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的法器     
道教斋醮法坛所需之用器,称为法器。一般在醮坛配合经韵及科仪使用,有些也可在专行法术时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将,下可驱邪除魔,故品种繁多: 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常放在经案的右手边,以右手持木棰敲之。诵念经文时配合经韵而使用,经文的每个字都要落在木鱼的点子上。《无上秘要》:“木鱼清磬,振醒尘寰。” 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一种称为“扁磬”,又叫“玉磬”,  相似文献   

2.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3.
应澳门道教协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黄至安副会长率团于2009年11月26日至30日,参加了"澳门道教文化周"活动,随同参加活动的还有我会副秘书长张立光,北京白云观经乐团等二十多人."文化周"期间,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及澳门回归十周年"金箓大醮"科仪,澳门道教协会新址落成仪式及新址神像开光科仪,以及道乐演示,道教养生、武术表演,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展览等.  相似文献   

4.
道教与中国传统天文学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天体的崇拜与敬畏,求道证道的需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道教与天文学的关联。指出: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道教神仙谱系的建立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而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早期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即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总之,道门出于星占的宗教政治诉求和延年益寿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而形成了夜观星象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在位于福建西部的龙岩,宋代以来即已流行道教闾山派。该教派道坛于民间春秋社祭及寺庙打醮仪式中,不但科演本教派的科仪,同时还于科仪中穿插演出一种似仪似戏、仪戏混合的戏乐性表演形态,民间称之为“师公戏”。 师公戏产生的历史十分悠久,元明间已很盛行,清乾隆三年(1739)版《龙岩州志》即载该地区民俗“信鬼神,好戏剧”,其中应包含这种师公戏。该戏名称,因民间称闾山派道师为师公,故含师公演的戏之意思。所谓师公戏,从教法形态上分析,它依然是一种法事科仪,以第一人称妆扮演出,其功能依然是道教祈福禳灾、驱邪逐煞。…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1994,(4):11-11
1994年10月13日,香港道教联合会在香港蓬瀛仙馆举办了“解厄消灾祈祷世界和平万缘胜会”。是日,蓬瀛仙馆内张灯结彩,挂满象征道教图案的彩旗。下午三时,钟鼓齐鸣,乐队奏起道乐,主席团、嘉宾及部分道友云集于金榜前,举行隆重的开榜及启坛科仪。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上,对“自然朝”的提倡、对道场戒律的重视、对谢恩醮的设立、对“斋”的意义的阐发、对斋官职司的具体规定、对表奏上章的文饰等,为推动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屏南县新近发现三本(两种)民间摩尼教文书及三尊摩尼教神像,揭橥摩尼教沉潜民间,混融巫、道、佛教,产生以民间道教科仪为框架,以摩尼教教义为内容的民间道坛仪式。同时,屏南文书也呈现承传唐写本《下部赞》《摩尼教残经》《摩尼光华教法仪略》的特质及与霞浦摩尼教文书的渊源。福建东部各地托身民间道坛的摩尼教孓遗,不是孤立存在,其科仪、文书有一定关联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法言坛是川西地区传承久远的火居道坛,刊行于清代中晚期的《法言会纂》是该道坛的科仪本。法言坛从清代中晚期流传至今,具有地方道教的鲜明特色。本文根据对什邡大王庙法言坛中元法会的田野调查,对法言坛的传衍及刘门概况、法言坛中元法会的坛场及法师、法言坛科仪的仪格程式等进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炼度仪     
在当今乃至历代道教缤纷多彩的斋醮仪式之中,炼度科仪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炼度科仪的历史悠久,传承绵远,流布广泛。道教徒不分宗派和地域,代代演习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内涵着丰富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宗教功能齐全,而且场面浩大,音乐优美,能满足一般信徒的信仰需求,因此,深受信徒的喜欢。无论是在普通黄道场中,还是在罗天大醮等大型斋醮道场中,炼度仪一般总是作为“压轴戏”,为整个斋仪的结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炼度仪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科仪等多方面的认识。炼度科仪的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道教中人一…  相似文献   

12.
一、醮仪简介“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大型宗教活动之一。“罗”,是指三界之上谓之大罗;“醮”,是道教祭祀三清四御、五星列宿的一种仪典。华夏先民早有祭祷之仪,战国宋玉《高唐赋》就有“醮诸神,礼太一”的记述。道教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之后二义贯通,并称斋醮,唐代后期则直称作醮。据《灵宝玉鉴》云:“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二曰中元玉箓,三曰下元黄箓”。这“三品大斋”,到唐代以后则皆去掉了斋字,而称作醮。如唐哀帝天祐三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于建隆观  相似文献   

13.
<正>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及香港道教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11月24日至30日,香港道教联合会在香港西环坚尼地城城西道海滨区设坛举办丁酉年太上金箓罗天大醮,近千名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东南亚有关国家的道教界人士和信众出席。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一行7人应邀出席启坛大典。在11月24日上午举行的启坛大典上,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  相似文献   

14.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影响密不可分;又介绍了法言坛的科仪活动与道脉传承,认为其中所反映的"道"与"法"的分工结构是儒家与道教两大文化传统在近现代四川地方社会中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吴炳鋕、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教授赵艳霞等15位嘉宾做主题发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刘怀元主持了本场分论坛,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刘固盛对发言进行了点评。《吕祖无极宝忏》中的慈爱思想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吕祖无极宝忏》是香港道教坛堂常用的经本,在香港道堂内举行的拜忏仪式,或在外举行的醮会,《吕祖无极宝忏》差不多是必诵的经本。  相似文献   

16.
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台北指南宫联合发启,邀集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著名宫观之大德尊师,于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北京白云观启建隆重盛大的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罗天大醮”传统盛典,祈求上天赐福人民,祖国昌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期十天的“罗天大醮”,经过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道教诸山道长和同道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恢复了道教斋醮科仪,互  相似文献   

17.
香港道教界于丁酉年(2017)举办十年一度的盛事——“金策罗天大醮”,这是一个为国家、为国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大型科仪。其间,还举办了文化讲座。本人有幸受邀参与,在讲座中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港黄大仙信俗”是如何播道弘扬、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世俗社会、如何面对挑战进行创新而走向世界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5日,作为澳门道教协会举行2009道教文化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澳门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暨《澳门道教科仪音乐》首发式假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各方来宾,共同见证了第一本有关澳门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4,(6):4-5
道教全真派高功法师是斋醮科仪活动的主持者、继承者、传授者。全真道士晋升为高功法师的仪式,称为“高功拔职”。图为5月29日,在鹿泉十方院举行的河北省道教协会,河北道学院首届道教高功研修班拔职大典。  相似文献   

20.
7月22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应邀赴港,出席香港飞雁洞佛道社主办的"两岸四地道教界水陆大醮法会"启坛仪式。仪式于上午10点在香港大屿山梅窝举行,首先由张继禹副会长、香港道教联合会汤伟奇主席、香港飞雁洞佛道社刘松飞住持上香礼拜,接着由中国道教协会袁志鸿副秘书长、武汉长春观吴诚真方丈为金龙点睛,最后张继禹副会长、汤伟奇主席和刘松飞住持分别致辞。张继禹副会长在致辞中说,两岸四地道教界联合举办法会,有益于道教文化的传播,有利于道教精神的传承,体现了道教贵德尊道、斋醮度人、天人合一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