同认同类型农民工比较策略使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威胁情境下,不同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在比较策略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市人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回避比较策略;农村人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选择新的比较维度策略;模糊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降低比较维度重要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重视家庭的发展,提高家庭生活质量1994─国际家庭年思明家庭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经济和社会事务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研究审议的重要问题。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中心和主题。许多国家认为,家庭做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使其...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留守子女及其社会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琼 《学海》2007,(2):142-146
留守子女是农民工问题的“衍生物”。农民工留守子女既是引发某些社会问题的主体,也是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受害群体。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解决,从人道主义出发,能有效保护留守子女的各项权益,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功利主义出发,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群体和市民群体是城市社会的两大群体。这两大群体之间能否和平共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城市社会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制度歧视是根本原因,但也有因两群体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而导致的相互误解与不信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消除制度性歧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