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宗教》2002,(5):4-4
2002年10月13日,省政府副省长汪毅夫在福州亲切会见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和“大陆佛教圣迹巡礼团”的主要负责人。汪毅夫副省长首先代表福建省政府和代省长卢展工对圣严法师及台湾法鼓山“大陆佛教圣迹巡礼团”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每次与佛教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2.
宏度  妙航 《法音》2002,(11):39-40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率“大陆佛教古迹巡礼团”一行500人,于10月3日至16日对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等地的26所寺院进行了参访。法鼓山是台湾著名佛教道场,其海内外信众有一百多万人。创办人圣严法师,江苏南通人,曾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印度佛教史》、《戒律学纲要》等百余种著作,在海内外佛教界有广泛影响。此次巡礼团成员除来自台湾地区外,还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侨胞。中国佛教协会对该团的来访…  相似文献   

3.
台湾佛教法鼓山文教及禅修体系创办人圣严法师,于2002年10月11日,率领由500多名台湾四众弟子组成的“大陆佛教圣迹巡礼团”抵达福州巡礼佛教圣迹,在闽期间圣严法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坦率表示:大陆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  相似文献   

4.
曙正 《法音》2012,(9):55+79
本刊讯9月1日至7日,应"台湾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功德会"的邀请,以国家宗教事务局张乐斌副局长为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法师为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20余人赴台参加"2012年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大会",并参访"中国佛教会"、佛光山寺、中台禅寺、法鼓山、屏东佛教会、大仙禅寺等主要道场及佛教组织,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接待。9月2日上午,"2012年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大会"在桃园林口体育馆隆重举行,道慈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何绵山 《法音》2005,(6):27-33
从1948年慈航法师于中坜圆光寺开办台湾第一所佛学教育机构——台湾佛学院至今,台湾已开设了八、九十所佛学院所[1],今天有影响的仍有三十余所。台湾当代佛教的兴盛与台湾佛学院所联系密切,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提升了台湾僧人的素质,培养了台湾大批佛教人才,促进了台湾宗教师资的养成,开拓了台湾佛教徒的视野,对台湾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首先表现在佛学院所分布广泛和数量众多。目前较有影响的佛院所约有30余所,其分布如:台北的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2]、天台教学研究所、法光佛教文…  相似文献   

6.
金喊凤 《法音》2010,(6):60-60
<正>本刊讯6月2日上午,四川省德阳市佛教界与来自台湾法鼓山的法师、居士一起,在什邡罗汉寺为玉树地震灾区举行"七七"祭日祈福超度法会。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佛教与东方文化——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海峡两岸佛教学术会议》。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法鼓大学协办。出席会议的代表除来自主办及协办单位的学者外,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社科院、山西省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共计8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吴云贵、副所长戴康生、卓新平、…  相似文献   

8.
邃渊 《法音》1998,(10)
为纪念中国佛教两千年,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佛教学者的学术交流,开拓佛教研究的新局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法鼓大学协办的“佛教与东方文化———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海峡两岸佛教学术会议于1998年9月6日至7日在北...  相似文献   

9.
一诚  学诚 《佛教文化》2009,(1):122-122
惊悉圣严法师示寂,不胜叹惋!法鼓山僧俗痛失一位具德恩师,台湾民众痛失一位心灵向导,中国佛教痛失一位高僧大德,世界人类痛失一位文化巨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的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的“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的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的若干特点:社会教育的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的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南部的佛光山、东部的慈济功德会、北部的法鼓山、中部的中台山,是台湾当代佛教崛起的四大道场,它掌握了台湾佛教界的大部份社会资源,已成台湾佛教发展的方向。这四大道场在短期内崛起有着多方面原因,如:有明确的目标、有各自的鲜明特点、创办者都是经营管理大师、有高超的口才、注意对人才吸收培养、注意与祖国大陆保持沟通和联系、积极向海外拓展、努力适应台湾社会的变化、与社会产生互动等。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东晋高僧法显由崂山径陆归国1590周年,经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青岛市联合举行了“法显与中国佛教文化——纪念法显赴印取经由崂山登陆159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20余人,围绕法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13.
常妙 《法音》2009,(3):66-67
本刊讯2月14日至1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赶赴台湾,与先期抵达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外事司郭伟司长一起,参加了圣严法师追思法会暨植存仪式。圣严法师是当代著名高僧,他开创的法鼓山道场在台湾佛教界及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圣严法师圆寂前,遗嘱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  相似文献   

14.
9月9日上午,四川什邡罗汉寺法鼓声声,彩旗招展,罗汉寺第五十一代方丈素全大和尚升座庆典法会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惟贤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觉醒法师,四川省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海山法师,山西太原崇善寺方丈法海法师,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法师,台湾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师等诸山长老;  相似文献   

15.
默雷 《法音》1997,(10)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默雷传统净土思想的人间性及其现代意义由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的“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传统净土思想的人间性及其现代意义”学术会议,1997年7月19日至21日在台北举行。会议主旨是探讨如何将传统的佛教,古为今用,发现它的人间...  相似文献   

16.
王小明 《佛教文化》2009,(1):123-127
2009年2月3日下午4时,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台湾圆寂,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17.
王小明 《法音》2004,(1):36-37
本刊讯2003年12月4日下午,由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办的“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明生法师、觉醒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所长,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教授,台湾法鼓山佛学研究所李志夫所长,香港三德弘法中心创办人净雄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港澳台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普正法师,中国佛学院常务副教务长向学法师,以及来自“两岸四地”的法师、学者、居…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法音》2003,(9):36-36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张敏)9月6日,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喜迎新方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老挝、柬埔寨等国的驻华使馆代表;出席海峡两岸教育座谈会的台湾佛教法鼓山代表一行与海外华人代表,以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首都佛教四众弟子2000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典。灵光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开光法会也于当日举行…  相似文献   

19.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2)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