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鲁十二圣"文化中可贵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演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齐鲁十二圣"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弘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梁涛  崔进 《道德与文明》2023,(1):104-112
春秋时期并非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而是以礼为中心的时代。春秋礼治是在王室衰微、夷狄滑夏的情况下,齐桓、晋文等春秋霸主对政治、文化秩序的重建,礼主要表现为诸侯间的会盟、朝聘。一方面,要求小国服从大国,根据其命令提供义务;另一方面,也要求大国爱护小国,给予相应的帮助,体现为一种“救患、分灾、讨罪”的人道精神。春秋礼治是一种贵族政治,主要依靠贵族威仪的示范和影响,实现社会的治理,并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具有人治的特点。法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指法度、常法,是国家制度和治理方法;狭义的法则指刑法。春秋时期的治国法度既包括礼治,也包括法治(刑法),礼与法多有重合之处。但随着郑国、晋国的“铸刑书”与“铸刑鼎”的出现,出现了罪刑法定的趋向,对传统礼治形成了冲击,由此引发了礼治与法治之争,但这只是在突出礼治还是法治、以何者为先的认识上的分歧,并不是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随着对法治(刑法)的强调,春秋时期总体上呈现出由重视礼治到重视法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贵州四所学校的581名初一学生进行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考察了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的时序效应以及二者的发展轨迹及其关系,同时探究了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抑郁能够显著预测其后续的自伤行为,但自伤行为对后续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抑郁和自伤行为在青少年早期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呈线性增长趋势;(3)抑郁的初始水平和增长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增长;(4)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调节抑郁增长对青少年自伤行为增长的影响,具体而言,抑郁增长对青少年自伤行为增长的影响在低社会支持水平下更强,而在高社会支持水平下有所减弱,说明高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揭示了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关系及其保护性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预防及干预方案、帮助青少年减少自伤行为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101名初中生在两年半间数学元认知的发展状况进行5次测试。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等探讨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轨迹,并考察性别对数学元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数学元认知及各成分在初二表现出下降趋势。(2)初中生数学元认知的发展表现出三种类型,即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著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3)与女生相比,男生有着更多的数学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数学元认知初始水平,且与低-缓慢下降组相比,男生比女生更有可能属于高-缓慢下降组。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59名初中生历时3年的3次追踪测量, 考察了抑郁和自伤的独立与联合发展轨迹, 并对3种重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在二者联合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 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分别呈现4条和3条异质性发展轨迹; 二者的联合发展轨迹包含“低抑郁-低自伤-稳定”、“低抑郁-低自伤-增长”、“中抑郁-中自伤-降低”三类; 父母心理控制和同伴接纳分别为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风险与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工作绩效量表、人际关系量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385名实习教师从其实习第一周起连续追踪测量五周,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主动性人格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呈先高后低再升高的U型非线性发展趋势;(2)工作绩效和人际关系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发展轨迹,同时还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中介机制,对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现依法治国 ,当前仍然面临认识不到位的现实课题。必须运用辩证的观点 ,从涉及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关系 ,即人治与法治 ,“民权”与“治权” ,治国与治党的关系入手 ,深入剖析依法治国 ,探讨依法治国的实现过程。这将是一个从“人法共治”走向依法治国 ,从“官治”与“民治”不相协调走向珠联壁合 ,从实际存在的“以党治国”走向依法治国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124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使用线性潜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四到六年级学生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同伴接纳对两类文化价值观发展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青少年早期个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集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及变化速度都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个体取向价值观的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集体取向价值观起始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特定时间点上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上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曾经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意义,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甚至出现过“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之类的荒谬说法,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之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理论上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关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思维对认识不加批判,以有限的经验得出"客观真理".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基于自然思维态度来理解疾病.生活世界是前科学、前理论的世界,具有主观性、直观性,患者是基于生活世界的态度来体验疾病.尽管"典型化"为双方交流提供了基础,但两者共享世界毕竟有限,因此,在此层面上,双方交流就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的过程应该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 ,城市精神文明的基础应当是社会公德。事实表明 ,社会公德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公德不仅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 ,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更是现代城市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应该把社会公德的建设纳入其中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主题关系在儿童归纳推理中的作用,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设计了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两种情形,来考察4~5岁儿童在内在属性和情境性属性任务中的归纳推理。结果显示:当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而对于内在属性的推论,4~5岁儿童在基于主题关系和基于知觉相似上没有显著差异。当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从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分类学关系对内在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两个实验结果均发现5岁和5.5岁儿童能够依据不同的属性使用不同的关系推理,表现出归纳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美国的Williams等人提出环形医患关系模型.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临床依从性在环形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加强医惠交流、改善医患接触质量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反过来,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会促进环形关系良性运转.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患者的依从性是医患关系互动中对两个不同主体的各自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畅 《道德与文明》2000,(4):18-22,25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 ,也是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17.
走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误区──兼论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一、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几十年来,对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大都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医学)的手段或方法来验证其...  相似文献   

18.
陈坚 《周易研究》2000,(2):44-54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教在与儒学和道学相沟通的同时却不与易学相沟通;(二)我们没有重视宋明以后存在的大规模的易佛沟通现象。本文以素描的方式勾画出了一幅被学者们忽略了的易佛关系图,有理有据地对疏忽易佛关系的研究状态提出了警策,并以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为例,说明了易佛关系是不应该被疏忽的。  相似文献   

19.
群组发展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GBTM)是一种用于研究群体异质性的新方法,旨在识别群体内遵循不同发展轨迹的亚组,并描绘亚组成员特征。这一模型为干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群组发展模型不仅可以探讨干预是否引起分组比例变化,也关注干预对个体的发展轨迹的影响,并评估干预对不同轨迹组的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兼论能否增进"关系"的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雨淳 《学海》2006,(5):5-16
通常认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倚重个人“关系”开展经济交易和维系社会交往。“关系”一般是指基于互惠互利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通过获取资源的相互责任、持续的合作与互惠来维系合作伙伴的特殊类型的社会关系。“关系”通常被认为与行贿或腐败有密切关系,但中国正在经历快速而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民营化和伴随跨国公司所导入的截然不同的职业道德与运行规则已在削弱“关系”纽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关系”是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如果中国人能将“关系”作为制度或法律工具的替代物,那么“关系”所导致的诸如行贿或腐败等负面道德问题将会消除。本文坚持认为,在中国社会仅靠建立法律和正式制度结构不足以割断“关系”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在保持其合法私人利益的同时,将基于“关系”的合作伙伴转入公共领域,只要他们不违反社会的正式制度和规范。按照“旋转门”理论,为了取得互惠的发展格局,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应致力于更为积极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