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写话时期”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讲,或肚中没有好的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如何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身边的事物,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基于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中强调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引导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在写话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真摸索,总结出一些粗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然而识字过程是十分枯燥的。  相似文献   

3.
刘影  桑标 《心理科学》2020,(3):600-60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04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学业情绪表达策略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并考察了学业情绪与学业情绪表达策略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调节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时,中学生对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的使用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微弱的差异。(2)在调节积极学业情绪时,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向预测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策略;在调节消极学业情绪时,消极学业情绪对表达宣泄策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了情绪效价在学业情绪表达策略使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44063名青少年的应对风格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在应对风格的行为—生理策略、行为—表达策略、认知—表达策略、防御策略和混合策略上,我国青少年的得分从小学五年级逐渐上升至初二年级,之后下降,到高三年级和大学回升。(2)在认知—情境策略和行为—情境策略上表现为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阶段逐渐下降,从高三年级后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5.
宗教宽容是穆斯林信仰和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具体来说,伊斯兰教关于“有经人”(ahl al-kitab)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体现就明确地表达出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典的空间线索范式,以成年人和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外源注意对感数和计数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六年级学生和成人的感数范围为1-3或4,计数范围为4或5以上,二、四年级学生的感数范围在1-3,计数范围在4以上,支持感数和计数分离的观点。(2)对感数加工,成人和六年级学生均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而对计数加工,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的反应比内源性注意快;二年级学生1-6的数量加工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四年级学生1-5的加工不受两种注意条件的影响。(3)成人和小学生在感数和计数加工上都存在线索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二-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渐有意识地有效利用内源和外源性线索进行数量加工,其注意指向性更明确;从发展的角度为选择注意加工理论提供了发展证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隐关系评估测验(IRAP)、单类内隐联想测试(SC-IAT)和问卷法,对204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特点,内隐态度、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年级是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的敏感时期。(2)青少年浪漫关系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浪漫关系的支持性增加,但在高三年级略有下降。(3)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与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呈极其显著负相关。青少年母亲依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浪漫关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CPT病变骨膜作为实验组,以10例正常骨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GRP、VIP的表达。结果显示,CGRP、VIP在CPT的骨膜中较对照组表达减弱。因此,CGRP和VIP在CPT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CPT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制的词表,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学科(文、理)的学生对理想教师形象的要求有何差异。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应具备四项主要特征: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讲课生动,见解独到;大方得体,成熟稳重;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2)在“讲课生动,见解独到”这个因素上女生比男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3)在“大方得体,成熟稳重”这个因素上,二、三、四年级间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大一学生对教师的要求;(4)在“专业过硬,科研水平高”这个因素上,理科生比文科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5)在“公正平等,师德高尚”这个因素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考察了小学4~6年级学生在数学应用题中理解阶段和执行阶段使用表征模型的情况,研究运用实验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58名4~6年级学生进行了应用题改写任务和缩写任务.结果表明:(1)学生在理解阶段更多地选择情境条件,使用情境模型来表征问题;在执行阶段较少选择情境条件,转而使用问题模型来表征问题;(2)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其他学生在缩写任务中对情境条件的选择数量越来越少,而优等生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差等生识别多余条件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改变,而优等生却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6,29(2):140-147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10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有不同的认知,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学生主要产生了感激、自豪与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了内疚;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对于特定群体(如初中生、男生),与越多具有积极品质的友伴交往,其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一、对立统一规律能归结为“A是A又不是A”吗?黑格尔提出思辨逻辑的确是对传统逻辑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一种否定。他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但没有加以全盘否定。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第一,是否一切辩证矛盾(对立统一)都是逻辑矛盾(一命题及其否定的合取)?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能归结为逻辑矛盾吗?第二,是否一切逻辑矛盾都是辩证矛盾?例如,设想写一部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是黑格尔《大逻辑})或树。逻辑》中的话的逻辑否定;反之亦然。黑格尔的著作与这本想像中的著作都是片面的,只有这两部著作合在一…  相似文献   

18.
李永瑞  张厚粲 《心理学探新》2005,25(2):44-47,53
为测查注意瞬脱的发展特征,该研究对36名小学二年级和4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全面测查。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与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其注意瞬脱程度、注意瞬脱持续时间、注意瞬脱的最低点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群体差异,其中又以女性小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更为显著。由此推测,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段是注意瞬脱发展的敏感期,其中女性小学生注意瞬脱发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学习者外语水平高低的标志。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对高中学生(7-9级)语言知识目标一词汇知识的描述如下:(1)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4)能根据交际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较为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或表达。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闯过词汇关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以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在机控速度(240字/分)条件下,如何在单行呈现动态文本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绩效。实验采用2(呈现方式:引导式、RSVP)×2(年级:三年级、五年级)×2(窗口:5字、10字)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在呈现方式上,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RSVP,更受被试偏爱;(2)在两种呈现方式下,五年级的阅读正确率显著高于三年级;(3)与平滑滚动引导式相比,窗口大小对RSVP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