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导致人类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自杀的心理机制却并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厌恶情绪是导致自杀的主要情绪因素,个体因为自身厌恶而走向自杀。厌恶情绪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排泄物等反感的基本情绪,促进个体远离毒性和疾病,从而产生“免疫行为”。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厌恶,有自杀行为的个体对自身极其厌恶,说明他们的厌恶情绪出现了问题。如同躯体免疫攻击自身一样,自身厌恶是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早年创伤是其根源,生活压力和精神疾病也参与厌恶诱发自杀意念。厌恶诱发自杀意念的神经基础与HPA轴和五羟色胺系统有关。未来研究可利用神经影像和电生理等神经科学技术,检验自杀行为的神经机制,探讨厌恶情绪影响自杀行为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想当差生     
他们,那就是女儿在读初二的时候曾经自杀过,由于发现及时,被医院抢救过来,但为什么自杀.父母一直没搞清楚。  相似文献   

3.
刘明 《天风》2005,(2):38-39
据上海报刊报道,中国每年有28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中第一死亡的原因,而导致这些年轻人自杀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抗挫折能力。 读罢消息,引起笔者深切的思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事实上完全没有压力反而对人有害。所谓耐压能力是指能妥善处理身边情况,包括保持心理平衡和对未来有盼望。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抑郁症最悲惨的后果。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0000人自杀,其中30000人因此死亡。自杀者亲属和朋友经常的反应是:“他怎么会走上绝路,真是无法想象。”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发现,现代人的心理危机绝非少见,并已成为医学界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他们中患有严重抑郁症者的自杀率竞高达15%。美国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戈德温博士指出:“那些条理性强、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亦易产生忧郁心理。”实际上,正是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对自己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标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一旦遇到某种挫折,就意味着对自己那种“高标准、严要求”目标的否定,而此时所处的地位,又往往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这就易于产生负性情绪。因而,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三四十岁的人,最易产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自杀的近30万人群中,15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3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据首位,中青年自杀,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杀,不仅给无数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阴影,而且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所以出现自杀的恶劣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当前一部分青少年的颓废心理和精神空虚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7.
当一个人用双手将自己的生命之树折断的时候,自杀的悲剧便发生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当一个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就采用自杀这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否定自己的存在。由于这种举动有悖社会常理,人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本文试图对自杀的社会原因以及自杀的预防作初步探讨。 一、自杀的社会原因 对自杀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心理学家认为自杀是个医学问题,自杀的原因是心理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家把自杀归结为纯粹的化学问题,认为自杀是由于大脑化学物质失去平衡造成的;伦理学家则  相似文献   

8.
威利,他善良、讲义气,有人品,仪表堂堂,招人喜欢,一生的梦想成为像戴夫·辛格曼一样成功的推销员,在一个公司恪守尽责勤勤苦苦工作了45年,却晚年生活潦倒,举债度日,为了两万元的保险金而自杀。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相反,霍华德与伯纳德却成功,他们比威利多的只是家世和背景。他们相反的人生结局。是对美国梦的讽刺,成功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还取决于家世和背景;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美国梦,仅仅是一个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常有个别人拉开了自杀的架势,跳楼跳桥跳广告牌,但他们的动机和目的,却不是为了自杀,而是想通过“自杀”的“表演”,来达到某一目的而已。因此,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自杀秀”。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激烈而奇怪的争论,那些拥护医生协助自杀(以下简称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人,有时同时反对主动安乐死的合法化.的确,近期Margaret Battin,Timothy Quill,Christine Cassel和Diane Meier撰文讨论了这种差别,论述了这两种行为不同后果的重要性.本文我将检验这些及其他关于主动安乐死比医助自杀在道德上更具疑问的论点.我的结论是,这些论点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他们已经证明的,都说明使主动安乐死合法化与使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事例,在道德上是没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则中年男子大喊"你爱我"纵身一跳的自杀视频近日在网络流传,该男子因为不能面对与妻子离婚的事实,而选择了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预防自杀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即约每40秒钟死去一人,自杀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因战争、谋杀而死亡的人数的总和。为此联合国将每年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引起全世界对自杀现象及有自杀倾向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自杀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2007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即使在教会中自杀事件也时有耳闻,几年前在参加一个会议期间,一个牧者沉痛地告诉我们:她刚接到一个电话,她教过的一位年轻神学生辍学后自杀去世了;几天后,另外一个牧者也难过地告诉我们:他所在教会诗班负责人将要读大学的儿子自杀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听到两位信徒自杀的事件,震惊和痛心之余也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医生协助自杀与主劝安乐死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是一场激烈而奇怪的争论 ,那些拥护医生协助自杀(以下简称医助自杀 )合法化的人 ,有时同时反对主动安乐死的合法化。的确 ,近期MargaretBattin ,TimothyQuill,Chris tineCassel和DianeMeier撰文讨论了这种差别 ,论述了这两种行为不同后果的重要性。本文我将检验这些及其他关于主动安乐死比医助自杀在道德上更具疑问的论点。我的结论是 ,这些论点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他们已经证明的 ,都说明使主动安乐死合法化与使医助自杀合法化的事例 ,在道德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事实如此 ,那么…  相似文献   

14.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峥 《天风》2009,(11):36-36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动态     
印尼拘捕世界末日邪教信徒防止他们集体自杀11月11日,印尼警方拘捕了200多名世界末日邪教信徒,因为担心他们会集体自杀。这个邪教的信徒宣称,世界末日将于11月10日上午9时到下午3时之前到来。警方是在下午3时所谓世界末日最后期限过后采取行动的。此前,该邪教的头目已经因其它案件被警方逮捕。美国穆斯林同非穆斯林加强交流11月19日,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CAIR)常务理事尼哈德·阿瓦德在电视节目中说,斋月为美国穆斯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向非穆斯林美国人介绍他们的宗教。近日在白宫和美国国会举办的开斋晚宴活动表明伊斯兰…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珍贵,源于它的不可复制和逆转,一旦失去,永远都无法追回。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敬畏理应成为我们的重要使命,但据权威调查机构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同时,自杀是我国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50%左右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代中学生为什么会对生命如此漠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扫描     
敬畏生命,远离自杀 [中国新闻网9月1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过去50年,全球自杀率蹿升60%,目前每年有100万人自杀,平均每天3000人、每小时125人、每分钟2人自杀.世卫组织估计,未来全球自杀率可能还会升高.同一日,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而且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每10万人中高于20人自杀的,为高自杀率国家。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高层精神卫生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调查结果:中国的自杀率为10万人中的22.2人。也就是说,早在10年前,我国就已经迈入高自杀率国家的行列。另据我国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近几年来每年至少有28万人死于自杀,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本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该特别关注这一社会问题,目前还应该特别关注自杀未遂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自杀未遂10倍于自杀,也是由于它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纷繁复杂,其中还包括争议颇多的“自杀秀”现象。学术界、管理层对此都不应该持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人类的自杀行为自古就有,但现代社会自杀率尤其是青少年自杀现象有增无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者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陷人危机状态不能自拔,难以承受,或心理异常而产生自毁行为。可见,自杀与挫折有密切关系,自杀已成为心理卫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自杀规律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自杀,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